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刺小說《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
2023-10-09 00:49:39 3
《格列佛遊記》其實主要就是看那些光怪陸離的故事情節,至於它的什麼現實意義,就是諷刺萬惡的資本主義。下面是相關的讀書筆記範文,快來圍觀吧。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一:
近期我讀了《格列佛遊記》,這不是我第一次讀這本書,但較以前來說這次的感觸深一些,距離作者蘊藏在小說中的思想近了一步。《格列佛遊記》這本書出自1762年,作者斯威夫特藉助一次充滿童話色彩的奇幻之旅批判了社會的墮落,批判了英國資產階級的腐朽和罪惡。小說講述了酷愛航海的外科醫生格列佛因為海上遇險落難小人國,小人過的居民把它當做怪物,將他捆綁,用弓箭射他,或施以拳腳。但他卻幫小人國擊退入侵者,幫小人國的居民蓋房子、種地……終於得到居民的認同和讚揚,但最終得罪了國王,國王要射瞎他的雙眼,格列佛便離開小人國準備回國。他的旅行當然沒有這麼簡單地結束,格列佛旅行的第二站是大人國,他在這裡的境況和在小人國完全相反,他成了這裡居民的玩偶,被當成賺錢工具,可以說苦不堪言,幸虧後來得寵於王后。
離開大人國後,格列佛又到了飛島國,這裡的人利用鳥的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的磁鐵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同時這裡也是個可以召喚鬼魂對話,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研究的國家。後來,格列佛又到了慧馬國,這裡充滿童話色彩,國家的統治者是類似於馬的生物,恰恰相反像人一樣的耶胡卻扮演者我們的世界裡馬的角色。慧馬國裡人們不會說謊,內心善良,人與人之間相互信賴,這裡就好似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好似春秋戰國人們嚮往的大同社會。格列佛的終點站當然是自己的祖國,回歸後的他發現自己原來生活的地方絲毫未變,也是作者無力改變現狀的無奈。當讀完這本書,合上書本,深深地吸一口氣,然後緩緩吐出,就好像自己經歷過一次絢爛多彩的大冒險。再細細品味,其出彩之處不僅僅是故事的生動,還有隱含在故事背後的斯威夫特對社會的看法及自己的嚮往。在小人國,宮廷就相當於英國的朝廷,這裡一樣有明爭暗鬥。高根黨和地跟黨因為吃雞蛋先打破哪一端而引發戰爭,諷刺了英國議會中的黨派鬥爭,而作者恰好將這樣的背景設立在了小人國,從格列佛的角度看這都是多麼渺小,就好比玩具的戰爭。更好的反映出作者對英國資產階級內部矛盾的不屑一顧。其辛辣的諷刺有何不觸及到我們呢?反思一下,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難道就沒有因為小事而興師動眾嗎?我們中華悠悠五千年歷史,有那麼多的聖人賢士,沉澱了那麼多優秀思想,為何還不能響應國家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方針。在大人國,格列佛遇到了一位博學多識,性情善良的國王,他用理智和常識,公理和仁慈來治理國家。
這是斯威夫特心目中理想的君主,與現實中殘暴蠻橫的君主形成鮮明對比。同時作者也藉助大人國切入另一個批判的要點:人性的懷疑。在大人國,作為「小人」的格列佛用自己可憐的幾片小金幣討好巨人;和王后寵幸的侏儒鬧矛盾,舞刀弄槍,展示英勇……其都是在圍繞利益,無論是誰都會為利益所驅使,甚至會強迫自己做一些事,這也是自古至今,也會延續下去的一種人性弱點。當然,飛島國奇遇中的諷刺顯而易見,統治者高高在上,需要子民來養活,很貼切英國的現實,展露出的統治集團色厲內荏的真面目。但我所看到的另一個閃光點是斯威夫特對這裡奇特研究的描寫,作者是想表達自己對科學的熱愛。在最具童話色彩的是慧馬國,格列佛在這裡結識了仁慈、誠實的慧因,並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生活。這裡大概就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世界,這裡沒有惡的行為,甚至沒有惡的觀念,理性至上,博愛和平。智馬們沒有文字,但天賦道德,知識少但精悍,沒有欺騙,沒有爾虞我詐。但這種想像如浮萍一般。恰巧這裡代表人類的耶胡卻貪婪好鬥,欺騙骯髒,明顯的諷刺了現實中的人。這裡的智馬鍛鍊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們學會自己解決困難,最終智馬個個孝順父母,這與現實形成鮮明對比,現在的孩子都是「小皇帝」,溫室裡的樹,逆來順受,最後很難自己在社會上站穩腳,甚至成為啃老族,更別說盡孝道。在慧馬國作者表述了自己心中的愛,親情之愛,友情之愛。讀完這部小說,我能感受到斯威夫特對當時社會的極度不滿,他看透了統治階級的殘暴、貪婪、腐朽,看透了人性的醜陋、人與人之間的懷疑,他對這個世界失望至極,但又抱有自己對理想世界的想像。作者對現狀無能為力,他只能通過辛辣的諷刺來表達心中不滿。
而從格列佛的旅行來看,我又看到了世界的多元化,並不是指世界有多麼繽紛多彩,而是說一件事情的不同選擇會讓你有不同經歷。就好像在走一條路時遇到一個分岔口,你選擇走這條路,但又怕錯過另一條路上的風景,這是貪婪,這樣無論選哪條路都不會好好享受即得風景。同樣,這個分岔口又可以比作做一件事的成功與失敗,成功了,你在這條路上看到一路芬芳,有形形色色的花鳥蟲石;但走向失敗那條路也會看到一番風景,同樣會看到各種各樣的事物。
實際上你走的這條路並不是想停就能停的,因為你的每一個步伐都是時間的進程,時間不會停止,所以你的人生路不會停,無論你痛苦也好,歡喜也罷。所以無論選擇哪條路,都要懂得珍惜這條路上的經歷,你走的每一步都不會重來,都是獨一無二的。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二:
讀完《格列佛遊記》,我覺得這首五絕也說中的斯威夫特的心思。
應該說《格列佛遊記》是一本受青少年喜愛的小說,其中荒誕的故事,離奇的情節以及詼諧的語言會讓讀者愛不釋手。然而我卻擔心青少年會笑作者痴,「難解其中味」!
