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錢鍾書所做的讀書筆記

2023-10-06 08:57:44

  錢鍾書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以下是小編錢鍾書所做的讀書筆記,歡迎查看!

  鍾書去世後,我找出大量筆記,經反覆整理,分出三類。

  第一類是外文筆記(外文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

  除了極小部分是鍾書用兩個指頭在打字機上打的,其餘全是手抄。筆記上還記有書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頁數。他讀書也不忽略學術刊物。凡是著名作家有關文學、哲學、政治的重要論文,他讀後都做筆記,並記下刊物出版的年、月、日。

  鍾書自從擺脫了讀學位的羈束,就肆意讀書。英國文學,在他已有些基礎。他又循序攻讀法國文學,從十五世紀到十九世紀而二十世紀;也同樣攻讀德國文學、義大利文學的歷代重要作品,一部一部細讀,並勤勤謹謹地做筆記。這樣,他又為自己打下了法、德、義大利的文學基礎。以後,他就隨遇而讀。

  他的筆記,常前後互相引證參考,所以這些筆記本很難編排。而且我又不懂德文、義大利文和拉丁文。恰逢翻譯《圍城》的德國漢學家莫宜佳博士(ProfessorDr.MonikaMotsch)來北京,我就請她幫我編排。她看到目錄和片斷內容,「饞」得下一年暑假藉機會又到北京來,幫我編排了全部外文筆記。筆記本共一百七十八冊,還有打字稿若干頁,全部外文筆記共三萬四千多頁。

  鍾書在國內外大學攻讀外國文學,在大學教書也教外國文學,「院系調整」後,他也是屬於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組的。但他多年被派去做別的工作,以後又借調中國古典文學組,始終未能回外文組工作。他原先打算用英文寫一部論外國文學的著作,也始終未能如願。那些外文筆記,對他來說,該是「沒用了」。但是對於學習外國文學的人,對於研究錢鍾書著作的人,能是沒用嗎?

  第二是中文筆記。

  他開始把中文的讀書筆記和日記混在一起。一九五二年知識分子第一次受「思想改造」時,他風聞學生可檢查「老先生」的日記。日記屬私人私事,不宜和學術性的筆記混在一起。他用小剪子把日記部分剪掉毀了。這部分筆記支離破碎,而且都散亂了,整理很費功夫。他這些筆記,都附帶自己的議論,亦常常前後參考、互相引證。以後的筆記他都親自記下書目,也偶有少許批語。中文筆記和外文筆記的數量,大致不相上下。

  第三類是「日札」——鍾書的讀書心得。

  日札想是「思想改造」運動之後開始的。最初的本子上還有塗抹和剪殘處,以後他就為日札題上各種名稱,如「容安館日札」、「容安室日札」、「容安齋日札」;署名也多種多樣,如「容安館主」、「容安齋居士」、「槐聚居士」等等;還鄭重其事,蓋上各式圖章。我先還分門別類,後來才明白,這些「館」、「齋」、「室」等,只是一九五三年「院系調整」後,我家居住的中關園小平房(引用陶淵明《歸去來辭》「審容膝之易安」)。以後屢次遷居,在鍾書都是「容膝易安」的住所,所以日札的名稱一直沒改。

  日札共二十三冊、二千多頁,分八百零二則。每一則只有數目,沒有篇目。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寫的,雜有大量外文,有時連著幾則都是外文。不論古今中外,從博雅精深的歷代經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說院本,以至村謠俚語,他都互相參考引證,融會貫通,而心有所得,但這點「心得」還待寫成文章,才能成為他的著作。《管錐編》裡,在在都是日札裡的心得,經發揮充實而寫成的文章。例如:《管錐編·楚辭洪興祖補註》十八則,共九十五頁,而日札裡讀《楚辭》的筆記一則,只疏疏朗朗記了十六頁;《管錐編·周易正義》二十七則,共一百零九頁,而日札裡讀《周易》的筆記,只有一則,不足十二頁;《管錐編·毛詩正義》六十則,共一百九十四頁,而日札裡讀《毛詩》的筆記二則,不足十七頁。

  鍾書在《管錐編》的序文中說:「……遂料簡其較易理董者,錐指管窺,先成一輯」、「初計此輯尚有《全唐文》等書五種,而多病意懶,不能急就。」讀《全唐文》等書的心得,日札裡都有。他曾對我說:「我至少還想寫一篇《韓愈》、一篇《杜甫》。」這兩篇,想是「不易理董者」,再加「多病意懶」,都沒有寫出來。日札裡的心得,沒有寫成文章的還不少呢。

