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後語的特點及種類(歇後語的來歷你知道嗎)
2023-10-16 16:18:25 2
歇後語是中國勞動人民從古到今在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它是一種簡潔,幽默,形象的語言。其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部起「引」作用,如謎面,後部起「後襯」作用,如謎底,非常自然貼切。在某種語境下,通常說出前半段,「歇」去後半段,才能領悟和猜測到它的意思,所以叫做歇後語。漢代歷史悠久。滄桑5000年的沉澱,凝結為絕妙的漢語言藝術。這些歇後語有著獨特的表達方式。給予人們的思考與啟示,千年流傳。體現華夏民族特有的風俗傳統和民族文化,體味人生,洞察哲理,升華智慧。
歷史性起源
「歇後」這個名字最早出現於唐代。所謂「鄭五歇後體」,即《舊唐書·鄭王傳》列傳中所說的「歇後體」。但是作為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現象,它的出現卻遠在先秦時期。就像楚策四所說的那樣:「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意思是說,丟失的羊重新補好,還不算太晚。我們今天看到的歇後語正是如此。
詞典:歇後語是熟語的一種。一種多為大眾所熟知的機智、形象的語言,在使用時可隱去後文,前文所指,如僅指「在棋盤上下棋」等;也可以前後文並列,如「芝麻開花——節節高」等。
「中國語言文字百科全書」:歇後語是指說話時故意用一句話或半句話少說一個字或幾句的幽默語篇。一般有兩種
第一個意思是歇後語,意思是省略成語末尾一個字而不說,也叫「縮腳」。比如《金瓶梅》裡來旺媳婦說「你家第五個『秋胡戲』,就是用它來影射『妻』的,因為『秋胡戲妻』是有名的故事、戲。還有使用同音詞的。例如,把「嶽父」為「龍頭拐」,影射「杖」字,這裡代替「丈」。
二、擴大意義的歇後語,在北京叫俏皮話,意思是可以省去一個句子後半句。比如《馬尾拴豆腐》省去了《提不起》。有時還可以利用同音詞。比如「侄子打燈籠——照舊(舅)」。
一些語言學家在研究歇後語的來源時,用來還述專著及其他相關名稱。例如陳望道在《修辭學新編》中,把歇後語列入「藏詞」一節;郭紹虞在《諺語研究》中,把歇後語納入「藏語」一節;還有一些書把「隱語」、「謎語」、「諺語」、「縮腳語」、「俏皮話」等名稱納入「藏語」一節。對這些問題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大部分問題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分類
關於歇後語的分類,有各種各樣的方法。再說了,還有不少歇後語,一身幾樣性質,要劃分得很科學,就更難了。為方便查閱,在歇後語的詞條中,凡帶諧音詞的都歸為一類,其餘的按比喻詞的性質分為三類,共分為以下四類:
一是諧音類。例如:
空棺出葬-目(墓)中無人;
這種歇後語就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的諧音,從原義引申出所需的另一個含義。看見這樣的歇後語,往往要轉幾個彎才能領悟到,因此也就更有樂趣了。有些書把它列在「雙關語」中,也有其道理。
其次是喻事類。例如:
弄堂裡搬木頭——直來直去;
冷水發麵——沒多大長進;
這種歇後語是用客觀事物或想像事物來比喻。若對設比事物的特徵、情狀有所了解,也自然能夠理解後半段的「謎團」。
三是喻物類。例如:
黃牛肩腳——不負責任;
棋盤裡的卒子——只能進不能退;
這樣的歇後語就是以某物或某物,動物為類比對象。理解類比物的本質,就能理解其含義。
四是故事類型。例如:
劉備借荊州——只借不還;
林衝棒打洪教頭——專看你的破綻下手;
這種歇後語通常是指常用的比喻、寓言和神話傳說等作為比喻。以上兩個例子,只要了解劉備、林衝的故事,就能了解得一清二楚。
將多種類型結合起來,歸為一個特徵更加明顯的類別。例如:
紙糊的琵琶——談(彈)不得
這種歇後語兼喻、諧音,現歸為諧音類。
綜合以上分類,設比適中是歇後語的共同特徵。但「總是十足的比喻」。在前半段中,歇後語的隱喻部分,有時不免有些不恰當或不受歡迎的地方,有些還涉及到生理缺陷,迷信的說法和舊俗等等,這些隱喻都是為了獲得它們的某些性質或特徵,從而引出所隱喻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