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越被罵日常(楊超越被罵冤枉嗎)
2023-09-11 04:00:20 1
萬萬沒想到,曾經「全村的希望」,有一天會變成了「全網的爭議」。
出道之後一路被粉絲稱「人間清醒」,日常表示「懂打工人」的楊超越,最近因為一段早前的直播被罵上了熱搜。
直播中,她向屏幕前的大家喊話,讓大家好好奮鬥,加油努力。
「別老抱著手機嘿嘿嘿,你在嘿嘿嘿的時候人家都往上爬了,人家都坐上總裁了。」
相關內容跟著「楊超越好像把我罵醒了」的話題直接登上熱搜。
評論區一片歡騰,粉絲們一邊順勢玩梗「別罵了別罵了」,一邊稱讚楊超越叫大家「不要躺平」。
稍微了解下楊超越從前的節目,就大概知道她類似的言論不在少數,也幾乎每一次,都是各種「好評」的聲音。
但,這一次,情況似乎有些不一樣:詞條火的有多快,網友們的不解來得就有多猛烈。
有人說「楊超越的人間清醒人設立過頭了」,也有人說「對別人的人生指指點點真的很下頭」。
事情的結果,就是楊超越本人出面回應:是玩笑,以後不播了。
為什麼會鬧到這一步?問題的答案大概是:
對於大眾而言,那些「不自律,即有罪」之類的言論,已經不靈了。
01
楊超越被罵,冤枉嗎?
楊超越因為這番話被罵,其中顯而易見的一個原因是:不適配。
猶記得2018年,楊超越順利成團開啟花路的那年,她被包裝成了一個神奇的存在。
各種錦鯉話題經常屠榜熱搜/圖源:微博
但爭議也隨之而來,各種娛樂新聞裡相關話題換了一批又一批:她划水、業務能力不佳、動不動就哭……
但「一個沒有背景自己打拼的天降錦鯉」人設,加上不錯的後續資源,倒也讓她一路走上了流量的風口浪尖。
過程可能很難,她自己也確實很努力。
但四年過去,當時那個「擺爛無罪、划水萬歲」的楊超越,本身就是靠著別人的關注(即「盯著手機」)走到現在的楊超越……
竟然也開始義正辭嚴的「雞粉」,教人「別盯著手機」。
實在彆扭。
網友:典型的端起飯碗吃飯,放下飯碗罵人了
當然,除了楊超越本人,這一段視頻內容,也是引起爭議的重要原因:這段話,我們太熟悉了,總覺得在哪裡聽過。
「你看看你躺在那裡的人生。」
「你看看晚輩給你拜年的時候,你能發出來的紅包才幾塊錢。」
不僅如此,她還勸大家抓緊時間戀愛結婚生孩子,不然份子錢、壓歲錢都虧了;並且要跟大家一起努力,明年找到另一半。
嚴肅的表情,配合「下一秒就要罵醒你」的語氣,有網友評論:
「看她勸大家不要抱著手機嘿嘿嘿,像極了成功學導師,上一秒勸我自律上進,下一秒就要給我賣課。」
畢竟,類似的有關自律的話術我們早就已經得耳朵裡都起繭子了。
「自律的痛輕如鴻毛,後悔的痛重如泰山。」
「自律使你自由。」
「你的時間花在哪兒,人生的花就開在哪兒。」
「要認真學習、每天鍛鍊2小時、早睡早起、堅持健身。」
仿佛不開啟時刻打雞血的狀態,便是在浪費生命、渾渾噩噩、不思進取。
在人們看來,過度強調自律、傳播自律乾貨、催人努力上進,未嘗不是在製造一種新的焦慮:不努力,不自律,即有罪。
02
被自律綁架的鳥鳥,
像極了跟焦慮死磕的我
什麼是自律?
