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子24年與兒子在武漢認親(淚目尋子18年一家人在福州團圓了)
2023-09-20 16:09:27 3
「兒子,18年了!我們好想你!「
「兒子,爸爸媽媽找你找得好辛苦啊……」
12月14日
年近五旬的駱某夫婦
專程從貴州趕到馬尾
在馬尾區公安局刑偵大隊的見證下
與18年前失蹤的兒子小駱相認
夫妻倆緊緊牽住兒子的手
聲淚俱下
當天上午,記者在馬尾區公安局刑偵大隊認親現場上,見到了這感人一幕。
7歲男孩放學走失
鄭某群記得很清楚:當年,她和丈夫在馬尾一家工廠上班,兒子小駱在附近的小學讀書。2005年3月2日,7歲的兒子在放學的路上走丟了。
「那天下午,我下午四點半下班回家。平時小駱放學回來都會把書包放在一樓的椅子裡,可是那天椅子上空空的,什麼都沒有。」鄭某群回憶,看不到書包那一刻,她心裡頓感不安。「學校離家只有20分鐘的路程。小駱平時都是準時4點左右到家。當天是周三,下午三點半就下課了,他不應該這麼晚還沒回來。」
那天下著傾盆大雨,鄭某群和丈夫動員所有的親友到處尋找,足跡遍及了學校附近,但始終不見兒子的蹤影。
當晚,駱某夫婦向馬尾警方報警。馬尾區公安局刑偵大隊隨即展開搜尋、調查,但始終杳無音訊。
駱某夫婦一邊在馬尾打工,一邊尋子。2020年,因為租住的民房拆遷,他們回到貴州老家。此後,尋子成了駱某夫婦的生活常態。
「兒子走失的時候只有7歲,那時他剛過完生日不久。他長得眉目清秀,臉蛋白白的,眼睛大大的,很可愛!他走失的時候穿著紅色的運動服,袖子兩邊還有兩條白邊。我始終記得那天去上學的時候,他和我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爸爸,我走了』。」小駱父親回憶,因為兒子小時候經常生病,他們給兒子小駱取的名字含有「順」字,希望兒子可以平平安安順順利利長大。
警方堅持,尋找18年
2020年中旬,
馬尾區刑偵大隊重案隊民警曾予蔚
聯繫駱某夫婦,
補充完善小駱被拐案所缺失的信息,
錄入「打拐DNA系統」。
今年11月初,馬尾區公安局刑偵大隊接到省廳下發涉拐相關線索,對小駱小時候的入學照片進行人像比對。警方發現,福建省安溪市的許某和被拐的小駱的五官特徵高度相似。
這個消息讓民警曾予蔚、陳浩等人欣喜不已,馬尾區公安局刑偵大隊迅速組成工作專班,趕赴泉州安溪為疑似被拐對象提取血樣。民警還多次前往泉州安溪走訪周邊群眾和村鎮幹部,確認該家庭確實於2005年左右抱養了孩子。血樣送檢結果顯示,許某就是當年走失的小駱。
骨肉分離,18年再度團圓
覆核確認後,
曾予蔚趕緊將好消息告訴駱某夫婦,
並積極組織認親籌備相關工作。
11月下旬,
馬尾區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十分嚴峻,
暫不適宜來榕認親。
因此,馬尾區公安局刑偵大隊決定,
認親活動安排在12月14日。
12月13日一大早,駱某夫婦開車從貴州趕到馬尾區公安局刑偵大隊。「我為這一天準備了18年,現在還是疫情階段,我們只有自己開車,才能保證順利見到我們兒子。」
12月14日,是駱某夫婦和被拐了18年的兒子見面的日子。馬尾區公安局刑偵大隊為駱某夫婦組織了認親儀式。因此出現了開頭那溫馨感人的一幕。
「我以前也偷偷找過相關機構幫忙尋找親生父母,但是一直沒有找著。我印象中父親很瘦,現在爸爸媽媽一下子老了這麼多。」 認親現場,小駱說。
馬尾區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陳浩表示,DNA檢測是最終認定失散家庭是否屬於親子關係的唯一辦法。警方掌握的血樣有限,給認定失蹤被拐兒童和父母的親子關係增加了難度。希望通過更多宣傳,讓更多人了解「團圓」行動。接下來,馬尾警方將緊盯案件偵破,幫助更多的離散家庭團聚。
福州晚報記者 林春長 通訊員 薛海雲 文/攝
來源: 福州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