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中的真實感悟(從別人的人生經歷中)
2023-09-19 02:57:01 3
《駱駝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講的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期,一個叫「祥子」的年輕人,進城討生活,從鬥志昂揚、充滿希望,到最後自暴自棄、徹底墮落的悲慘遭遇。
最近翻出來,重新讀了一遍。突然發現,自己有了些不一樣的收穫。
老舍先生在他的一篇文章裡說過:「小說是講人生經驗的。我們讀了小說,才會明白人間,才會知道處身涉世的道理。」
確實是有道理的。說實話,年紀小時看小說,只是看個熱鬧,看過就算了,頂多記著一些模糊的故事情節。隨著年歲漸長,越來越發覺,在小說裡,尤其是一些經典小說,會學到很多東西。
就比如這本《駱駝祥子》,第一次讀時,只覺得是看了一個別人的故事。並按老師教的,總結出中心思想:揭露了黑暗的、人吃人的舊社會對底層勞動者殘酷地剝削。覺得祥子之所以墮落,全是那個黑暗的舊社會所造成的。
可是最近重溫,又有了些不一樣的想法。祥子的一生,由要強體面,淪落到遊戲人生,確實和當時的社會背景密不可分。但是,祥子自身也是有很大原因的。
老舍先生筆下的祥子,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
勤勞、堅韌、有志氣、又肯吃苦。為了「不再受拴車人的氣」、為了「睜開眼就有飯吃」,祥子立志要買下屬於自己的車,並為此苦巴苦掖熬了三年。
祥子是質樸的、善良的。比如預備買車的錢被孫偵探給騙去後,也曾動過回曹宅偷拿東西的想法,但是這個念頭一閃而過,他忙告誡自己「窮死,不偷」、「不能再教心上多個黑點兒!」
當祥子遇到餓暈的老馬,「向來不輕易撒手一個錢」的他,飛似地跑出去買回十個肉包子。當祥子不小心摔了曹先生,會覺得過意不去,主動提出「賠償、辭工」。這說明祥子還很有俠義心腸。
當然,人無完人。祥子身上的缺點也有很多。
他固執己見、一條道兒跑到黑。比如,認準了要靠拉車來養家餬口,就一門兒心思地要去拉車。即便是跟虎妞結了婚,有了本錢,也不肯改換個思想,去找找老丈人,或者試著做個小買賣。
比如有人教他錢生錢的法子,「放出去」、「存銀行」或者是「起上一隻會」,他都不敢去相信。只肯把錢攥在自己手裡,覺得「錢在自己手裡比什麼都穩當」,最後反而被人騙了去。
他急功近利,只顧眼前。為了再次買上車,不惜賤賣好容易到手的三頭駱駝;也顧不得愛惜名譽,「像一頭餓瘋的野獸」,隨意去搶別人的生意。
他還有些小貪心,經不住誘惑。比如明知時局不好,要接的活兒是有問題的,可是為了「不是能天天遇到」的兩塊錢,還是冒險出車,最後連人帶車叫大兵捉了去。
而祥子最大的弱點,是缺乏反抗精神。被大兵捉、被騙錢、被虎妞逼婚、眼睜睜看著虎妞難產而死、放棄小福子……這許多的苦難,有些是迫不得已,有些卻是自己主動投降,至少沒有用盡全力。
他跟書中的劉四爺正相反。一樣是小人物出身,劉四爺不僅有和祥子一樣的狠勁,還有祥子沒有的「不認命」,浮浮沉沉,終於從苦中掙扎出來。祥子雖然對自己也有股狠勁,可是他逆來順受,從不主動去做出改變。等到生活的腥風苦雨找上門來,卻又無計可施。
老舍先生把「祥子」刻畫得太成功了。這樣一個既有優點,缺點也不少的祥子,會讓人恍惚覺得,他就是我們身邊的某個人。或者說,他就是我們自己。
跟祥子一樣,我們身上也會同時存在優點和缺點。而如果我們讀一本書,能從他人的人生中,有所啟迪,這本書,就算沒白讀。那麼,從祥子身上,我們又能得到什麼啟示呢?
