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春節為什麼要放鞭炮(不能放鞭炮的春節有點冷清)
2023-10-16 01:44:57 1
提起過年,相信不少人立刻就會想到放鞭炮的場景。可以說,過年離不開紅紅火火的鞭炮,新年的第一天空氣中總是充斥著火藥的味道,可見放鞭炮對空氣是有一定的汙染的。今年為了環保,政府推出了「禁放令」,雖然大家都理解禁放的初衷,但是一想起過年聽不到鞭炮聲還是有點不習慣呢!
說起放鞭炮,是不是很多人還不知道鞭炮的來歷呢?鞭炮,又名「爆竹」、「炮仗」、「爆仗」。在古代 ,人們過年時,用火燒竹,發出噼裡啪啦的爆裂聲,用以驅除鬼怪,「爆竹」一詞由此而來。
這個習俗一直發展到現在,在每年的新舊交替之際,村子裡的大街小巷,鞭炮聲齊鳴,在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中辭舊迎新,迎接新年的到來。此時街道上是熱鬧非凡,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爆竹是中國的特產,在我國民間,逢年過節、開門營業、結婚嫁娶等都會燃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一陣轟轟烈烈的爆竹聲後,滿地碎紅,稱為「滿堂紅」。
最早的爆竹燃燒的竹子,到了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爆竹慢慢發生了變化。火藥發明以後,從燒竹子發展為用紙筒灌裝火藥引爆,炸開後,響聲不絕於耳,紙屑飛揚,火藥味瀰漫開來,於是爆竹又稱「爆仗」。此後人們用麻莖把爆竹編成串來放,稱為「編炮」,因其聲音清脆如鞭響,故也叫作「鞭炮」。後來,人們又用紙卷代替竹筒,逐步發展成為今天的鞭炮了。
鞭炮的種類很多,宋代人把鞭炮進行了改進,發明了各種花炮甚至煙花。它在爆炸時,能發出絢麗的光芒,深受人們的喜愛。在重大節日的時候,很能烘託喜慶的氣氛。
宋朝重視爆竹,明清時代出現了煙花。明代的煙花製作已經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明朝詩人張時轍在一首詩中對放煙花的景象作了生動的描繪:「空中捧出百絲燈,神女新妝五彩明。真有斬蛟動長劍,狂客吹簫過洞庭。」通過詩歌描述,我們可以想像當時放煙花的盛大場面。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我國的很多城市為了安全和環保的原因,在過年過節的時候禁放鞭炮。今年為了環保,在農村也開始推行了禁放令。也許剛開始我們會不太習慣,但是我們可以用其它方式來歡度春節。聽說現在市面上已經出現了新型環保的電子鞭炮,既能當作裝飾品,又能聽到鞭炮聲響,還不會汙染空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