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小孩穿傳統服裝走秀(昆明5歲女孩驚豔巴黎秀場)
2023-10-15 18:29:54 1
文/湯宇 圖/瑾媛
她幾乎在鏡頭前坐不住一分鐘,身旁的物件,或大或小,都被把玩一通,即使有母親陪同坐鎮,這個8歲傈僳族女孩也只沉浸在自己開闢的規則中,不受絲毫影響。
2017年,「 蓋婭傳說·熊英2018春夏」巴黎時裝發布會的舞臺上,一個帶有東方隱晦色彩的孩童身影驚豔巴黎歌劇院。那些對時尚、臺面早已司空見慣的國際Model和周刊撰稿人毫不避諱的表現出對這個女孩的關注。她叫胡李美涵,來自雲南怒江,是中國首位登上巴黎時裝周的少數民族童模。
T臺上,她笑不露齒,穿一襲素色西施浣紗,提墨黑編織竹簍,標準的古典麗人形象,儼然成為媒體鏡頭前搶佔頭版的先機。
「蓋婭傳說」設計師熊英評價她說:「胡李美涵的狀態很放鬆,她能快速的融入到這樣的國際舞臺環境中去,從條框中抽離,釋放天性,呈現出東方女孩最自然的美。」
逐夢巴黎,她是中國首位登上巴黎時裝周的少數民族童模對於那年首登巴黎時裝周,恰時年僅5歲的胡李美涵很難通過語言去組織回憶,賦予它高光的定義。我們只能通過母親的描述以及過往新聞報導,逐一拾起,還原當時的情景。
「美涵4歲的時候開始學習模特走秀,我們全家支持,她真的很喜歡。」在美涵媽媽的記憶裡,女兒從小對時尚的就抱有一種莫名的執著,這不僅僅是女孩愛美的自我訴求,更像是規則以外,對色彩拼搭的「肆意妄為」。
「她有自己的想法。」
偶爾,美涵會潛進臥室,翻尋媽媽衣櫃裡的絲巾,收穫成果後便一股腦的扎進色彩拼接的構想中,然後再以某種賦予儀式感的方式出現在家人面前,伴隨著意料之內的掌聲,這樣的「家庭時裝秀」成了美涵日常生活中最歡愉的片段。
2016年,在獲得中國首席少兒模特大賽雲南賽區季軍後,符合招募資質的美涵,在家人的幫助下向「蓋婭傳說·熊英2018春夏」巴黎時裝周組委會遞交了模卡及相關視頻資料,最終被設計師選中。
2017年9月,美涵和家人一同踏上飛往巴黎的航班,相較於登臺前的緊迫,她反而放輕了自我,更像是和家人一同去享受這段法蘭西親子之旅。
在巴黎街頭,這座以空間秩序嚴謹著稱的世界名城似乎並沒有引起美涵足夠的興趣,反而是街角「偶遇」的法棍成了她眼中的香餑餑。「她對法棍不是一般喜歡,一連幾根,即使在昆明也不見她有這麼好的胃口。」
翻閱以往的報導,筆者獲悉, 為舉辦蓋婭傳說·熊英2018春夏系列巴黎時裝周,主辦方包下了擁有150年歷史的巴黎歌劇院。這座以符合城市氣質傳承的建築體系與蓋婭傳說·熊英所秉承的時尚內涵不謀而合。
它不再是一場純體積的視覺表演,催生出的文化共鳴足以令人期待。
而美涵在這場秀中所走的是「初見西施」主題系列。一襲青色浣紗看似簡單明了,但製作工藝上卻是整個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此次大秀以「承」為主題,由四部分組成,分別為:初見西施、問情貂蟬、醉夢貴妃、相思昭君,用傳承中國智慧的美學與精湛的服飾工藝詮釋中國古典文學中傳頌不衰的「四大美人」故事,賦予其新的生命與內涵)。
設計師熊英女士曾介紹:「為了達到層次分明,形成立體畫卷的效果,我們分別運用傳統工筆繪畫融合壁畫著色技巧,在薄紗上進行圖案塊面式的表達,僅這一項工藝就在近30種面料上多次嘗試,直到呈現出最佳效果,突出圖案浮於紗面。」
「素胚勾勒 出青花 筆鋒濃轉淡(歌詞)……」
這套結合局部虛實蘇繡工藝的西施浣紗,無疑為美涵的巴黎T臺首秀增添了一抹東方的雅致隱晦。即使是那些對時尚、臺面早已司空見慣的國際Model和周刊撰稿人也毫不避諱的表現出對這個女孩的關注。
