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村因為牆畫手繪出名了(於天松往事猶憶)
2023-10-15 15:29:01 1
【戰友美文】日前刊發於天松老領導的《我當兵前有段難忘的戀情》[玫瑰]我(郭 磊)就想開闢個欄目「往事猶憶」或者「往事銘心」[笑]大意就是:雖有「往事不可追,來日猶可期」的至理古訓,但往事不都如煙,反而常常歷歷在目,甚至刻骨銘心哈[笑][心][玫瑰]起碼如老領導此文所言「八旬回憶童年事,依然覺得很有趣」[呲牙][作揖](註:贊評附後[謝謝]另,懇請幫助定奪——「往事猶憶」、 「往事銘心」作系列欄目名稱哪個好?[謝謝])
高宗如 攝製
周朝榮 攝製
胡彥偉 攝製
於天松 書寫
《俺村那些惡作劇》
文/於天松
☆鬧床☆
誰家娶新娘,
當晚必鬧床。
要煙又要糖,
嘻戲鬧新娘。
這些都平常,
鬧著鬧著變了樣。
新娘一天不下床,
憋得慌,
人散後,
小解是她第一樁。
新娘剛蹲下,
便往廁所扔炮仗,
一個更比一個響。
打的新娘很狼狽,
提著褲子跑回床。
☆打撲克☆
下雨天,
不下田,
民兵屋炕上,
打撲克玩。
有個人,
叫小紅臉,
嚷著去小便。
民兵連長開玩笑:
茅房那麼遠,
你乾脆尿在我鞋裡面。
小紅臉下炕後,
默默拿了連長的鞋,
到外邊,
尿了個滿。
周朝榮 攝影
☆趴 貓☆
家鄉有種遊戲,
叫趴貓。
一幫人藏,
一幫人找,
讓人找不到為好。
王麻子趴貓,
誰也找不到。
我表弟膽小,
老藏不好。
他要求,
要跟王麻子跑。
有個墳,
被狗扒開了,
黃鼠狼,
常在裡面叫,
誰敢上這找?
他領表弟爬進去,
表弟哆嗦受不了。
☆尿 瓜☆
俺村有個劉鐵塔,
是村霸,
姑娘媳婦都怕他。
人們暗地裡,
都想報復他。
有種瓜叫方瓜,
蔓長瓜也大。
有人將劉鐵塔的瓜,
切下一小塊,
尿往裡面撒,
然後堵上它。
傷口幾天就癒合,
僅結一個疤。
聽說劉鐵塔吃瓜,
連喊騷味大。
周朝榮 攝影
☆泥灣仗☆
我們村,
和鄰村間,
有個灣。
遊泳就在灣裡面。
兩村的青年,
為爭這個灣,
打起了爭灣戰。
開始兩人打,
動扁擔鐵鍁,
後來參戰人上千,
打開了石子戰。
有的傷了腿,
有的傷了眼。
後來再發展,
動了子彈,
太危險。
鄉裡下文件,
才停戰。
八旬回憶童年事,
依然覺得很有趣。
時光已過半世紀,
鄉俗鄉風不再知。
自信代有新人出,
不會辜負新時期。
周朝榮 攝影
摘錄部分老領導老戰友及軍屬的「盛讚」:
李忠殿:於政委您好!您的點滴生活趣事,即精彩的文章。您在「俺村那些惡做劇」中,寫了五個小故事,個個活靈活現,妙趣橫生。讀後不禁讓人捧腹而笑。在那時的農村,偶爾發生幾起「惡作劇」,使得單調平靜的生活,生出陣陣歡笑,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在我們村,也常有類似惡作劇發生,比較常見的就是「尿瓜」和「鬧洞房」,我在當兵前就曾參與過。「尿瓜」和您說的一樣,村裡有人口杯差或得罪人了,就常有人往正生長的瓜裡填屎尿。村裡有結婚的,「鬧洞房」非常普遍,村村如此,家家如此
。結婚是一輩子的大喜事,就圖個熱熱鬧鬧,如沒有人鬧,人們會說這家人,人緣不好!鬧的文明點的,也就是讓新郎新娘唱個歌,介紹戀愛經過;讓她們親個嘴,擁抱擁抱。還有的讓新娘給鬧者點菸。新郎新娘面對面嘴對嘴咬糖、啃蘋果等。也有不文明的惡作劇:有的把脖刺毛曬乾研成末,鬧洞房時偷偷撒在新郎新娘的新被褥上。有的將糖放在新娘貼身內衣裡面,讓大伯、小叔子、甚至外人伸手進去摸出來。有的將新娘圍在中間,鬧者不論男女,你一把我一把將新娘推來推去,摸摸撈撈。
