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的歷史故事及人物分析(水滸傳中的老種經略相公)
2023-09-13 12:43:07 3
在《水滸傳》中一直有個被眾多好漢崇拜的神級人物——「老種經略相公」。《水滸傳》第二回,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得罪了高俅就想到去延安府投奔老種經略相公,說明連高俅也不敢輕易得罪老種經略相公。魯智深是他帳下的提轄,薛永是他手下的帳前軍官,金錢豹子湯隆成天掛在嘴邊的就是,他曾經為老種經略相公打過鐵。很多英雄好漢落難,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去投奔老種經略相公。那老種經略相公到底是何來歷?有何驚人事跡?
經略相公是宋代官職經略使的簡稱,相當於軍區司令,根據《水滸傳注略》、《蕩寇志》等書籍的記載,「老種經略相公」、「小種經略相公」是正是北宋名將种師道、种師中兄弟倆,倆人出自北宋四大將門之一的「西北種家」。但《水滸傳》中描述老種經略相公與小種經略相公是父子關係。有書為證:
史進與魯達對話
魯達拳打鄭關西後,小種經略相公與府尹對話
種(Chóng)師道(公元1051年—公元1126年),字彝叔 ,漢族,原名建中,因為避諱宋徽宗建中靖國的年號,改名為師極,後被徽宗御賜名為師道。北宋末年名將。大儒种放從曾孫、名將種世衡之孫。
圖片來自影視作品
种師道初任文職,因有謀略,後改武職,抵禦西夏有功,成為名將,被尊稱為「老種」。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奉詔任京畿河北制置使,力主抗金,深得百姓擁戴,京師解圍即被解除兵權。不久种師道病逝,時年七十六歲,欽宗親臨祭奠,下詔追贈開府儀同三司。种師道死後次年,京師失守。建炎中,加贈少保,諡曰忠憲。
在《宋史》中,種家軍比楊家將的名氣大,比楊家將的作用大,只不過楊家將走上了舞臺,被渲染得出了彩,而種家軍卻走進了線裝書,被文字湮沒了。北宋統治的168年間,種家軍英雄輩出:種世衡、種詁、種諤、種診、種誼、種樸、种師道、种師中皆為將才。種家子弟五代從軍,數十人戰死沙場。
种師道,從曾祖父是宋初大隱士种放,种放兄種昭衍即种師道之曾祖父,其祖父是種家軍的創建者種世衡,世衡有八子(古、診、諮、詠、諤、所、記、誼),种師道的父親是種記,种師道的弟弟是种師中。
說到宋朝時期的"抗金英雄",最有名的那肯定是嶽飛,嶽飛的故事流傳千古,結局慘烈的讓人至今提起秦檜夫婦還忍不住唾罵。但是,在宋朝時期並不是只有嶽飛一個英雄,還有一個人比嶽飛更早,但在歷史上卻鮮少有人知道,他就是种師道。
种師道自小就拜在了張載門下學習各種知識。長大後的种師道也算是沾了祖上的光,國家直接給他分配了一個職位,官不大,還是個文官,但這並不妨礙他為百姓做事,靠著過人的腦子,种師道前期的仕途走得並不艱難。然而這一切都在他得罪了蔡京以後戛然而止。好在他靠著一身武功重新翻身成了武將。說起來,种師道的祖上也是十分有名的抗遼英雄。那個時候和西夏的戰爭中,西北部分幾乎成了種家的天下,既忠心又英勇。
但是因為在抗遼中他的上司懷疑他有幫助遼人的嫌疑,於是將他的官職直接罷免。很快金人南下侵犯宋朝邊疆,最怕起戰事的宋徽宗瞬間慌了神,而這時候他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种師道。金人打到開封用的時間並不多,而宋徽宗見大事不妙直接將位置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宋欽宗。這也就是為什麼宋朝會有兩名皇帝同時被俘的原因。
种師道回來後,安心的不止是宋徽宗,還有宋朝的平民百姓們。种師道極其擅長兵法,就算兵力不夠他也能十分順利地逼退金兵。和宋徽宗相比,宋欽宗顯得更敬重他。他將宋朝所有的兵力都交給了种師道,讓他隨意調動。由此可見,宋欽宗對他非常信任。而且,隨著种師道年紀越來越大,身體不好,經常生病。這個時候宋欽宗不但非常體恤的允許他不用向他行禮,甚至在他無法下地的時候讓他乘著轎子去見他。
在抗金這條路上,种師道可以說是將自己和兒子种師中的一輩子全奉獻在了上面。然而不管是宋徽宗還是宋欽宗,最終都辜負了种師道的一片忠心。朝中在抗金的話題上分為了兩派,一個主戰,一個主和。所謂的主和就是割地賠款,而兩位皇帝的屢屢退讓不但讓宋朝賠了大量金錢,而且還讓种師道因為這些事情悲憤交加,最終去世。
和嶽飛相比,他的事跡的確不被很多人知道,不過作為一代名將,一生戎馬為了國家的穩定,百姓的安寧付出了這麼大的努力,想必也不是為了贏得生前身後名。
歷史畫像截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