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的運營與思考(北京課外體育培訓新規執行得如何)
2023-09-15 15:40:08 1
寒假臨近,日漸重視體育教育的家長們開始給孩子選擇培訓班了。
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也於12月21日印發了《課外體育培訓行為規範》,提出了執教人員持證上崗、收費不能超3個月、人均培訓面積不少於3平方米等明確要求。《規範》印發之日起開始執行,有效期三年。
記者近日連續走訪了多家體育培訓機構後發現,很多機構都不能不打折扣地執行這些要求,不少機構都存在著不規範的問題。
機構不要求
教練員信息公示不完整
規範要求:
《課外體育培訓行為規範》第十二條規定,課外體育培訓主體的執教人員應持有體育教練員職稱證書、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資格證書等至少一種證書。
《課外體育培訓行為規範》第13條規定,課外體育培訓主體應公示執教人員的姓名、照片、資質證書編號等信息。
現場情況:
南三環附近一家商場內,一處少兒輪滑培訓機構即在入口處的顯著位置擺放了多名教練所持證書。應記者要求,工作人員將證書拿下來進一步展示。這些證書均為淺藍色,有中英雙語內容。統一名稱為「中國輪滑等級教練員」,下面是持證人的名字、照片以及教練員等級,發證機構是「中國輪滑協會」。
據官方資料,該協會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全國體育社會團體。因此教練們的證書應為六類證書中的第三類,「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頒發的體育技能等級證書」。
見記者對證書感興趣,對方表示很少見。「報課的時候家長其實並不關注這些,還是要看教練教學是否認真,孩子是否喜歡。」他還坦言,考取證書並不算難,也沒有很高的門檻。「參加3至4天的培訓,一般都能通過,所以我們都會去考一下,持證上崗。」
在更多的體育培訓機構,雖然會有教練員能力介紹,但是「教練證書」「成績證書」卻很少被公開展示。
在海澱一家大型商超地下二層,聚集著桌球、籃球、散打等多家體育培訓機構。在這些機構的前臺附近,都有一個類似照片牆的展示空間,上面貼著教練們的照片、運動成績以及執教經歷,但都沒有將這些成績的證書公示。
在桌球館,這裡集合了多個曾經在各類比賽進入八強的教練,但沒有一個教練的介紹中有獲得以上六類證書的經歷。在記者質疑這幾個教練員是不是沒有執教資格時,前臺顧問一再強調他們挑選教練員的時候注重他們的執教經歷和能力,並不考察是否持有各種證書,「必須是自己打出過成績的退役運動員,才會幫你糾正動作、調整技術。那些證書有啥用?交點錢就能拿。你要是光看證,可得被坑了。」
在另外一家籃球館,對教練們的介紹中,都有籃球二級裁判員、中小學教師資格證等證書,前臺顧問也認為教練團隊是他們最大的優勢,「我們找的教練,都是真正專業級的,不像有的俱樂部,都是花點小錢找學籃球的大學生來糊弄事兒,成本都用在做宣傳上了。」
不過這些資格證書在場館內並沒有公示,記者諮詢時,前臺顧問表示,很少有家長會要求現場查看,所以機構也沒有考慮過需要公示教練員的證書。不過他們在聘請教練時都曾經對教練提供的個人資料進行過核驗,「證書真偽我們都查過的,你放心,我們肯定比你們普通人知道的要多一些。資格老、能力強的教練,工資不一樣的,我們肯定有審查。」
傍晚六點,在南三環附近的一家跆拳道館裡,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介紹,店內教練有的是體校跆拳道專業出身,有的是從省隊退役的運動員,但記者沒有在店內看到教練們的個人介紹或相關證書。工作人員解釋,教練畢業、退役後,是否去專門考取一些證書,自己並不清楚。「但我們招聘時都會對教練進行篩選,不是說隨便來一個人就能教的,教練員的能力方面是沒有問題的。」
預收費遠超三個月
三次課後退費就得扣一半
規範要求:
《課外體育培訓行為規範》第十七條中明確,課外體育培訓主體應將收費標準在醒目位置公示。課外體育培訓主體單次向學員收取課程費用的時間跨度不超過3個月。
現場情況:
「咱們都是按課時收費,不設有效期,只要我們還在,孩子隨時都可以來。」在聽到記者擔心課時能否在有效期上完時,一家桌球訓練館的工作人員解釋,他們的課時沒有設置有效期,也不要求孩子每周必須上幾次課,約課時間很靈活。這樣設計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避免違反「收費時間跨度不超過3個月」,這樣「解釋權」就歸培訓機構所有了,「有的孩子每周上的課時多,大課時包也能三個月內上完。」
體能培訓機構也大致如此。位於南三環的一家體能機構,工作人員聲稱要根據孩子每周上課的次數和內容來制定訓練方案。每次課程50分鐘,價格在100至200元之間,繳費則只有年卡會員一種形式。
除了在有效期上做模糊規定之外,不少機構的收費標準也不公示,有的以小傳單的形式置於前臺,或家長有報名意願時才會「細談」;有的完全沒有收費單,只有添加課程顧問後,對方才給出報價,收費標準、福利減免都不透明,而且很多機構雖然會提供多檔位的繳費方式供家長選擇,但是在課時包費用設計上有意識引導家長多買課。由於價格相差懸殊,幾乎沒有家長能夠接受符合時間跨度的高昂收費。
體育培訓班苛刻的退費條件
以一家圍棋培訓機構為例,一次課程1.5小時,最小課時包為20小時,費用4200元。若選擇中間檔位的100小時課時包,每小時單價降至130元。在另外一家少兒體育機構,開設了跳繩課、輪滑課、體能課三種課程,20課時4500元,75節通用課時就只有10490元,而年卡的費用比這個還低,只有9900元。在記者諮詢時,工作人員在介紹的時候,也僅僅把小課時包作為一個參照物,一再重點推薦年卡產品,「單買一節課就要225元,你辦個年卡多合適,這馬上就寒假了,將來還有暑假,孩子每周來個兩、三次就賺了。」
除此之外,不少機構的退費標準也讓不少家長覺得不好接受,「條件都特別苛刻。」比如一家教跳繩的培訓機構,就提前註明「丟失原始協議不退費」、只要上了三次課就只能退回最多一半的培訓費,而上了一半課之後,就完全不退費。
一個籃球場裡
擠進了四五十個孩子
規範要求:
《課外體育培訓行為規範》第六條明確,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體育培訓機構、體育運動學校開展課外體育培訓,棋牌類體育項目每班次培訓的人均培訓面積不小於3平方米,其他體育項目每班次培訓的人均培訓面積不小於5平方米。(人均培訓面積=培訓場地總面積/同一時間場上學員人數,其中培訓場地總面積指用於培訓的場地面積,不包括配套服務場所面積)
現場情況:
五棵松的HI-PARK籃球公園裡,有多塊室內場地,每到周末基本都是體育培訓班包場。即便是碰到了寒潮的上周六,場地上也都是穿著籃球服的孩子們,裡側的兩個場地裡,每個場地都隔成了三段,記者粗略地數了一下,每塊場地上都有四五十個孩子在同時上課。
在左邊的球場上,兩邊籃下各有十幾個孩子在練習投籃和半場攻防,中間隔出了一長條,兩邊也在場外增加了兩個籃筐,也有兩組身高相對低一點兒的孩子在練習帶球。這兩組孩子雖然人數略少,但也在十個左右。兩個球場邊的空地也不浪費,另有一個教練將器材鋪在上面,帶著七八個大孩子在練習腳步,交叉跑完後再運球沿著場地單側跑一個來回。
「這不算多的。夏天的時候人才多呢,尤其是暑期班的時候,一個場地裡五六十個孩子都是少的。」看到記者在點數,旁邊等待的一個家長習以為常地「安慰」,「這會兒是淡季,你要是想給孩子報名,可得抓緊。」
季節性確實也是不少培訓班會遇到的問題。在西三環邊的一家遊泳館裡,有深水泳池和25米長的淺水泳池,淺水泳池的內側泳道下面鋪得比較高,水面只有80釐米到1米深,主要用來給初學遊泳的孩子們上課。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按照小班制教學,每個班最多6個孩子。同一時間段如果上課的學員超過6人,就會由另外一個教練帶領,在這個泳道的另外一頭上課。
看到記者沒有報名,工作人員又勸說,「冬天學員少,你這個時候報正合適,教練給孩子的關注也多一些。」按照她的說法,遊泳館每年夏季都會增開暑期班,一個泳道裡最多會放三個班,「暑期班都是十幾個人的大班,學習效果肯定不如現在。」
♦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周明傑 魏婧)
責編/侯曉然
審籤/志飛
監製/席淑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