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石畔姻緣散盡石露(怎麼查三生石姻緣)
2023-10-04 14:08:44 2
《紅樓夢》中的三生石
三生石
三生石,緣定三生的盟約
過杭州靈隱寺前那塊寫著「咫尺西天」的照壁,往前行去,入天竺,道旁有清可見底的小溪。行不多遠,便見路邊有一座小石橋,過橋,由小路上山,石階上雜草叢生,最特別的是,夏秋之季,石階上有很多很長的有著黃黑相間花紋的「百足蟲」,象蜈蚣一類的「長蟲」,似乎趴在石階上是在乘涼。只五六分鐘,三生石就到了,石頭其實是不起眼的,只是上面鐫了字,便傳奇了。四處少有人跡,只有些形狀各異的大石頭散落在沉沉的綠色裡。站在這裡便想起一句話「海枯石爛」,再看看這塊在傳說裡代表了「前世、今世、後世」的三生石,身邊的戀人便分外讓人愛憐。現代中人,並沒有奢侈的後花園可供情人們「私訂終生」,但是三生石一直都是在的,仿佛就是為了聆聽情人們的盟約而在這裡靜靜立著。
最佳時間:在秋日的黃昏漫步而至。剛好可以看得清三生石上刻著的典故,也剛好可以忽略路上的爬蟲。
必備知識:三生石的典故(刻在石上的文字有些字不太認得清了)。
傳說,唐朝時有一個和尚圓澤和李源交好,有一天一起去峨嵋,有兩條路可以走,圓澤要走一條,李源要走另一條,最後還是依了李源。半路上, 碰見一個大著肚子的孕婦,圓澤臉色一變說:我所以堅持不走這條路就是這個原因,她孕的就是我,已經三年了,今天見了面再也躲不過去了,一會你去看 那個嬰兒,我會以笑為證,我們如果有緣十二年後在錢塘天竺寺外可以一見。 說完,那個婦人就生產了。李源過去一看,那個嬰兒果然對他笑了……
十二年後,李源如約來而至,正是一個月明之夜,忽然聽到一個牧童唱到:
三生石上舊精魂,
賞風吟月不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
此身雖異性常存。
李源知是圓澤,就想上前和他親近,可牧童又唱到:
身前身後事茫茫,
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山川尋已遍,
卻回煙棹下瞿唐。
唱完就不知所蹤……
這裡還額外提醒你: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愛情——寶黛的愛情就是從三生石畔的前生開始的——「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仙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 日以甘露灌溉……」
注意事項:三生石是可以特別去看的,但不宜逗留過久,因為周圍沒有適合坐下來談心的地方,而且人煙罕至,不太安全。因此最好是在去天竺一帶遊玩的時候,當做一個特別節目來讓戀人驚喜。
附:靈隱寺:杭州的靈隱寺江南著名古剎之一。它處於西湖西部的飛來峰旁,離西湖不遠,也可列為西湖的一個遊覽點。來杭州遊覽點。來杭州遊覽的人,很多都要到靈隱寺一遊,因此,靈隱寺也是我國接待遊人最多的寺廟之一。
靈隱寺的來歷:靈隱寺始建於東晉(公元 326年),到現 在已有1600多年歷史。當時印度僧人慧理來杭,看到這裡山峰奇秀,以為是「仙靈所隱」,就在這裡建寺,取名靈隱。 五代吳越國時,曾兩次擴建,大興土木,靈隱寺擴建為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堂的大寺,房屋過1300餘間,僧眾達3000人。當然,靈 隱寺也歷經興衰,現在的寺宇是後來重建的。 靈隱寺最前面是天王殿,是懸「雲林禪寺」匾額,是清代康熙的手 筆。大殿正中佛龕裡,坐著袒胸露腹的彌勒佛像。彌勒佛後壁的佛龕裡,站著神態莊嚴、手執降魔杵的韋馱菩薩,系由獨塊香樟木雕成,是南宋遺物。 靈隱寺的大雄寶殿是單層、重簷、三疊的建築,高達33.6米。1954年進行全面修整後,改永久性的鋼筋水泥建築。大殿規模宏敞,氣勢雄偉,殿正中的釋迦牟尼佛像,高19.6米是1956年由浙江美術學院的雕塑家和民間藝人共同努力,以唐代禪宗著名雕塑為藍本,用24塊香樟木雕成的。 靈隱寺的殿宇、亭閣、經幢、石塔、佛像等建築和雕塑藝術,對於研究我國佛教史、建築藝術史和雕塑藝術史都很有價值,是祖國珍貴的文物。