T臺上,她笑不露齒,穿一襲素色西施浣紗,提墨黑編織竹簍,標準的古典麗人形象,儼然成為媒體鏡頭前搶佔頭版的先機。
腳下是巴黎時尚的臺面,眼前是著色精緻的牆壁與大理石飾磚相互交錯,攝像機畫面數次掠過輕盈的腳步,古典色的燈光打在扶梯上,偶爾燈光轉換,照亮了她的臉。
美涵媽媽回憶說:「巴黎歌劇院不同於平時走的T臺,秀場要環繞整個劇院一周且涉及上下扶梯,線路周期較長,走秀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踩裙的瑕疵。但那天她現場發揮很好,整個颱風很穩,並沒有給人任何突兀的感覺。」
活動結束後,「蓋婭傳說」設計師熊英也對她有過評價:「胡李美涵的狀態很放鬆,她能快速的融入到這樣的國際舞臺環境中去,從條框中抽離,釋放天性,呈現出東方女孩最自然的美。」
T臺走秀的高光時刻並非來自臺下人們的追捧,而是在走向終點處的過程中,獨屬於模特的迷人瞬間。正如美涵對那場秀唯一心心念叨的:那天的浣紗裙是我穿過最美的服飾,我好想穿著它再走一次。」
來自怒江傈僳族的舞臺精靈在人生的這個片段,走秀賦予了美涵不凡的閱歷。逐夢巴黎的數月後,杜拜童裝周又將邀請函交至她的手中。
22個童裝品牌輪番展銷,秀場吸引近上萬人觀摩。這一次,來自雲南的傈僳族童模胡李美涵受邀參加6場童裝發布會,並獲得組委會頒發的金獎童模稱號。
問及杜拜之旅印象最深刻的記憶時,美涵笑不攏嘴:「那些披著頭巾的人都覺得我可愛,因為我穿的衣服,他們還送了我一個充電寶。」
母親又補充說:「每次出國,我們都會給她備上自己民族的服飾,無論巴黎還是杜拜,當地人看到她穿著傈僳族服飾都會上前詢問或者拍照合影。我們希望在臺上臺下,讓孩子更多的去彰顯自己民族的特色文化。」
慣常思維中,大多孩子的8歲還在依偎,庇護,怕生的泡沫中嘗試著窺探外界的一切。但我眼前的這個女孩顯然例外。除去T臺寵兒的標籤,她3歲便拍攝公益廣告;4 歲錄製電視節目;6歲拍攝宣傳片;7歲拍攝個人短片並以小歌手身份參加雲南2019年春節文藝晚會演出……足以豐富,也足夠精彩。
因為媽媽是雲南怒江傈僳族人,所以上幼兒園以前,美涵的大部分時間都留在了怒江。受這片沃土哺育的傈僳族,是一個「鹽,可以一天不吃;歌,不能一天不唱」的民族。
沉浸在民族音樂的薰染中,5歲時美涵便學會了傈僳族的祝酒歌和笛朽篥,並由此為她的藝術之路再闢蹊徑。
2017年11月,「首屆瀾湄天籟國際童聲音樂節」落地昆明,來自中國、寮國、泰國等六國的「瀾湄小使者」同臺共演。而胡李美涵便是其中之一。那個夜晚,在家鄉的舞臺上她用自己靈動純真的歌聲演唱了雲南青年音樂人孔雲鋒的作品《魚兒說》。
「這是雲南第一場全部由孩子來進行表演的演唱會。」音樂節總導演朱天嬌說,「我們希望用音樂代表孩子們發聲,唱出他們的世界。」
2018年,她又參加了雲南省2019春節文藝晚會,以兒童歌手的身份在舞臺上演唱了《歡天喜地過大年》。對於舞臺的表現,美涵媽媽保持著一貫對孩子的驕傲:「那應該是我們雲南級別最高的晚會了,美涵唱的很棒!」
在和美涵母女的對話中,大部分敘述來自母親作為旁觀者的角度,而眼前這個小女孩一如既往的古靈精怪,她對周遭的一切事物保持著時刻好奇,幾乎在鏡頭前坐不住一分鐘,身旁的物件,或大或小,都被把玩一通。即使母親在一旁以家長的身份給她施以指令,這個8歲傈僳族女孩也只沉浸在自己開闢的規則中,不受絲毫影響。
但這,不就是孩子最本真的模樣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