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mea的過程要求包括(詳解PFMEA過程六步法)
2023-09-14 20:41:01 1
專欄簡介
PFMEA是「過程失效模式與後果分析」的英文「Process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的縮寫。為了更好地促進AQP PFMEA軟體的應用,我們將以系列文章分享運用AQP PFMEA軟體有效開展PFMEA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同時系統性介紹AQP PFMEA軟體的特色和具體使用方法,並指導使用者如何有效開展PFMEA工作。
上一期專欄文章我們講到,整個PFMEA工作的實施無外乎是以上流程。
與此同時,我們又可以把PFMEA的實施流程分為六大步驟。
■ PFMEA過程六步法概述
第一步:策劃和準備,主要做的是確定要分析的項目範圍,把邊界識別清楚,以前有的PFMEA,也可以作為基礎來。
這一步的核心工作,一是要制定計劃,二是要定義分析的邊界:包括什麼?不包括什麼?
比如,產品裡面包含供應商做的零部件,供應商的FMEA通常來說不需要我們這邊來做,SQE可以向供應商提要求,所以邊界一定要把它識別清楚,就是我們這邊涉及的是我們自己的內部的製造過程。
那麼PFMEA的範圍根據客戶要求,既可以從來料驗收的時候開始,也可以從生產的第一道工序開始,生產製造過程是必須要做PFMEA的。
第二步:結構分析,PFMEA結構分析推薦採用過程流程圖(PFD)。FMEA是基於設計做失效分析,過程流程圖用於呈現所設計的製程,因此將這一步稱之為結構展開,或者叫做結構呈現似乎更好。
一個好的PFMEA必須要有一個完整而全面的過程流程圖,這個過程流程圖對PFMEA來說是一個基礎。
如果PFD有錯誤、不準確或不完整,那麼結果將是不準確的信息會流入到:PFMEA、PMP/過程控制計劃、操作指導書。
第三步:功能分析,主要是識別第四步失效分析所要聚焦的功能和要求,失效分析是基於功能和要求來做的。
若功能和要求沒有識別清楚,則有可能會錯誤地把失效原因當失效模式,或者把失效後果當失效模式。
第四步:失效分析,是基於功能和要求識別失效模式,再圍繞失效模式展開做因果分析,通過失效模式去找後果,再通過失效模式尋找原因。
第五步:風險分析,是基於當前已有的預防和探測控制措施,利用嚴重度、發生度、探測度去評價風險。
第六步:優化(改進),就是基於風險分析,針對高風險項提出進一步降低風險的建議措施,建議措施一定要驗證有效後才可以得到正式實施。
所以當前控制措施、建議措施和已採取措施之間的區別,大家一定要搞得清楚。
第一、第二個步驟,在往期的專欄文章中有詳細介紹,這裡就不過多贅述。今天我們重點來講解下第三步:功能分析。
■ 功能分析
基於細化到基本操作的過程流程圖(PFD)所做的功能分析實際上是呈現所分析的操作的功能和要求。
第二步的結構分析中,若做好了過程流程圖(PDF),則第三步的功能分析裡面的功能就自然而然的帶出來了,操作的功能即是過程流程圖中的操作描述。
過程功能分析的主要目標:
過程功能可視化
(基於結構分析)使用過程流程圖或功能網可視化過程功能
將特性要求與功能關聯
失效分析的基礎
識別過程的功能和要求:
過程功能就是操作描述(即操作要做什麼),從流程圖直接拷貝過來就可以了。
要求是產品特性/過程要求的規格說明,是功能的目的,也就是是功能執行後預期產生的結果,它是一種目的性的要求,就是把這個操作做完之後,產品應該是怎樣的?過程要求或需要控制的過程特性應該是怎樣的?