三生石在與飛來峰相連接的蓮花峰東麓,是「西湖十六遺蹟」之一。該石高約10米,寬2米多,峭拔玲瓏。石上刻有「三生石」三個碗口大小的篆書及《唐 圓澤和尚 三生石跡》的碑文,記述「三生石」之由來。石上多唐、宋時的題詞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認,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楊瑀、翰林張翥等人的題詞仍清晰可見。
宋朝的大詩人、大文學家蘇東坡曾經寫過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僧圓澤傳》,這個故事發生於唐朝 ,距離蘇東坡的年代並不遠,而且人事時地物都記載得很詳盡,相信是個真實的故事。
緣訂三生
圓澤禪師和李源的故事流傳得很廣,這塊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的大石頭,據說就是當年他們隔世相會的地方,稱為「三生石」。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愛情——寶黛的愛情就是從三生石畔的前生開始的——「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仙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 日以甘露灌溉……」
「三生石」一直是中國極有名的石頭,可以和女媧補天所剩下的那一塊玩石相媲美,後來發展成中國人對生前與後世的信念,不但許多朋友以三生石作為肝膽相照的依據,更多的情侶則在三生石上寫下他們的誓言,「緣訂三生」的俗話就是這樣來的。
木石本無緣,卻在西方靈河三生石畔一露定情緣 出自哪裡
出自《紅樓夢》。石頭是賈寶玉生出來時含的玉,也就是神瑛侍者。木是神瑛侍者時常澆灌的絳珠草,轉生後是林黛玉。
紅樓夢木石前盟是之開篇神話中誰的得還淚之說
賈寶玉與林黛玉。林黛玉前世為絳珠仙草,得賈寶玉前世神瑛侍者的灌溉幻成女體,得知他要下世,便也下世,要將一世的淚還給他。
有人知道三生石的故事嗎?三生石又是因何而來
三生石又叫姻緣石。
相傳:有一條路,叫黃泉路 ,
有一條河,叫忘川 ,
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橋,
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臺,叫望鄉臺,
望鄉臺邊有個老婦人在賣孟婆湯 ,
忘川邊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 ,
孟婆湯讓你我忘了一切,
三生石記載著你我的前世今生,
我們走過奈何橋,
把名字寫在三生石上面,來世今生我都要記得你,和你永遠在一起!
讓我償還前三世欠你的一切。
聽乳娘說,我出生的時候嘴裡就銜著這塊楊梅般大小,通體鮮紅的石頭。家裡人議論紛紛,不知是吉是兇。娘到山上的女媧廟求籤,回來後一句話也不說,和爹關在房裡商量了一天。幾個月後,家中的後山上建好一座佛堂。
那天,娘親自下廚燒飯。吃飯時爹和娘都一言不發,只爹一個勁往娘碗裡添菜。深夜,我睡得正熟,朦朧中連人帶被被卷了起來。年幼的我嚇得大哭大叫,等我終於從棉被中掙脫出來,卻發現已置身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陰暗幽涼的殿堂裡面,風無聲的在空蕩蕩的屋簷穿行,幾縷煙氣充斥在空氣中,迎面青燈下,一尊神像露出笑臉瞪視著我,猙獰的樣子。我「啊」的大叫一聲,轉身向外跑,門口豎著很大一塊石碑擋住了去路,上面寫著
"三生石"能看到自己的前世嗎?
