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價案例及分析(建設工程案例分析之)
2023-09-15 12:18:52 2
作者:梁彩紅律師 安徽江淮律師事務所
十年執業經驗 愛寫法律文章 愛講普法課程
專業領域:建設工程、公司法律顧問(全方位提供法律服務)、合同類、婚姻家事類。尤其在建工和合同領域深耕不懈,並致力於為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法律顧問服務。
建設工程案例分析之【工程造價爭議】
【案情簡介】
經公開招投標,2020年,某電公司(以下簡稱發包方)與某二建公司(以下簡稱承包方)籤訂《施工合同》,約定由承包方承建發包方發包的某電廠機組工程建設工程。
合同主要內容:一、工程內容為機組主廠房建築安裝工程。二、合同價款暫估1000萬元,所有安裝工程執行《電力建設工程預算定額》2018年版。三、開工日期為2020年4月,竣工日期為2021年5月,工程竣工驗收合格之日為實際竣工日期。四、工程質量保修期從工程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算,結構工程為設計年限,防水工程為5年,供熱供暖為2個採暖期、供冷期,土建等工程為2年。工程質量保修金為工程造價的5%,發包人在質量保修期滿辦理完相關保修金結算手續後14天內,返還剩餘保修金。
2020年4月,承包方進場開工建設。2020年7月,發、承包雙方籤訂補充協議一份,約定因客觀原因,雙方同意合同建築安裝工程緩建,具體開工日期發包方在復工前1個月書面通知。2020年11月,發包方向承包方發出關於相關工程復工事宜的函,要求對方在收到通知後一個月內展開施工。2021年10月,電廠機組移交試運行,承包方移交了機組相關工程資料。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三方共同組織驗收並籤署了工程竣工驗收證明,確定電廠工程驗收合格。
現發、承包雙方對工程造價產生了爭議,故訴至法院,並在法院的主持下進行了工程造價的司法鑑定。本案經過一審二審和再審,工程標的額較大、法律關係複雜,下面簡要歸納本案的爭議焦點及相關法律意見,最後是辦理本案的經驗總結。
【爭議焦點】
本案主要爭議關鍵點在於承包方對司法鑑定結果不服,不認可鑑定的造價金額,認為不能以鑑代審,把鑑定意見作為案件審理的依據。具體有以下幾點:
1、《施工合同》應認定無效。
承包方認為案涉工程屬於法定必須招標範圍且在招標的時候存在程序違法,因此雙方籤的《施工合同》應屬無效。在合同無效的情況下,不能再依據合同中承包方讓利比率作為工程款計價標準,而應以投標文件中載明的以定額價下浮的計價標準為準。
2、鑑定機構對人工費計算標準錯誤。
《施工合同》針對人工費約定:土建工程人工單價按元/工日,安裝工程人工單價按元/工日調整差價,調整後的人工差價不讓利,人工費工日單價調整執行國家有關通知進行同步調整。鑑定機構僅按照合同中的人工單價計算造價,並未遵守「人工費工日單價調整執行國家有關通知進行同步調整」。未將調整後的人工費工日單價計算在內,導致人工費產生巨大差額。
3、鑑定機構以鑑代審。
案涉工程造價鑑定意見中涉及到大量的合同解釋、證據採信的相關法律問題,作為鑑定單位僅有權利對專業造價出具意見,而無權幹涉法律方面的問題。但本次委託的鑑定機構卻以鑑代審,故意混淆法律問題作為專業技術問題,鑑定意見存在重大問題。
4、甲供材造價計算錯誤。
甲供材數量不應按實際領用量取值,而應按定額消耗量取值計入工程造價。鑑定意見中對於甲供材的單價前後不一,按照單價計算工程造價,卻按照高單價扣除甲供材,因此甲供材產生巨大差額。
5、實際存在停窩工損失。
案涉工程因發包方決定暫緩項目建設,發包方應當賠償承包方的停窩工損失。
【法律分析】
1、案涉工程是否屬於必須招標項目?
是否屬於必須招標項目範圍規定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必須招標的工程項目規定》、《必須招標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項目範圍規定》等法律法規中,就本案而言,雖然發包方採取了招標程序,但該工程項目系自行投資、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必須招投標的工程項目。雖然不屬於強制性招標工程,但既然發包方決定採取招標程序,就必須遵守招投標相關的法律規定,不得有程序上的違法行為,否則應屬無效。
但,承包方雖提出了招投標程序違法,但卻未能提供證據予以證明,因此最終法院認定發、承包雙方籤訂的《施工合同》有效。既然合同有效,那麼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的計價下浮亦有效,應以合同約定為準,不能以投標文件中的計價標準為準。
2、人工費計算標準是否錯誤?應否調整?
法院最終認定人工費應當按合同約定不再調整,理由為:1、合同履行過程中,承包方實際均按照合同約定的人工費標準申報月進度款報表,應視為對此標準的認可。2、合同約定的人工費標準系依據《電力建設工程預算定額》2018年版及電力工程造價與定額管理總站發布的定額調整差價後作出。在《施工合同》並未約定適用省一級地方定額的情況下,鑑定機構依據《施工合同》約定的人工費標準核算工程造價符合合同約定。
3、甲供材數量、單價、總造價應如何計算?
甲供材到底如何扣減一直是實踐中有爭議的問題,爭議在於按照定額確定甲供材料價格後是直接扣減該數額還是按照工程實際使用的數額進行扣減。案涉審理法院認為:雙方對於甲供材的數量沒有異議。對於甲供材價格計取方式,《施工合同》約定:所有建築安裝工程執行《電力建設工程預算定額》2018年版。鑑定機構根據規定,調整價差,在確定了材料單價的基礎上,與雙方無爭議的甲供材數量相乘,計算出甲供材的總價款,並無不當。
4、應否支付停窩工損失?
發、承包雙方在此前已經籤訂了關於暫緩施工的協議書,協議書裡明確約定了暫緩施工的補償等,該協議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應屬有效。
【經驗總結】
從本案中可以看出發、承包雙方的主要爭議焦點就在案涉工程的造價總額,當然造價一直以來都是建設工程合同的爭議焦點問題,但是由於造價屬於非常專業的領域,因此法官、律師、包括發、承包雙方自己本身可能對造價都不甚專業,故在建設工程糾紛案件中長期存在法院「以鑑代審」的情況。
為了避免「以鑑代審」,發、承包雙方從招投標、合同籤訂階段就必須將造價相關條款約定清楚,包括合同採取的計價方式(是固定總價、單價還是綜合單位或是成本加酬金合同等)、計價標準(按哪一版的定額、變更部分是按市場價、信息價還是已標價工程量清單價等等)、調整範圍及幅度(比如人工費是否調整、調整的比例、調整的依據等)、以及規費、管理費等的約定,最好都能清晰明了,在雙方達成合作意向階段就應當向造價機構了解相關知識,或公司內部配備造價專業人員。
另,本案承包方要求停窩工損失但卻未得到法院支持,主要原因在於未能提供工期延長籤證證據,這就提醒承包方要有索賠意識,並且對《施工合同》內容熟悉,最好配有專門的合同管理人員,在合同約定的期限內提出索賠,降低自己的施工成本,提高效益。
【轉載註明】
以上案例均為真實案件改編,內容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