功能分析中的要求是執行功能需要達到的目的性要求,是基於功能識別出來的,手段性要求是對過程控制提出的要求。
在做功能分析練習時,很多學員往往把「輕拿輕放」誤認為是功能要求,其實它是一種手段性要求,是為了防止產品不受損傷。
這裡的「產品不受損傷」才是真正目的性的要求,「輕拿輕放」是作業指導書中的控制手段方面的要求,用來指導具體操作的作業。
■ 失效模式的定義
失效模式是基於功能及其要求來識別的,基於失效模式我們會去找後果,找原因。針對原因去確定當前(已有)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有預防措施、探測措施)。
失效:功能及其要求未得到滿足。
失效模式:失效的表現形式,需要用技術性語言來描述。
比如「軸的直徑過大」或「軸的直徑過小」,這就是一種技術性的描述語言。
之前舉過的例子,假如現在要求一根軸加工的尺寸規格是φ4.00 ±0.01,那麼它不能夠滿足這個要求的表現形式會有兩種:
(1)一種表現形式是軸的直徑過小,這就是一個失效模式;
(2)而軸的直徑過大,又是另外一種表現形式。
所以失效模式就是失效的表現形式,失效就是要求得不到滿足。
■ 三分三合
功能分析是根據功能和要求展開的,在功能分析和隨後的失效時,建議按「三分三合」的方式來展開分析:
三分:
一個功能可能有多個要求,分析時每個要求要分開列出;
一個要求可能有多個失效模式,分析時每個失效模式要分開列出;
一個失效模式可能有多個失效原因,分析時每個失效原因要分開列出。
三合:
一個失效模式可能有多個失效後果,分析時所有失效後果都要合併列出;
一個失效原因可能有多個預防控制措施,分析時所有預防控制措施都要合併列出;
一個失效原因可能有多個探測控制措施,分析時所有探測控制措施都要合併列出。
■ 功能
功能應針對被分析的每個過程步驟/基本操作,描述其目的和意圖。
功能描述的是「做什麼」,而不是「怎麼做」,應該按能被測量的方式描述,建議用「行為動詞 名詞」的格式描述,避免使用「提供、便於、允許」等太泛泛性的動詞。
功能要可以被量化,包括:
✔ 所有最終產品(特性)要求和在過程中的要求
✔ 能得到驗證和確認
✔ 包含額外的限制或設計參數,如:可靠性規範、可服務性規範、特殊條件、重量、大小、位置和可達性
✔ 包括零件被創建或被更改的特性,如:位置度、深度、直徑和硬度
功能若不能被量化或沒有技術規範,則功能不會「失效」。
■ 要求
對於PFMEA,過程功能的要求主要用來描述操作中需要輸出的產品特性、過程要求(包括操作中需要控制的過程特性)。
應直接來源於過程流程圖PFD中需要關注的(產品或過程)特性,也會在PFMEA的功能分析時進一步識別新的要求。
特性是可區分的特徵(或可量化的屬性)。
產品特性顯示在產品圖紙和技術規範中,如幾何尺寸、材料、表面光潔度、塗層厚度、塗層耐牢度等,這些都可以提出相應的一些要求。
過程特性是指確保通過過程實現產品特性的過程控制,可顯示在製造圖紙或規範(包括作業指導書、作業準備指導書、防錯驗證程序等)之中,可以在產品製造過程中測量,如:溫度、壓力等。
拿一個鑽孔的操作舉例,與產品有關的功能要求就有很多:
● 孔的大小:
Φ4.00 mm /- 0.13
● 孔的位置:X = 28.0 mm /- 0.2
Y = 15.0 mm /- 0.2
● 與表面垂直、無毛刺等
為在規定的位置鑽正確大小的孔,與過程有關的功能要求:
● 定位和固定好零件
● 按照鑽孔的位置在夾具上排放零件
這些都是要去考慮到的。
*版權聲明:本專欄所介紹的AQP PFMEA知識、軟體內容及其邏輯和方法其智慧財產權歸屬江蘇海岸線網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耕因智能科技發展中心聯合所有。未經授權許可,其中的任何部分都不得被抄襲、複製或被用於軟體開發之用途!
FMEA精品資料包:多份學習資料 模板工具,快速掌握FMEA分析能力,私信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