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清明節作文200字
2023-09-13 12:49:45 1
篇一:家鄉的清明節
今天是清明節,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家鄉是怎麼過清明節的吧!
我的家鄉在江西。那裡過清明節首先要做的事是包糯米糰。人們用綠色的萵苣葉和糯米混在一起,再加入油和鹽,包成一個米糰。蒸熟後就可以吃了,味道又香又滑,可好吃了。
清明時最重要的事是祭祖。祭祖時要先帶上火、鞭炮、香和紙錢。人們來到山上,先放鞭炮,再向祖先跪拜三次,然後在地上畫個圈,以防止別的鬼來偷錢。燒完紙錢後,要把祖先的墳墓打掃乾淨,再 把雜草除掉,這就是掃墓。
有一句詩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清明節幾乎都要下雨。這雨,也許是為祖先們下的吧。
篇二:家鄉的清明節
清明節放假,我到奶奶家。奶奶烙了很多的藕盒、茄盒、還有蘿蔔,去上墳,紀念祖先。
清明節這天,一大早奶奶煮了很多雞蛋,而且奶奶把雞蛋染上了紅顏料,很好看。我和小朋友們碰雞蛋,好好玩。
在清明節這天,有的人家還扎了鞦韆,可以蕩鞦韆。
還有的人家把自家牛的牛角染成紅色,還有的把其他小動物的頭也染成了紅色。
清明節還可以踏青。又叫探春、尋春、郊遊。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插柳等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 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篇三:家鄉的清明節
我的家鄉在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的一個小村莊,每到公曆四月五日前後,家鄉的空氣裡到處都瀰漫著春天的氣息,春天將五彩繽紛的顏料四處潑灑,風柔了,燕來了,花兒笑了。
我們這清明節是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是拜祭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此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清明節裡,人們是踏青掃墓兩不耽誤 。
清明節這一天,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聽著鳥語,聞著花香,來到墓地,為墳墓除草,培上新土,栽上幾棵果樹或成片的樹林,然後在墓前點上香,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 叩頭行禮祭拜,鳴鞭炮,隨著「噼裡啪啦」的鞭炮聲,人們出了墓園。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它用掃墓,燒錢等一些活動表達了對親人的一種深深的懷念。
篇四:家鄉的清明節
清明節到了,早晨,我跟著家人去掃墓。今天天氣陰沉沉的,有點要下雨的樣子。在那裡,有很多很多人,還有很多很多的車,有車連停車位都沒有,有很多人手捧著鮮花,提著水果。
聽爸爸說過,以前的墓大部分在很遠的荒山上,還有一些在荒地裡。以前掃墓都是拿著東西到很遠的地方,方法就是燒紙,聽說還發過火災呢!
現在可不同了,墓地都集中統一建成公墓,而且,墓地周圍的環境也修建地非常漂亮。
你看,現在人們掃墓,燒紙的人減少了,大部分人都用鮮花和水果替代了以前的燒紙的方法。掃墓的方法也變得越來越文明了。
回家的路上,天空果真下起了毛毛細雨,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了『清明時節雨紛紛』的詩句;不過我還是在想,大家都採用這種文明的掃墓方法那該有多好呀!
篇五:家鄉的清明節
我每次讀起唐代詩人韋莊「滿街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清新飄逸、美不勝收的詩句,就聯想到我家鄉那難忘的清明節。
我的家鄉位於山東省風景美麗的小清河畔,那是令人嚮往的富裕小村。儘管我和爸爸媽媽在縣城居住,但是每年清明節全家都會回到家鄉同我的爺爺奶奶一起度過這個傳統的節日。據我查資料,我國傳 統的清明節已有2500年的歷史了,並且清明節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因為清明節到,氣溫升高,是春種的大好時節。我的家鄉每逢清明節家家戶戶前一天祭祖,清明節清晨各家在大門上插柳枝、放風箏 、蕩鞦韆、吃塗上顏色的熟雞蛋的習俗。今年也不除外,清明節的早晨,剛剛有一場知時節的春雨,空氣格外清新,我和鄰居的小夥伴們走走寬敞的鄉村柏油路上,看到行行吐出新綠的柳枝,在微風飄 舞,看到村頭一望無際的麥田已在返春,到處充滿了勃勃生機。最使我高興的莫過於放風箏了。
家鄉的清明節是豐富多彩的,我相信我的家鄉今後會像一年四季在於春一樣,會以更強大的生命力變得越來越令人留戀往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