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做情緒的主人而非自己(你要學會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2023-10-04 10:09:40 1
《西遊記》中最精彩的部分,莫過於「大鬧天宮」。在小說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中,孫悟空直接打到天庭,鬧得「無窮變化鬧天宮,雷將神兵不可捉。」
玉帝一看急了,也沒有什麼文臣武將可用,「遂傳旨著遊奕靈官同翊聖真君上西方請佛老降伏。」
佛祖來後,兩個人有一段對話,基本上把孫悟空的來歷說得清清楚楚,而孫悟空也把他的意思表達得明明白白。
在書中寫道:大聖也收了法象,現出原身近前,怒氣昂昂,厲聲高叫道:「你是那方善士,敢來止住刀兵問我?」如來笑道:「我是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尊者,南無阿彌陀佛。今聞你猖狂村野,屢反天宮,不知是何方生長,何年得道,為何這等暴橫?」
大聖道:我本——天地生成靈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水簾洞裡為家業,拜友尋師悟太玄。煉就長生多少法,學來變化廣無邊。因在凡間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瑤天。靈霄寶殿非他久,歷代人王有分傳。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
佛祖聽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廝乃是個猴子成精……你那個初世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大聖道:「他雖年劫修長,也不應久佔在此。常言道,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可嘆孫悟空,就因為說了一句「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在與佛祖鬥法中,「被佛祖翻掌一撲,把這猴王推出西天門外,將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聯山,喚名『五行山』,輕輕的把他壓住。」
以至於後來人在吵架或者嚇唬孩子時就說:你信不信我把你壓在我的「五指山」下。
一、成年人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提到成年人的言行,大家都不會忘記最近一直被大家網上打卡的「許小姐」,還有正在熱議的梁豔萍、王小妮、於琳琦等人的奇葩言論,更不用說前段時間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的邱晨。
邱晨,喜歡《奇葩說》節目的人肯定了解,曾於2015年參加該節目並獲得當季的「奇葩之王」,之後一直活躍於該節目中。然而,在今年3月份,邱晨早年的一些言論被扒出,引發網絡熱議。
對於邱晨事件,《人民日報》於3月16日進行了評論,有媒體轉引內容大致如下:國家大義容不得巧舌如簧。文中並稱究竟冤不冤,網友眼睛是雪亮的。是否如她所說「希望祖國強大」,看看她一貫的言論便知。何謂愛國,何謂大義,豈能顛倒是非黑白?作為公眾人物,又該給年輕人傳遞什麼價值?不要以為巧舌如簧,就能改變事實。
成年人不注重言行,給自己造成經濟、名譽、身份、地位損失的不止上述幾位,還有大名鼎鼎的「澳洲跑步女」,因拒絕配合疫情檢查,結果被公司辭退,被北京公安限期離境,她失去的不只是年薪百萬的工作,如果個人誠信出了問題,以後估計很難在行業立足。
2019年6月12日,瑞銀財富管理全球首席經濟學家保羅·唐納文,在發表的《非常正常的通脹》(Very Normal Inflation)一文中,在提及中國時涉嫌使用侮辱性文字,在同月14日,被暫停一切工作,接受調查。
這樣的例子,多不勝舉。成年人應該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如果連這點基本常識都不懂,發表極其錯誤的辱國言論,勢必會成為「五指山」下的孫猴子,等待的將是法律的制裁、道德的評價、良心的譴責。
二、成年人要學會管控自己的情緒很多事情發生後,當事人說往往會辯解,說自己:「一時情緒激動」,那麼,你不會讓自己的情緒不要激動?從另一方面說,你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讓情緒左右你的人生。
孫悟空在花果山時,也算一個自由人,畢竟是眾猴之王,有酒喝,有水果吃,但他私慾膨脹,卻想著弄個官噹噹,結果由著性子,自由發揮,不但偷蟠桃、喝御酒,還盜仙丹,甚至想「當皇帝」,這都是欲望和情緒惹的禍。後來淪落為山下的囚徒,「但他飢時,與他鐵丸子吃;渴時,與他溶化的銅汁飲。」人生如此,何等悲催?
