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驢友旅遊攻略(民國時有名副其實的驢友)
2023-10-05 17:45:21 2
本文作者黃強
驢友是現在時髦的說法,也就是自助遊的意思,這個驢友其實是沒有驢子的,但是驢友的行為在民國時就有了,那是名副其實的騎著毛驢自助遊,當然騎驢子的有之,騎馬的有之,坐馬車、驢車的有之,都可以歸為一類。
民國時期,汽車、火車、飛機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都有了,人們旅行的活動範圍擴大,在乘坐大輪船,飛機的同時,喜歡尋幽訪古的遊客也會選擇坐馬車,騎毛驢。
【圖4-1,民國時騎毛驢的人】
明孝陵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寢,位於南京東郊,一向是文人朝拜的聖地,南社詩人每來一次南京,都要到明孝陵拜謁,在那裡吟詩痛哭,壯懷激烈。而那個時期,出朝陽門(1929年為紀念孫中山改為中山門,又修建了一條從下關到中山陵的迎梓大道)就屬於荒僻的地方,去明孝陵的路都是土路,路窄,也無法行駛汽車,講究排場的貴族老爺、小姐們會租上馬車,慢悠悠地溜達進入;少壯的男子騎上一匹馬,揚鞭催馬,年齡大一些的文弱書生騎上一匹溫順的小毛驢,一路悠閒地,向明孝陵進發。走路有走路的情趣,可以慢慢欣賞小道兩邊的風景;騎驢有騎驢的悠閒,省腳力又自在。
【圖4-3,小毛驢】
碰巧在公路旁遇到幾個趕牲口的,就有小毛驢,談好價格,騎上小毛驢,一路塔塔地向明孝陵方向騎去,小毛驢邁步小,走的慢,真好符合一路走,一路看的要求。踏著長著深草的荒徑,一路前行,遠遠看到了綠森樹林外的一堵紅牆,那就是明孝陵了。在天高日晶之下,北仰高峰,南望平陵,鞭外的松濤,蹄下的草色,自然有一種蒼蒼莽莽的幽思。
【圖4-4,張恨水與朋友】
在明孝陵前有一野茶館裡,騎驢走了這一陣,正好口渴,面對山岡樹林,喝上一壺茶,吃了幾個茶葉蛋,消磨了半天。在一抹斜陽之外,騎驢回去,走上荒草疏林,石像路邊一對一對的大翁仲,拱著大袖子,抱了石笏,拱立在那,似乎在夾道歡迎。石像不會說話,但在他的面容上,石痕斑駁,寫著滄桑。
【圖4-5,民國驢友】
部分內容來源黃強著《趣民國》一書。
說明:本文系民國史學者黃強的原創作品,未經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轉載。
njhuangqiang
黃強,字不息。多年來致力於中國服飾和民國經濟、文化研究。在生活細處觀民國風月,新著《趣民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從穿衣、飲食、居住、出行、娛樂、情愛等6個方面,說有趣的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