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新經濟(經濟總量在全國30個民族自治州中升至第6位)
2023-10-16 11:07:41 3
白族扎染(供圖)
夜遊洱海(王澤航 攝)
海菜花連片開放(供圖)
白族農民作畫(楊煥英 攝)
7月27日,記者從「雲南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大理專場發布會上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大理經濟社會長足發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的十年。十年來,大理各族幹部群眾始終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緊緊圍繞「兩城一區、三個走在前」戰略目標,全力以赴護洱海、戰貧困、保穩定、抗疫情、惠民生、穩增長、強黨建,全州持續呈現經濟發展、生態良好、民族團結、人民幸福、政治生態向上向好的良好局面。
十年來,大理調結構、培產業,成就了日新月異的繁榮白州。期間,大理經濟總量快速提升,產業轉型步伐加快,五網建設取得突破。全州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633億元,是2012年681.7億元的2.4倍,年均增長8%,經濟總量在全國30個民族自治州中升至第6位。同時,全州綠色能源與先進位造融合發展從無到有的歷史性突破,高原特色農業產值突破679.4億元。昆楚大、大麗、大臨、大瑞(大保段)鐵路通車運營,通車裡程達553公裡、新增301公裡,邁入了「動車時代」,滇中引水工程(大理段)等重大工程項目加快建設,光纖寬帶網絡和4G無線網絡覆蓋所有行政村,5G網絡覆蓋所有鄉鎮核心區域。
十年來,大理護洱海、優生態,描繪山清水秀的生態白州。期間,大理堅持以洱海保護治理統攬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洱海保護治理成效明顯,實現了從「一湖之治」向「全域之治」「生態之治」的轉變,洱海水質保持總體穩定,連續兩年被生態環境部評價為「優」。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河(湖)長制」「林長制」全面落實,全州森林覆蓋率達65.5%,空氣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99.8%。
十年來,大理戰貧困、謀振興,實現城鄉融合的小康白州。大理州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城鄉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全州11個貧困縣、34個貧困鄉鎮、54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42.0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79萬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挪窮窩」「斬窮根」。城鄉建設實現新的跨越,實施棚戶區改造12.98萬戶、城鎮老舊小區改造651.67萬平方米,建成美麗村莊179個,成功創建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州和3個國家園林縣城、4個省級美麗縣城、6個省級特色小鎮。
十年來,大理抓保護、促創新,打造異彩紛呈的文化白州。通過堅持守正創新,充分挖掘悠久歷史文化寶藏和多彩民族文化富礦,大理文化吸引力、影響力持續提升。大理州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大理市創建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十年來,大理破難題、激活力,塑造欣欣向榮的開放白州。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調整優化,以洱海保護為重點的生態文明建設、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業數位化轉型等領域改革獲評多個「國字號」榮譽。對外開放實現新提升,大理經開區列入中國(雲南)自貿試驗區第一批聯動創新區,大理機場口岸列入國家「十四五」口岸發展規劃,保稅物流中心建設啟動實施。營商環境展現新面貌,2021年實施國內合作項目380項,引進州外到位資金718.85億元,是2012年的2.05倍。
十年來,大理促團結、強法治,構建安全穩定的和諧白州。大理州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一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州」,4個縣市成功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環洱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圈」加快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州創建工作有序推進,「蒼洱處處石榴紅」特色品牌持續打響,宗教事務管理、宗教場所勘界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
十年來,大理惠民生、增福祉,呈現安居樂業的幸福白州。通過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讓高品質生活走進千家萬戶。十年來,大理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果,教育事業實現優先發展,社會保障得到全面加強,。
十年來,大理強黨建、樹正氣,重塑向上向好的清廉白州。大理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規範化水平,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期間,政治建設全面加強,「兩個革命」紮實推進,基層黨建全面提質,「蒼洱霞光」人才計劃穩步實施,巡視整改和巡視巡察指導督導整改取得階段性成效,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持續鞏固。
十年的歷程極不平凡,十年的發展滄桑巨變。下一步,大理全州上下將做實「大理之問」後半篇文章,推動新時代大理高質量發展。期間,將破解洱海流域「環湖發展」困局,全力推動洱海高水平保護、流域高質量發展。實施「雙核驅動、協同發展」戰略,加快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調整。實施「大祥巍」一體化發展戰略,提升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中心城市能級。實施產業振興三年行動,以產業振興特別是工業突破催生「大理之變」。(中國日報雲南記者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