首先,人一定要有目標。有了目標,人才有了奔頭。失了目標的人,就像茫茫大海中飄浮的一葉小舟,只能隨波逐流。
這一點從祥子的身上完全體現出來。從農村剛進城,祥子就給自己立下志願:拉上自己的車。「這是他的志願,希望,甚至是宗教」。
從此,為了這個目標,「風裡雨裡地咬牙、飯裡茶裡的自苦」。再難熬的日子,再難跑的買賣,他都硬挺過去。可惜的是,好容易買下的第一輛車,被大兵搶了去。
事已如此,祥子只能認了。他沒有灰心,抖擻精神,重頭再來,又是一番苦苦煎熬。雖然在這過程中,祥子已經失了初心,不再是那個仁義、「講體面」的小夥子。但是,有「買車」的目標立在前方,祥子仍然是上進的、努力的。
可是,天意弄人。「買車」的目標三起三落,最後變成泡沫。祥子徹底灰心喪氣,不再為夢想而奮鬥,而僅僅是為了「活著」而活著,為了「眼前的舒服」而活著。他開始變得渾渾噩噩、偷懶耍滑,學會佔便宜、撒無賴,直到最後人不人鬼不鬼。
這正如康德所說,「沒有目標而生活,恰如沒有羅盤而航行。」
沒有了目標的祥子,變得麻木,「變成一個沒有心的人」。只能被生活、被別人推著往前走。
其次,個人主義不能要。
個人主義,百度百科的釋義是:一種強調個人自由、個人利益,強調自我支配的政治、倫理學說和社會哲學。說白了,就是個人至上,凡事以個人為中心的思想。
在小說中,老舍先生用「個人主義」來形容祥子。
的確,祥子不關心戰爭,不關心土地的旱澇,因為他認為,那些東西跟他沒有關係。祥子所關心的,只是他的車,和他自己的生活。他一心只埋頭於自己的世界,對於外面的變化,絲毫不放在心上。
面對一些老弱的車夫,祥子覺得自己是優越的,不想與他們相提並論,他覺得憑自己的力氣,將來一定會比他們過得好。所以,他沒功夫、也沒心思去理會他們。這種態度,就如同開汽車的對洋車夫的態度一樣。「同在地獄裡,可是層次不同。」
可怕的是,這樣的想法並不僅是祥子一個人有,這是大部分人普遍的想法。可是,在那個黑暗的社會,很多人要活著都要用盡全力,更何況是單打獨鬥地去完成夢想呢?
老舍先生就在小說裡批判到: 「個人的希望與努力蒙住了各個人的眼,每個人都覺得赤手空拳可以成家立業,在黑暗中各自去摸索個人的路。他們想不到大家須立在一塊兒。」
正如沒有朋友的祥子,平時,他覺得自己是「頭頂著天,腳踩著地,無牽無掛的一條好漢」。可是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才發現,「獨自一個是頂不住天的」。
「一箭易斷,十箭難折。」人都不是獨立活在世上的,一個人的力量終歸是渺小的,只有大家抱成一團,才能達成夢想。
第三,多跟優秀的人在一起,才會有前進的方向,和奮鬥的動力。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客觀環境對人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誰也別高估自己,「出淤泥而不染」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剛進城的祥子還是個很質樸的小夥子。不抽菸不喝酒不賭錢,沒有一絲其他車夫「老油條」般世故油滑的惡習。
直到失了第一輛車,他著急掙錢,於是顧不得要強和「臉面」,學會了「抄買賣」,隨意去搶生意,名譽大不如前。
之後去曹先生家拉車,他又變得勤勞、仗義,一改以前為了錢而不擇手段的惡習。是因為曹先生夫婦講道理、待人和氣,最重要的是他們「拿誰也當個人」看待。尊重的力量和曹家「綠洲」似的生活,讓祥子覺得「很可愛」,他寧願掙得少些,也願意「乾乾淨淨像個人似的。」
後來變化突生,祥子不得不回去拉散座兒、跟虎妞結婚。人車兩空後,見慣了人性冷漠與醜惡的祥子學會了抽菸、喝酒、吊兒郎當地混日子,甚至是騙錢、出賣人命。
一個體面要強的小夥子徹底墮落為一個無賴。這裡面雖有祥子性格的原因,周圍人和環境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如果祥子一直跟著曹先生,絕不至如此。
自古就有「孟母三遷」的故事,來證明環境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可見,我們過什麼樣的日子、能成為什麼樣的人,跟我們所處的環境確實是有很大關係的。
其實,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會有祥子的影子,這也許就是人性的共通吧。而我們讀小說,就是在體會不一樣的人生,希望我們每讀一本書,都能從別人的人生經歷中,總結出自己的一些人生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