且看那「滿紙荒唐言」——
格列佛不甘平庸的生活,以外科醫生的身份接受「羚羊號」船主的邀請,開始他的荒誕之旅。先後去了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包括巫人島)、慧駰國,每到一處他都能憑藉過人的語言天賦、聰慧的大腦與當地上層人士,甚至國王成為朋友。他一本正經地講述「他」的荒誕經歷。
看吧!格列佛來到小人國,便是一個巨人。他受到絕大部分小人國臣民的歡迎,甚至還給很多官員帶來額外的參觀稅收。他稱讚小人國裡的君主是高大威嚴的。他一天要吃下一千七百二十八個利立浦特人的食物。面對「大帝國」的侵略,他只要下水用鉤子、繩索就把50艘敵艦拉過來。皇宮突然失火,他急中生智,撒泡尿成功滅火,當然尿騷味久久才散,因而得罪了皇后。小人國的財政大臣佛林奈浦早就嫉妒格列佛的受寵,也懷疑妻子與這個巨人有什麼勾當,於是聯合海軍大將彈劾格列佛。就在這時,原本與格列佛為友的內務大臣瑞顓沙也「臨陣倒戈」,見大勢已去,贊同財政大臣餓死格列佛的計劃。不甘寂寞的格列佛離開小人國,又到了大人國。他在大人國裡就是一個被人玩弄的小鼴鼠。獲得國王的信任後,他想靠吹噓大英帝國的政治制度、文明成果來提高自己的地位,甚至向王國建議用火藥去擴張領土。沒想到,他的「自豪」被國王嗤之以鼻!他認為英國不過是個不值一提的小國家,它的歷史充斥著「貪婪、黨政、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所產生的惡果。還斥責格列佛的同胞是「自然界中爬行於地面的小毒蟲中最有害的一類」。他認為誰能使本來只出產一串的谷穗、一片草葉的土地上長出兩串谷穗、兩片草葉來,誰就比所有的政客更有助於人類。
格列佛在飛島國的拉格多設計院的見聞更是荒誕。科學家們拼盡全力進行著這樣的實驗:從黃瓜裡提取陽光,把糞便還原為食物,把冰燒成火藥,從屋頂往下蓋房子,用豬耕地,用蜘蛛網紡線……語言學校裡教授們討論著自己的計劃:簡化言辭、取消詞彙,這樣的好處是不要說話,保護肺部,延長生命。只是這樣一來,人們出門要帶好多東西。政治設計家學院的教授們博學多識,有人認為可以通過糞便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叛國。因為「人們再沒有比在拉屎時的思考更為嚴肅、周密而集中了。」巫人島上的長官可以召喚魂靈,因此格列佛見到很多大君主、大英雄、大文豪。與他們的交談,讓他大跌眼鏡。原來很多為後人敬仰稱頌的英雄原本都是走了狗屎運的逃兵!歷史更是充斥著謊言……
他在慧駰國的經歷更是荒誕之極!這裡人獸顛倒,有理性的馬統治著人一般的「耶胡」,耶胡是慧駰心中最卑劣,最陰險,最狡詐,最貪婪,最低等的物種!格列佛以自己是耶胡為恥。後來,他回到家很長時間後還是嫌棄妻子兒女身上難聞的「耶胡」氣味。
這些荒唐的故事裡浸潤著斯威夫特的一把辛酸淚!
他把自己的感情注入格列佛身上。他不滿英國政治的腐敗、社會的黑暗,不滿英國的殖民統治,厭惡法官律師、歷史學家,質疑科學家、哲學家,甚至批判所謂的「現代文明」。他借大人國國王之口,說出了自己的憤怒——他的同胞是「自然界中爬行於地面的小毒蟲中最有害的一類」!這種辛酸淚化作批判的匕首矛槍以詼諧的方式刺進「敵人」的心臟,甚至自己的心臟!他何嘗不把自己當成卑賤可惡的「耶胡」!這是他滿臉笑容的悲痛心酸地哭泣!
都雲作者痴!他竟然毫不客氣地批判自己國家的政府,批判資本主義文明、批判自私貪婪狡詐的人類!他的「痴」與魯迅先生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鞭撻民族劣根性有多少區別?同樣是一種知識分子的自省與良知,吶喊與擔當!這部作品嘲諷的是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以及當時的「文明」。兩三百年過去了,如今它還有現實的諷刺意義。
若問誰解其中味,我想一代又一代讀者懂。孩子們也許只能看到荒誕背後的有趣,但是我想隨著他們閱歷的增加,思考的深入,他們可以領會斯威夫特的諷刺藝術,以及藝術背後一顆冷峻又仁厚的心。
這同樣也是一面鏡子,可以照見我們自己。願我們少一點貪婪,少一些狡詐,多一份「友誼」與「仁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