  這大量的中、外文筆記和讀書心得,鍾書都「沒用了」。但是他一生孜孜矻矻積聚的知識,對於研究他學問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總該是一份有用的遺產。我應當盡我所能,為有志讀書求知者,把鍾書留下的筆記和日札妥為保存。

  人物生平

  1910年10月20日(公曆11月21日),錢鍾書出生於江蘇無錫的一個教育世家,伯父錢基成,父親錢基博(子泉),叔父錢基厚(錢孫卿)。

  1925年,錢鍾書十五歲返家度暑假,乃得知《古文辭類纂》《駢體文鈔》《十八家詩鈔》等選本,從此開始系統閱讀,是一生治學之始。

  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入校不久就名震校園,不僅因為他數學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的國文、英文水平高到讓同學拜服的地步,其中英文更是獲得滿分,於1929年被清華大學外文系錄取。

  1932年,在清華大學古月堂前結識楊絳。

  1933年,與楊絳訂婚。清華大學外國語文系畢業後,在上海光華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任教。

  1935年,以第一名成績(87.95分,為歷屆中美和中英庚款平均分最高)考取英國庚子賠款公費留學生,赴英國牛津大學艾克賽特學院英文系留學,與楊絳同船赴英。

  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牛津大學艾克賽特學院學士學位。之後隨妻子楊絳赴法國巴黎大學從事研究。女兒錢瑗出生。

  1938年秋,與楊絳乘法國郵船回國。被清華大學破例聘為教授,次年轉赴國立藍田師範學院任英文系主任,並開始了《談藝錄》的寫作。

  在湘西兩年。完成《談藝錄》最初部分,約相當於《談藝錄》初稿的一半。完成《圍城》的布局、構思,有《中書君近詩》一冊。有論文《中國詩和中國畫》。此文後來收入了《開明書店二十周年紀念文集》《舊文四篇》和《七綴集》。

  1941年,由廣西乘船到上海,珍珠港事件爆發,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學校,其間完成了《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散文隨筆集《寫在人生邊上》由開明書店出版,是「開明文學新刊」之一。寫作《圍城》。其時困頓於上海淪陷區時期的經歷和情緒,對《圍城》題旨和書名的確定有重要的影響。

  1945年,抗戰結束後,任上海暨南大學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圖書館英文館刊《書林季刊》編輯。在其後的三年中,其短篇小說《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詩文評《談藝錄》得以相繼出版,在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

  1947年,長篇小說《圍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1949年,回到清華任教。

  1949—1953年內任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並負責外文研究所事宜。1953年院系調整,清華改為工科大學,文科部分併入北京大學。錢鍾書擺脫教務,在文學研究所工作。

  1955—1957年,在鄭振鐸、何其芳、王伯祥等人的支持下,窮兩年之力完成了《宋詩選注》,選注了宋代81位詩人的297首作品。

  1957年因父病到湖北省親,有《赴鄂道中》五首絕句,寄寓了對當時形勢的感受。此年父親錢基博病逝。

  1958年,《宋詩選注》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列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

  五十年代末成立《毛澤東詩詞》英譯本定稿小組。[9]袁水拍任組長,喬冠華、錢鍾書、葉君健任組員。小組的工作至文化大革命爆發暫時中斷。

  1966「文化大革命爆發。錢鍾書、楊絳均被「揪出」作為「資產階級學術權威」,經受了衝擊。有人寫大字報誣陷錢鍾書輕蔑領袖著作,所幸錢鍾書作為「先遣隊」去河南省羅山縣的「五七幹校」,一度擔任過信件收發工作。

  1969年11月,錢鍾書作為「先遣隊」去河南省羅山縣的「五七幹校」。不久,「五七幹校」遷至淮河邊上的河南息縣東嶽。1970年7月,楊絳也來幹校。在「五七幹校」,錢鍾書一度擔任過信件收發工作。1970年6月,女婿王德一被逼含冤自殺。

  1972年3月,六十二歲的錢鍾書返回北京,開始寫作《管錐篇》。

  1975年,海外誤傳錢鍾書的死訊,在港、臺、日本等地引起了一陣悼念活動。此誤傳於1977年前後被澄清。《管錐編》初稿完成,此後又陸續修改。

  1976年,由錢鍾書參與翻譯的《毛澤東詩詞》英譯本出版。詩作《老至》寄寓了對形勢的感受。

  1979年4月至5月,六十九歲的錢鍾書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代表團赴美國訪問。訪問了哥倫比亞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貝克萊分校等,大受歡迎。《管錐編》1—4冊由中華書局相繼出版。《舊文四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書收有《中國詩和中國畫》《讀〈拉奧孔〉》《通感》《林紓的翻譯》等4篇文章。《宋詩選注》重印。

