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敬老演講稿
2023-12-11 01:32:12 1
重陽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歷來具有特殊地位和意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重陽節敬老演講稿,歡迎大家參考!
【1】重陽節敬老演講稿
尊敬的慈善協會各位領導、尊敬的各位慈心善友:
首先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的會議並發言,秋高氣爽,九九重陽。重陽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歷來具有特殊地位和意義。「九」中國古人認定為最高數,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易經」,有「九五」至尊之說,九有與「永久之久」諧音,「九」象徵著天。重陽節起源戰國時期。九九重陽最初是為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經過歷代發展九九重陽節被賦予了許多文化內涵,和美好希望。
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一些地方把農曆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我國政府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敬老節」。
中國自古以來重視孝道,百善孝為先,敬老、養老是孝的最重要的體現。孟子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論述,孔子也有「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的思想。這些敬老、愛老、養老的古代傳統敬老思想和我們現代社會主義道德價值觀是一致的。
我們安康佛學慈善分會自成立以來,在市慈善協會的領導統一安排下,每年重陽節及其他傳統節日,組織會員和社會志願者開展多種形式慰問活動。對漢濱區五裡、建明、吉河、紫荊、茨溝等鄉鎮的孤寡、殘疾、特困老人進行慰問,送去現金、糧油、被子及其它生活用品,慰問物資價值總計XXXX元。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過去許多人們總是以為泛指無後代子女,特別是無傳宗接待男孩為不孝。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這裡所講的後,更深層面的是指後輩的本分,晚輩的責任。不孝的表現雖然很多,但以不盡做後輩的本分和晚輩的責任為最大。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親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更是我們每個人的家庭責任和社會義務。
生老病死是自然現象無可避免,每個人終將面對自己老的時期。每個人都會希望自己長壽健康晚年生活幸福,我們應共同努力做到孝敬父母,善待老人,用慈的心、用善的行使老人們感到社會的關愛和慈善的溫暖
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老的明天,我們將一如繼往繼續開展各種慈善活動,宣傳慈善,做好慈善,擴大慈善影響力儘自己一切努力,孝親敬老、關愛老人從家庭做起,從身邊做起,為了老人、為了別人、其實更是為了我們自己老的時候安享晚年。讓我們從現在做起、以感恩的心做起.....
做慈善是好事、做慈善是好人、好人會有好報、好人一生平安!
讓我們共同祈願:以我們所有的善念、所有善行祈願天下所有;過去的老人、九九康泰、極樂安康!祈願現在的老人九九長壽、幸福安康!祈願未來的老人(也是今天我們在座的所有人)九九如意、吉祥安康!
感恩合十
祝願大家六時吉祥
【2】重陽節敬老演講稿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的重陽節,是個值得慶賀的節日,而在1989年,我國又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在這一天,我們要做到尊老、愛老、敬老、助老。帶老人們去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裡;我們還可以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散散心;我們也可以去敬老院幫助老人做事……
其實我國把這古老的傳統又成為老人節的目的就是想繼續弘揚中華民族固有的「尊老、愛老和養老」這三個優秀文化的傳統美德,也是傳統美德中的「敬老尊賢」的具體比和現代比。每到這個佳節,社會上就洋溢著一種尊老、敬老和愛老的氣氛。
在這個老人節,我們應該為老人做些什麼呢?很簡單:孝順。現在,我們家裡就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們應該尊老敬老,聽長輩的話。俗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在這樣一個和諧的文明社會,我們更應該孝敬,聽從長輩,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到這一點。
下面,我們有幾個重陽節活動的建議:
1、帶著老人一起出遊,到郊外活動。
2、我們可以和身體好的老年人秋遊賞景,臨水玩樂,登山健體。
3、幫助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4、和父母一起,給爺爺奶奶準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最後,我們衷心祝願每位同學都能與家裡的老人度過一個愉快而有意義的重陽節!
【3】重陽節敬老演講稿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的講話題目是《愛老敬老》!
今天是中國的又一個傳統節日——重陽節。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
1989年,我國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此後每年農曆九月初九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日子。
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在前年重陽節作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調查:請問,你是否知道父母的生日?在10個小時內,有1840人投票,其中回答「知道」的有1274票佔69.24%;「都不知道」的有338票佔18.37%;「知道父母中一位」的有228票佔12.39%。說實話,看了這些數據,實在是有些刺眼,實在令人擔憂。
中國已經步入老齡社會,進一步倡導尊老敬老的傳統文化尤其顯得必要。有數據表明: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人口已經超過了1.3億,佔全國人口的10%以上。到本世紀中葉,中國老年人口將達4億,佔全國人口的1/4。
「花無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總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老人。作為**三小的學生,我們應該發揚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在重陽節這天,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致以節日的問候,感謝他們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平時,幫助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關心照顧他們,多陪他們聊聊天,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他們的乖孫子。同時向社會的爺爺、奶奶伸出關愛、幫扶之手。
當然,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幫助老人解決生活的困難,多給老人一些心理慰藉。因此,我提議,每一位少先隊員都要用實際行動向老人們獻上我們的一份心意,為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鄰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幫他們洗衣、洗碗、掃地、疊被,多為他們著想,少讓他們做那些本來應該是我們自己做的事,把好吃的讓給他們,把有趣的事告訴他們,對鄰居長輩有禮貌,外出禮讓老人。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希望我們所有的人都從現在做起,都能尊老、愛老。在天高雲淡、秋風颯爽的季節,讓我們共同祝願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
以上白你是我的演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