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造型有什麼(藝術評論筆墨造景)
2023-10-17 05:47:47 2
文|卜紹基
在當今中國畫壇,大多畫家不滿足於遵循前輩先師之後緩慢攀行,而力求於前人之外。加之西學東漸,為新一代山水畫家的標新立異提供他山之石。其中,或以西方繪畫技法取代改造,或以西學之末翻新丘壑圖識,急於以奇招百出的獨特手法,建立與別不同的畫風面貌。生長於嶺南的畫家黃銳才,卻能虔誠執著,錘鍊筆墨,堅守嶺南畫派「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藝術精神,以形神兼顧、雅俗共賞為審美理想,以兼工帶寫、彩墨並重為創作特色,數十年如一日,體察汲取自然造化的精華,以筆墨造境,以詩情抒懷。
黃銳才《鳥鳴山更幽》
黃銳才《泰湖之秋》
畫家黃銳才長於山水,兼擅花鳥、人物。他極重寫生,對景創作使他的作品有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熟練地掌握筆墨技法,勾勒山水樹石、雲霧霞靄、亭臺樓閣之輪廓流變,令觀者如身入其境,親歷其中的韻致幽情。諸如《鳥鳴山更幽》《層樓遠眺》《版納風情》《太行秋色》《泰湖之秋》等畫作,近處墨韻濃鬱幽深,但見樹木搖曳生姿,枝葉鬱蔥顯豁;遠處則以幻變之淺墨淡彩寫山川之層巒疊嶂、寫樹木之參天入雲、寫樓臺之掩映其中…… 畫面蒼翠空濛,若真若幻,若明若滅,恍然有「空翠溼人衣」之感,如此淋漓潤溼之境,在黃君的諸多山水畫作中皆能體味。
黃銳才《層樓遠眺》
中國畫論中早有「師造化」的座右銘,更有「搜盡奇峰打草稿」之高論。黃君深受嶺南畫派創作思想的影響,尤重「師法自然」,除眼看、心察、默記靜物於胸中,更把寫生作為山水畫創作之基石,故能不入窠臼,筆下的山水呈現勃發出一派盎然生機。有別於一般山水畫家重點描繪自然景色,黃君獨具匠心,把焦點置於人文建築之上。
黃銳才《可園盛夏》
如作品《可園盛夏》《白雲千載黃鶴樓》《稻城佛寺》《聚龍村遺韻》《餘萌山房文昌閣》等,其中的畫眼是那一座座精心刻畫的人文建築群落,這些名勝古蹟的一旦躍然紙上,就能讓靈氣、靈性在靜穆山水間呼之欲出,一如白石老人紅花墨葉間的飛鳥草蟲,頓覺眼前之境可行可望、可居可遊。從一系列的山水畫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他在此類創作,可謂輕車熟路,心手相應,縱橫有度,造詣日深。
黃銳才《白雲千載黃鶴樓》
黃君早年親受嶺南畫派大家楊之光先生的教導,轉益多師,博採眾長,同時又酷愛中華傳統文化,對唐詩宋詞、戲曲小說,遠至周易之說,老莊哲學,道經佛說、堪輿之學等等皆有涉獵,有著異於一般畫家的深厚文化基礎。近年來,越發專注於書畫藝術,尋師訪友,寫生的足跡遍及大河上下,長城內外,飽遊飫看,技法更顯豐富,既有實景寫生的鮮活感受,又不乏經營與提煉,令其書畫藝術大有進益。正是這種「畫內功夫」和「畫外修養」的雙重修煉,使得他每到一處,每對一景,拈起畫筆,即能心靈妙悟,展開一番與自然造化之無言對話。筆墨之間蔥鬱寥廓,繁複幽邈,於變幻中隱現風物,於靜穆中躍動生機,構築起一種「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幽玄之美。
黃銳才《稻城佛寺》
黃銳才《聚龍村遺韻》
從生活素材到藝術表現的中間環節是藝術構思。藝術構思的過程是藝術家把自我對生命的體悟移入自然山水的過程,所以,他們筆下的山水畫完成後,便猶如付諸以生命。畫家黃銳才澄懷觀道,適性任情,於痴坐山阿水濱之中,妙悟巖壑林泉之美,融生命體驗,成自我圖式,更借江山之助構築筆下「可居可遊」的理想世界。
期望畫家黃銳才百尺竿頭,在對自然造化的筆端再造後,進一步概括完善、提煉升華,其人其畫,當與日俱新,與日俱清。
(作者:卜紹基,廣東畫院美術館副館長、專職理論家)
其他作品
黃銳才《版納風情》
黃銳才《太行秋色》
黃銳才《餘蔭山房映春波》
黃銳才《家住西關》
畫家簡介
Artist profile
黃銳才,中國工筆畫學會白描藝委會副秘書長、廣州粵港澳書畫院副院長、廣州市國畫協會副會長、廣州市茘灣區美術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黃銳才從七、八十年代開始師事楊之光先生學習人物畫,並師事黃安仁、陳永康學習山水花鳥畫;中山大學中文系大專畢業,廣州美術學院高研班結業,美國國際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畢業。
曾獲中國美術家書法家聯誼會特別金獎、「中國書畫百傑」榮譽稱號,2010年在廣東畫院舉辦個人畫展,至今已舉辦個人書畫展十多回。作品多次被廣州市荔灣區檔案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等單位收藏。
發表有《試論中國畫的傳統實質》《略論嶺南畫派的藝術精神》《論楊之光老師的歷史貢獻》等十多篇專業藝術論文。
出版有《黃銳才工筆人物畫選》《黃銳才意筆人物畫選》《黃銳才書法選》《黃銳才山水畫選》《黃銳才書畫藝術文選》等。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