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強演技爆表臺詞(張國強童年猜謎)
2023-09-18 18:54:13 1
童年「猜謎」寓於爹娘的愛
作者:張國強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我們正處於童年時期,由於家住農村,祖祖輩輩都以務農為生,啟蒙教育對於一個父親僅念過四年書,母親是文盲的家庭談何容易。但是,中華文化的傳承卻分秒未停,綿延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隔不斷,忘不了,把握著中華民族前進的方向。 我的父母親,由於受家裡親屬念書人的影響,決心不讓自己孩子念書少或當睜眼瞎,儘量讓我們多學些東西。1956年,全國開展掃盲活動,我母親克服家庭負擔重,晚上參加村裡掃盲班,認識了不少字。母親記憶力很好,她教給我們的東西就是憑著她的記憶傳授給我們的。 啟蒙教育條件受限。由於父親在民國時期,只讀了小學四年書,那時叫初小。就學習內容而然,也只是學些《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等簡單的古文課本知識。已考上高小,卻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為了生計,不得不在14歲那年,孤身一人到黑龍江省訥河縣拉哈一家鞋帽店學徒。在那裡,每天活計很重,學習也受精力限制。母親出身於貧困的礦工家庭,一天書也沒有念,僥倖的是姥爺在礦上接觸的文化人多,憑著良好的記憶,回家耳儒目染,對母親有一定影響。 啟蒙教育媒介受限。那時,我們村高小畢業的都很少,即使畢業也都參加工作了,我們這些孩子也是接觸不到的。那時,書也很少,大部分是手抄本的,也有清朝豎式鉛印本的《升官圖》之類書,也只有大人能看到,非常稀少。更看不到什麼《唐詩》、《宋詞》、《詩經》、《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等書了,那時大人也講過,對於書什麼樣子、內容一無所知。更談不上城鄉媒介溝通,偶爾到城裡串門,看到人家看小人都非常羨慕,也非常希望能看到,但都是奢望而已。 我的父母親,雖然文化缺乏,但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讀些書的願望是一致的。因此,他們就利用自己僅有的微薄文化能力,想方設法鍛鍊我們的思維和記憶。他們通過口傳三字經、百家姓、唐詩、猜謎語等來提高我們的記憶力;通過順口溜、歇後語、繞口令訓練來提高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數學應用題的考問來提高變換思維角度的分析能力,如分油、過橋、放羊等數學問題。 堅決遏制輟學。在那個人們都為填飽肚子艱苦奮鬥的年代裡,能重視孩子的學習教育已經很不容易了。我非常感謝他們,讓我們都讀些書,尤其在六十年代初,因人口多,勞動力少,一些人以「誰替你養活老婆孩子」為由,想迫使父母把我們拿下來回家務農,父母親硬是扛過來了,沒有讓我們學業荒廢。 在學前,我們就掌握了「憫農」、「靜夜思」、「春曉」、「詠鵝」、「登鸛雀樓」、「明日歌」、「勸學」、「望廬山瀑布」、「清明」等許多詩篇。還有銘記在心,一輩子受益的人生警句,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等等。 下面就是父母利用工餘時間,在茶餘飯後給我們講述的部分謎語內容,因時間久遠,回憶有限。父母對我們幼年成長教育真是想盡了辦法,我們非常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因為,我們從小生活在農村,在農村長大,父母又都是農村人,我回憶的謎語,大都是來自農村生產生活的活動內容,謎語如下: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洋,上十對下十,日頭對月亮。(猜一繁體字)長方木箱靠鍋臺,
兩條方杆連內外,
拉動連杆往復拽,
兩門吸氣吐風快。
(猜一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