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論讀書筆記範文
2023-10-09 02:39:24 3
《實踐論》是毛澤東哲學代表著作,運用了馬克思哲學的觀點,有力地批判了當時黨內嚴重錯誤的教條主義。下面是實踐論讀書筆記,也許對你有幫助哦。
實踐論讀書筆記範文一:
這篇《實踐論》仿佛又重新上了一堂思政課,感觸頗多,既是對歷史的一種感悟,也是對當今社會的一種思考,更是對我們當代大學生的生活態度、學習態度的一種深思,一種領悟。
也許是今日無事,也許是出於想儘快完成任務的目的便從百度搜來讀了一下,沒想到為完成一個任務卻讓自己感觸頗深。從客觀的角度,從大的方面來說,我個人覺得它有重大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意義。初步的了解及把握了《實踐論》的基本內涵。總的來說毛澤東的《實踐論》是一部關於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重要著作,是以社會實踐為基礎,系統地論證了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學文的都知道: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論讀書筆記3篇實踐論讀書筆記3篇。以實踐為基礎的認識的辨證過程包括兩次飛躍,第一次飛躍是從感性認識理性認識,第二次飛躍是從理性認識實踐。因此,認識的辯證過程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如此循環往復以至無窮。在感性認識中獲得的豐富的材料,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加工整理,將符合實際的部分上升為理性認識,去指導實踐活動和接受實踐的檢驗。
《實踐論》對經驗主義的批判實踐論。學了中國近代史及現代史的都能了解經驗主義所帶來的不良後果。舉例來說,如一隊科研人員要到某雪山頂上探險。一位專家指出,高山頂上酷寒,煤氣孔容易被凍住,需多帶幾根鋼針以防不測。但是負責裝備的是個老隊員,他僅憑經驗認為,一根鋼針就足夠了,因而沒有聽從專家的勸告。結果這群人全部被凍死在山頂,就因為那根鋼針不小心弄斷了,煤氣孔堵塞,無法取暖。這個例子能夠極好的說明,好的經驗可以給我們的實踐帶來益處,但經驗主義是卻會在不經意中令你萬劫不復
從字面我們就可以了解到與經驗主義者相反,教條主義者是只講理論,不聯繫實際,一切硬往理論上套。這也就讓我想到我們高中學思政時老師的舉例:我們學生往往容易如此,學校為我們安排了社會實踐活動和實習活動,就是為了要我們多聯繫實際,少說空話,避免教條主義。同時,實踐又有利於加深對理論的認識。這也就是我們學習了關於資料庫的理論同時還要做實驗的原因,即加深對理論的理解與把握。
當然理解這些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理解到,實踐固然重要,但實踐不是一切。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我們通過接受外部信息,通過主動觀察,形成了對事物表象的認識,即感性認識,再積累一定資料的同時對其加以整理、歸納和總結,便會得到事物之間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繫,即規律。形成了對規律的認識,這才到了理論層面。當然理論還需經過實踐的檢驗。正如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一樣,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不一定是正確的理論。這也就是我們從書本上所了解到的,馬克思主義觀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綜上,我們不難發現《實踐論》在世界觀上的重要性。從而我們不難理解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當然,實踐論還有其重大的方法論意義。
實踐論讀書筆記範文二:
實踐也要求我們對於時間和空間有個統一,因為不同的時期和地點會要求我們進行不同的實踐,在整篇實踐論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符合當時歷史背景的具體實例,用那些實例來說服人們,我們也知道,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所以在不同的時期地點,需要進行不同的實踐。這就是我們所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許多人總埋怨機會太少,其實機會從來就不是少,只是我們沒有做好充足準備,沒有在不同狀況下進行不同實踐的能力。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們要做好迎接各種挑戰的準備,要積極提升自我,積極了解各方面知識與經驗,這樣當機會來臨時,我們才能把握機會,在各種情況下都能創造成功。我們要抓緊機會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才能做有準備的人。《實踐論》引導我們現在、將來各種實踐活動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
「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對於這句話,毛澤東同志給了更加深刻準確的詮釋: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於是認識被證實了,如果達不到,說明認識是錯誤的,改正之,然後才有機會取得成功。
成功是在不斷的實踐中產生的,實踐,改進,再實踐……
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將進一步加強對《實踐論》的學習,努力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堅持用崇高理想鼓舞自己,用堅定信念鞭策自己,用高標準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超越自我,實現人生最大的價值。
實踐論讀書筆記範文三:
此次閱讀學習,我主要拜讀了毛主席的《實踐論》,讀後獲益良多,也有自己的一些感想。
《實踐論》是毛澤東哲學代表著作,運用了馬克思哲學的觀點,有力地批判了當時黨內嚴重錯誤的教條主義。以實踐觀點為基礎,以認識和實踐的辯證統一為中心,系統地論述了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因為重點是揭露看輕實踐的教條主義這種主觀主義,故名為《實踐論》。
《實踐論》具體地論述了實踐及其在認識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強調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它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社會實踐有階級深刻的影響;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推動認識發展的原動力;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認識外界的真理性的主要標準;實踐還是認識的目的,無產階級認識世界的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階級性和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兩個最顯著的特點。該著作具體地論述了在實踐基礎上認識發展的辯證過程,論述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批判了唯理論和經驗論的錯誤。
文章指出,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入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也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
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辯證唯物論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一個是它的階級性,公然申明辯證唯物論是為無產階級服務的;再一個是它的實踐性,強調理論對於實踐的依賴關係,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判定認識或理論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觀上感覺如何而定,而是依據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從這我們不難發現,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所闡述的觀點和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是完全統一的,正如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也就是今天被我們常提到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