曾經看過一個視頻,事情的起因很簡單,一女生心情不好在商場,不料與營業員發生誤會,便憤怒地砸櫃檯;本是情緒極其低落的時候,櫃姐一邊看著女生砸東西,還一邊挑釁地說:「你砸啊砸啊!」導致女生的情緒更加激動,最後保安大哥上前勸導,並制止了她。此事,她的一頓猛砸,賠償將近4萬元。
還有一件事情,今年疫情期間,有一婦女和婆婆在家帶6歲的兒子,婆婆不聽話,媳婦打孩子,婆婆出來訓媳婦,媳婦一怒之下,用刀連捅自己16刀……
西北師大心理學胡勇教授講:「不要去報復無關的人。你是一個成年人,沒有誰有義務慣著你,到了社會做了錯事就得為自己的錯負責。」
現代生活很浮躁,接觸的信息良莠不齊,容易給人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精神壓力,也容易讓人產生心情煩躁的感覺,進而影響人們的情緒,讓人們不由自主的對某些人或某些事表現得更加苛刻。
那麼怎麼才能做到管理自己的情緒呢?要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學會控制自己。文學作品中經常講到「人物性格的二重性」,即就是說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因此,也有一句話叫「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我們能做到的,只有正確認識自己的缺點,通過不斷地讀書、學習,提高自己的品行修養,不斷改造和修正自己,讓自己一直處於「善」的一面,學會控制情緒,而不能讓情緒左右自己。
三、只有謹言慎行,方能幸福始終生活沒有成功的捷徑,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法則,有的只是自己的活學活用。
在我們的成長經歷中,多數都受過傳統文化的薰陶,現在很多人家裡裝修新房或者開公司以後,都喜歡懸掛「難得糊塗」,要麼就是「知足常樂」,然而,真正做到的又有幾人?
在《止學》一書的「智卷」,第一句就是:「智極則愚也,聖人不患智寡,患德有失焉。」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過於聰明就是愚蠢了。聖人不擔心自己的智謀少,而擔心自己的品德有缺失。
《西遊記》中,孫悟空笨嗎?不笨,他得知「生死」之說以後,攀山涉水去求學,學什麼?就是學長生不老的法術。最後練得「筋鬥雲」,習就「七十二番變化」,但他是猴子,太過聰明,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
誠然若斯,那麼我們應該做才能「謹言慎行,幸福始終」呢?我想起朱元璋和劉伯溫和故事:
有一日,朱元璋剛剛在要了一口燒餅,聽小太監稟報說劉伯溫入宮覲見,他看著手中的燒餅,心下一動,用一個碗倒扣蓋住了這個燒餅,然後召見了劉伯溫。
他便問劉伯溫碗裡是什麼,劉伯溫掐指一算,笑著說:「碗中之物,半似日兮半似月,被一條金龍咬了一口,嗯,是個燒餅!
朱元璋聞言一笑,便直截了當地問道:「那麼,我朱家江山能否長久,天下之事將來又會如何?
劉伯溫聽了朱元璋的話,不由沉默了下來,誰家的江山能夠千秋萬代?沒有!可是,劉伯溫也不敢直接對朱元璋說,斟酌了一番之後便對朱元璋說:「皇上呀,天下事自有天數,我主萬子萬孫,您又何必來問我?」
這是做人的技巧,也是處世的方法。很多人在領導、同事和朋友面前無大小,動不動喜歡講個「葷段子」,以低俗博取笑聲,久而久之,人對他自然產生偏見,這就是言語放肆的結果。
一個成熟穩重的人,要對自己所做的事敢於承擔一切後果,這樣,才會在生活中慢慢提過出生存之道,否則,工作不順心,回家鬧矛盾;家庭不幸福,事業還受阻,這樣,那來幸福可言?
結語:知足,然後才常樂;自知,而後才能自明。學會管控情緒才是王道,做情緒的主人,才能保證言行謹慎。只要每天保持一個好的心情,有一個好的精神狀態去生活、去工作,這樣你的生活才會是幸福的;這樣,你才能走出一條不一樣的人生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