青少年文身治理(未成年人後悔文身)
2023-10-13 04:43:00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近日,江蘇省沭陽縣人民檢察院針對青少年文身提起公益訴訟。提起公益訴訟的原因,是檢察院在審查批捕青少年案件時,發現很多青少年身上有不同程度的文身。
近年來,青少年的文身問題越來越突出,並且出現了低齡化的現象。文身不僅對未成年人造成了身體上的傷害,對他們的前途也有不良影響。據了解,目前國內參軍、從警、公務員錄用等都對文身有明確限制。有部分被幫教的未成年人對社工反映,在返校就讀、就業和擇偶時,曾經的文身給他們造成了很大困擾。造成未成年熱衷文身的原因是什麼?如何遏制這種現象的持續發生呢?
涉案未成年身上多有文身
花6000元洗了幾次都洗不掉
2020年4月,幾名未成年人因涉嫌聚眾鬥毆罪被警方抓獲。經查,他們涉嫌參與的聚眾鬥毆案,致多人輕微傷。
該案隨後移送沭陽縣檢察院審查逮捕,該院副檢察長葉梅承辦此案。她發現,涉案的未成年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文身。
在進一步梳理了近幾年辦理的未成年人涉罪案件後,該院發現許多涉案未成年人身上都有文身圖案。「在審查辦理一些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時,比如聚眾鬥毆,尋釁滋事之類案件中的涉案未成年人,有許多都有文身。」
△洗了三次未有褪色的文身
涉罪未成年人小陳(化名),回想起自己的文身,追悔莫及。「我也是模仿別人,跟我們一起的文身我也文。後面只要別的小孩看見我文,他也文,就這樣一連串形成。」
臉上、腰背部、手臂……一片片文身遍布身體,花了6000塊錢,洗了幾次都洗不掉。「感覺自己很荒謬,太無知。身上留下疤痕,腿上也留疤了,花了幾千塊錢。」另一名涉案未成年人說。
葉梅稱,青少年文身的原因主要是耍酷、模仿、攀比。「它是一個標籤化的、整體式的,有一種講究江湖義氣的感覺。覺得你看我的同伴也有文身,大家都要有這個文身。」
未成年人文身麻煩多
還會影響職業選擇
但是,對於絕大多數未成年人來說,他們並不知道,文身可能會給未來的人生帶來哪些麻煩。
葉梅介紹,對涉案未成年人開展一些幫教,重新返回到社會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後悔,比如他們到某個電子廠去就業,或者有的是想返回到原來上學的學校,這個時候就會受到排斥。
即使是普通的、沒有涉罪的孩子,因為文身被學校勸退、休學的案例也屢見不鮮。不當文身,還會影響到今後的職業選擇。
葉梅:《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就規定軍人是不得文身的;《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內務條令》也規定公安民警不得文身;人社部、衛生部、國家公務員局關於公務員錄用體檢特殊標準的規定,也明確規定了人民警察的職位,如果體檢有文身也是不合格的。另外對一些特殊崗位的需求,比如像檢察院、法院招錄的一些崗位,一般也是不容許有文身的。
△青少年文身
無創徹底清除文身非常困難
部分店鋪沒有「不給未成年人文身」意識
記者在某社交平臺上看到一則求助帖,一個女孩的中指側面文上了圖案,她表示自己進入到了護理行業中,擔心文身以後沒有辦法從事相應工作,求問網友究竟是洗還是切皮能夠徹底解決這一問題。
文身行業的從業人員告訴記者,從目前來說,無創地徹底清除文身是非常困難的,因此一些負責任的文身店會明確:不給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務。
某文身店:未滿18歲咱們是不給文的。我們需要籤一個協議,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等他成年以後才能文。
但是在記者的調查中,有店鋪對於給未成年人文身,顯得輕描淡寫。
記者:是17歲,想問能文身嗎?
文身店:他父母授權可以。
記者:需要什麼東西?
文身店:我跟他父母通個語音電話。
記者:然後就可以是吧?
文身店:對。
在一些縣城,還有更多的文身店,完全沒有樹立起「不給未成年人文身」的意識。
△洗完文身留下的傷疤
法官:不給未成年人文身應上升到法律層面
正在辦理對文身館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葉梅認為,從長遠來說,「不給未成年人文身」應該像禁止給未成年人售賣菸酒一樣,上升到法律制度層面。
從去年12月開始,江蘇省沭陽縣檢察院針對當地文身館無證無照長期為眾多未成年人文身、洗文身問題,提起公益訴訟。目前,相關行政部門已經對該縣文身行業進行了專項整治。此外,對文身館經營戶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目前正在辦理,法院將開庭判決。
葉梅介紹,行政公益訴訟的案件,主要針對目前的一些行政職能部門,比如衛生健康部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首先,在目前這個環境下,相關的職能部門要加強對文身行業的管理、引導。今年6月1日實施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也明確規定要處理未成年人的事務,要貫徹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來處理。
其次,家庭、學校、婦聯要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引導,讓他們樹立一些正確的審美觀念。
另外,我們也積極呼籲國家在行政法規,包括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修訂及以後修正的過程中,能夠在這方面做一個相對明確和更加完善的規定。
本文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ID:zgzs001)
總臺央廣記者/周益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