還有的讓新娘蓋上被,在裡面脫衣躺著,一群大姑娘小媳婦七手八腳將新郎衣褲扒個精光,眾目睽睽之下鑽 進被窩,和新娘相擁而臥,做各種動作,做的動作不滿意,會有鬧者掀被角,以觀看新人肉體為樂。更有甚者,鬧新娘新郎不過癮,還把伴娘找來鬧,在鬧伴 娘過程中,常有衣服被扯破,春光外露被摸。一般伴娘都是模樣俏麗的黃花大姑娘,有臉皮比較薄不抗鬧的,不堪羞辱而自盡,把好端端的大喜事鬧成悲劇!那時每村都有個把鬧洞房專業戶,領著一幫青年,專門搜收集鑽研鬧洞房新方法,以求每次鬧洞房都有新花樣。為了一個喜,為了熱鬧,一般人家新郎新娘,對鬧洞房都有思想準備,只要不太離譜、太過分都忍著。
現在,我們社會上紅白喜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者多,有愈演愈烈之勢!有的老人在世時,其子女沒盡人子之孝道,老人過世時卻在葬禮上大搞排場,以求不孝子臉上也有光!有的人家談戀愛時不肯進行感情投資,卻捨得花大錢舉行豪華婚禮!至於過分的鬧洞房更是要不得!我們呼籲國家出臺合理的有人情味的婚葬法規,移風移俗,簡辦儀式性,象徵性的婚葬儀式。
趙連平:天松戰友,惡作劇,寫的活靈活現,如一幅鄉村風景畫。現在鄉村看不到了。雖是惡作劇,但盡顯民風淳樸。
高宗如:
鄉村自有鄉村趣,
水土人文養習俗。
難評雅俗和對錯,
與時俱進永不息。
姚進國:老首長記性好,兒時的小故事真好玩。
王中明:所謂惡作劇,都具有時代特徵。鬧床,就是鬧洞房,舊時的習俗,現在似乎消失了。藏貓,捉迷藏,現在還有嗎?也沒有了。泥灣仗,這個大概是膠東特色的遊戲吧,好像又不是,具有地盤之爭的意思,居然動起了扁擔和鐵鍁,石子,甚至子彈,傷腿傷頭臉的。這個,咋說呢?族群之爭?今天也不會有這樣的事了。
時代不同了,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的小孩還有我們那時的玩法嗎?沒了。學習,練琴,書法,繪畫這些,充斥了他們的童年,他們快樂嗎?不知道。他們肯定沒我們小時候快樂。我們那時候日子苦,但無憂無慮,沒有離家出走的,更沒有跳樓的。現在的孩子呢,他們有快樂童年嗎?我們有。但我們回不去了。我們的快樂童年,在我們的記憶裡。
杜鈞泰:生於斯,長於斯,年近八旬的老翁,依然忘不了鄉愁!現在提倡:「看得見鄉愁。」建議疫情過後,於政委再回故鄉萊陽探親,以了卻「鄉俗不再知」的遺憾!
於仁和:政委最近幾篇兒時的回憶詩文,也把我們帶到孩提時代。那時的「小屁孩」們天真無邪,淨跟在大一點孩子後面瞎鬧騰,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讀過政委這些詩句,我們跨越那個時代的人,肯定都會打開湧流的閘門,不知不覺走入那些影像鏡內……
廉茂啟:《俺村那些惡作劇》——讀後感
您憶童年想從前,
小時調皮鬧著玩,
那時生活很簡單,
想著法子一起玩,
又調皮來又搗蛋,
快快樂樂度童年,
心裡還是挺有數,
道德品質不能犯,
想想童年那些事,
八旬老翁心裡歡,
回憶起來當年事,
好似就在您眼前。
張子儉:政委晚上好!幾則短文描寫出對鄉情的眷戀,記錄著抺不去美好回憶!
尚美玲:於老師憶鄉俗回憶童年,很逗很風趣幽默小笑話反應一個時代的民風。現在城市不見鬧洞房,捉迷藏也不見。見的是爺爺奶奶接送孩子上下學,爸爸媽媽周末帶孩子遊玩,孩子成群結隊嘻嘻玩鬧的不見了!農村不見孩子年輕人!留下的是老人留守兒童。樸素的鄉俗渴望的精神食糧!於老師寫回憶耐人深思!
丁義凱:
有過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歡快難忘的童年,今生再也難返。
李新宏:這是叔叔小時候幾段美好的回憶哈 ,這麼多年了,家鄉的民俗和小時候玩的遊戲還記憶猶新。忘不了的回憶記錄下來以解思鄉之情。
劉長林 攝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