三生石的三生分別代表"前生""今生""來生",上面有今生前世的糾纏!很多人的愛情是從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開始的,而相愛之後我們一定會期待能夠再有一個相愛的來生。在有過似曾相識感動的愛情中,相信這輩子的姻緣其實上輩子早已註定…… 1、【三生石的傳說】 人死後,走過黃泉路,到了奈何橋,就會看到三生石。它一直立在奈何橋邊,張望著紅塵中那些準備喝孟婆湯、輪迴投胎的人們。 傳說三生石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樣。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輪迴,緣起緣滅,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 千百年來,它見證了芸芸眾生的苦與樂、悲與歡、笑與淚。該了的債,該還的情,三生石前,一筆勾銷。 2、【現實中的三生石】 三生石是一塊狀貌奇欽磊落的巨石,在與飛來峰相連接的蓮花峰東麓,是「西湖十六遺蹟」之一。該石高約10米,寬2米多,峭拔玲瓏。石上刻有「三生石」三個碗口大小的篆書及《唐·圓澤和尚·三生石跡》的碑文,記述「三生石」之由來。石上多唐、宋時的題詞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認,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楊瑀、翰林張翥等人的題詞仍清晰可見。 緣定三生的故事 師名圓澤,居慧林,與洛京守李源為友,約往蜀山峨嵋禮普賢大士。師欲行斜谷道,源欲沂峽。師不可,源強之,乃行。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嬰汲水,師見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見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兒時,顧公臨門,我以一笑為信。十二年後,錢唐天竺寺外,當與公相見。」言訖而化。婦既乳兒,源往視之,果笑,尋即回舟。如期至天竺,當中秋月下,聞葛洪井畔有牧兒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用論,慚愧故人遠相訪,些身雖異性常存。」源知是師,乃趨前曰:「澤公健否?」兒曰:「李公真信士也,我與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尋已遍,欲回煙棹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這真是一個動人的故事。它寫朋友的真情、寫人的本性、寫生命的精魂,歷經兩世而不改變,讀事令人動容。 富家子弟李源,因為父親在變亂中死去而體悟人生無常,發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獻出來改建惠林寺,並住在寺裡修行。寺裡的住持圓澤禪師,很會經營寺產,而且很懂音樂,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著談心,一談就是一整天,沒有人知道他們在談什麼。 有一天,他們相約共遊四川的青城山和峨眉山,李源想走水路從湖北沿江而上,圓澤卻主張由陸路取道長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圓澤只好依他,感嘆說:「一個人的命運真是由不得自己呀!」於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邊,看到一位穿花緞衣褲的婦人正到河邊取水,圓澤看著就流下淚來,對李源說:「我不願意走水路就是怕見到她呀!」李源吃驚地問他原因,他說:「她姓王,我註定要做她的兒子,因為我不肯來,所以她懷孕三年了還生不下來,現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現在請你用符咒幫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後洗澡的時候,請你來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為證明。十三年後的中秋夜,你來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來和你見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後悔,一方面為他洗澡更衣,到黃昏的時候,圓澤就死了,河邊看見的婦人也隨之生產了。三天以後李源去看嬰兒,嬰兒見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訴王氏,王家便拿錢把圓澤埋葬在山下。李源再也無心去遊山,就回到惠林寺,寺裡的徒弟才說出圓澤早就寫好了遺書。 十三年後,李源從洛陽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圓澤的約會,到寺外忽然聽到葛洪川畔傳來牧童拍著牛角的歌聲: 我是過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賞月吟風的往事早已成為過去;慚愧讓你跑這麼遠來探望我,我的身體雖變了心性卻長在。 李源聽了,知道是舊人,忍不往問道: 「澤公,你還好嗎?」牧童說:「李公真守信約,可惜我的俗緣未了,不能和你再親 近,我們只有努力修行不墮落,將來還有會見面的日子。」隨即又唱了一首歌: 身前身後的事情非常渺茫,想說出因緣又怕心情憂傷; 吳越的山川我已經走遍了,再把船頭掉轉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頭而去,從此不知他往那裡去了。 再過三年,大臣李德裕啟奏皇上,推薦李源是忠臣的兒子又很孝順,請給予官職。於是皇帝封李源為諫議大夫,但這時的李源早已徹悟,看破了世情,不肯就職,後來在寺裡死去,活到八十歲。 -- 這個故事歌頌了人生最寶貴的東西——情義。圓澤禪師和李源的故事流傳得很廣,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還留下一塊大石頭,據說就是當年他們隔世相會的地方,稱為 「三生石」。 真有「三生石」嗎? 「三生石」一直是中國極有名的石頭,可以和女媧補天所剩下的那一塊頑石相媲美,後來發展成中國人對生前與後世的信念,不但許多朋友以三生石作為肝膽相照的依據,更多的情侶則在三生石上寫下他們的誓言,「緣訂三生」的俗話就是這樣來的。 前面說過,這個故事很可能是真實的,但不管它是不是真實,至少是反映了中國人對於生命永恆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透過了這種「輪迴」與「轉世」的觀念,中國人建立了深刻的倫理、生命、哲學,乃至於整個宇宙的理念,而這正是佛教的一種入世觀照和慧解。 我們常說「七世夫妻」,常說「不是冤家不聚頭」,常說「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常說「緣訂三生,永浴愛河」……甚至於在生氣的時候咬牙說:「我死了也不會放過你!」在歉意的時候紅著臉說:「我下輩子做牛做馬來報答你!」在失敗灰心喪志的時候會說:「前輩子造了什麼孽呀!」看到別人夫妻失和時會說:「真是前世的冤家!」 這種觀念在中國是無孔不入的,民間婦女殺雞殺鴨時會念著:「做雞做鴨無了時,希望你下輩子去做有錢人的兒子。」乃至連死刑犯臨刑時也會大吼一聲:「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所以,「三生石」應該是有的。
漢源縣三生石婚姻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三個金在一起,那就表示財源廣進,日進鬥金啊`````金子堆成了山,你說發財不發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