  1980年11月,赴日本訪問。在早稻田大學作《詩可以怨》的演講,《圍城》重印。

  1982年,創作的《管錐編增訂》出版。

  1983年,以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的身份主持中美比較文學雙邊討論會,並致開幕詞。《人獸鬼》和《寫在人生邊上》被列入上海抗戰時期文學叢書。

  1984年,錢鍾書的《也是集》由香港廣角鏡出版社出版。

  1985年,《七綴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書包括《舊文四篇》和《也是集》上半部的3篇文章,共7篇文章。

  1989年,《錢鍾書論學文選》由舒展編成,由廣東花城出版社出版。此書包含有錢鍾書新補手稿約20餘萬字的內容。

  1990年12月,電視連續劇《圍城》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獲得普遍好評。

  1991年,全國18家電視臺拍攝《中國當代文化名人》,錢鍾書為首批36人之一,但他謝絕拍攝。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錢鍾書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同类文章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

  《格列佛遊記》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尖銳深邃的諷刺是這部作品的靈魂。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曆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縮微的國度裡,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

世界因你不同的讀書筆記

  世界因你不同  拿出這本勵志書籍,我立刻被這六個充滿鼓勵的大字所吸引。引文介紹的李開復有著許許多多不平凡的成就: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卡內梅基隆這兩所國際頂尖名校;獲得諸多創新獎項,在蘋果、SGI、微軟、谷歌四大國際網際網路公司擔任重要職位……這些成就鑄造了一個普通人心中成功人士的形象。但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三篇)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合集。作品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歷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是回憶散文。全書的主題是憑藉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文化苦旅》獲上海市出版一等獎,上海市文學藝術優秀獎,臺灣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編

  《三國演義》曹操的狡詐,劉備的謙虛恭謹,孔明的小心,周瑜的胸懷狹小,每獨自一個人物都具備不一樣的性情,筆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細細品嘗,讓讀者似乎進入一種境界。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  在高年級,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裡面的人物也

水滸傳讀書筆記匯總

  水滸傳讀書筆記300字  《水滸傳》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書中講了宋代的農民起義,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水滸傳》中共有一百零八位好漢,他們各有各的技法,而且剛剛英勇無比。殺了好多貪官和壞人,保護正義,寧死不屈,連朝廷都制服不了他們。  如果我是在這一百單八將中的一員,絕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匯總)

  《格列佛遊記》是以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週遊四國的經歷。由於暴風雨、上岸找淡水、遭遇海盜、被部下劫持等等種種情況,格列佛共到了四個不同的國度:「小人國」——利立浦特王國,「大人國」——布羅丁奈格王國,有著異想天開卻又不著實際想法人的「飛島國」,最後一個是由一種有智慧的馬管理的「慧駰國」。 

西遊記讀書筆記

  西遊記讀書筆記300字  我看過很多的書,比如:《瞧,這幫壞小子》、《愛的教育》……其中我最喜歡《西遊記》。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所有妖魔鬼怪,取上了真經。  《西遊記》這本書有四個主人公,其中我最喜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精選)

  《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臘人傳給後世的一部飽含生活智慧的文學作品。相傳,這部寓言集中的寓言為伊索所作,因而稱為《伊索寓言》。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著名的寓言家。他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並稱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曾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後獲得自由。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

  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好強、老實,又富有理想的鄉下人——祥子。來到北平後,幹起了拉車這一行。他的理想就是買上一輛自己的車。為了車,他吃盡了苦頭。被搶、被詐,無奈成親,卻喪了妻,喜歡的人也走了。這一路上起起伏伏,坎坎坷坷。這樣無情的社會就像一瓢冷水,連希望的星火也被澆熄了。曾經向上、不屈的祥

讀《水滸》,品永恆的傳奇

  論古道今說英雄,水滸好漢稱第一。  ——題記  說英雄,說風流倜儻,善良正義;說英雄,說追求勇氣,行俠仗義;說英雄,說肝膽相照,替天行道。  《水滸傳》一部經典之作,是我國首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描寫了一群不堪暴政壓迫的好漢揭竿而起的故事。這一百單八將,或身懷絕技,或足智多謀,但他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