按照一般理解:自律,指的是「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簡單粗暴的說:管好你自己。
但如果你在社交平臺搜索「如何自律」的詞條和VLOG,你大概會總結出這樣的人生解題方案。
第一步,分析「病根」,一切都是因為不自律。
你總感覺工作沒那麼順利,是因為你不夠努力、因為你「沒有開拓新賽道」「沒時時刻刻提升自己」;
你感覺生活艱難,是因為你不能很好的約束自己,你不想著進取,「總是怎麼舒服怎麼來」;
你體型不完美,是因為你對自己放鬆要求,你熬夜,你睡懶覺,你吃外賣,你貪圖一時的爽感……
這一切都是因為你的「不自律」反映了到你的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讓你變成了現在這樣不優秀的自己。
第二步,「律」到病除。
換言之:告訴你,你的一切缺憾,都可以靠自律解決。
想要完美的體型、健康的身體,就必須戒糖、戒碳水,每天健身2小時,定時打卡;
想要健康的作息,每天10點睡,6點起,別總盯著電腦、手機;
想要充滿激情的人生,周末走出家門去,總是學習(注意,此時你需要每天5:30,4:30,甚至凌晨12:00就起床開啟自律的一天),時常社交……
一路看下來,自律仿佛成了什麼「絕對章程」,誓要把人變成一刻不得停的永動機。
要做不喜歡,但應該做的事情;不做喜歡,但不應該做的事情——
只有做到這樣,你才能擁有自由的人生。
甚至出現了一種「自律博主」,專門教授人們如何自律的方法。
開片一個凌晨三四點的鬧鐘,再附上一張「三個月的自律清單」,你和其他人的自律人生之間就只差一個逐條照做。
然而,看了這些自律功課,還沒感受到自由,下一步你就該搜索「如何停止精神內耗」了。
殊不知,面對無休止的打雞血式自律三十六計,更多人在好不容易才能平衡工作和生活之餘,可能只想真摯問一句:
道理我都懂,你猜我為什麼不這樣做,是不喜歡嗎?
脫口秀演員鳥鳥講過一段自己在健身房減肥的經歷。
因為被同事調侃臀圍太大,連媽媽也跟她說「自律即自由」,於是,她決定去減肥。巧了,剛到健身房就有個教練要給她賣課。
還沒等教練開腔,她先「發制人」地承認了自己的缺點:圓肩駝背、骨盆前傾、還有膝超伸,整個人都沒有自信。
「再不健身就完了。」
教練說:「啊,你也學過PUA啊。」
這套話術,其實很多人幾乎都遇到過,甚至可以接出再往下會是什麼——
「你這些問題,報個課,堅持上下去都能解決。」
「你這些問題,自個律,堅持下去必定沒問題。」
只不過,通過接下來在健身房的日子,鳥鳥逐漸發現,這個事情不太對。
「上高中的時候,你說工作了自己賺錢就自由了,工作了你告訴我下了班就自由了,好不容易熬到下班,你告訴我自律給我自由。
自律很好,但是能不能不要再給我畫餅了,我咽不進去了,我在戒碳水。」
後來,一想到自律的健身,只是讓自己在婚戀交友市場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鳥鳥決定撿走另一條路:「算了,我還是戒色吧。」
在常規的自律準則看來,鳥鳥這樣,肯定不對:你怎麼能放棄呢?你不要完美的真我了嗎?你不要自由了嗎?
而鳥鳥的答案是:「自律給你自由的真正含義,就是只要自律地不去想胸肌,我就可以自由地吃炸雞。」
自律當然可以帶來一些自由,但片面的自律,絕不該是自由人生的全部。
03
你大可以放鬆一點,朋友
此時再回頭看一下楊超越的那段話:「你嘿嘿嘿的時候人家在往上爬,人家都做總裁了!你還在那嘿嘿嘿!」
「看看你躺在那的人生,你看看晚輩給你拜年的時候,你能發出來的紅包才幾塊錢。」
此時大家所想的,或許就像鳥鳥說的,你說的自律很好,但能不能不要再給我畫餅了。
「自律即自由」的說法流傳了太多年。
尤其如今在各大社交的宣傳下,自律,儼然已經成了永恆的流量密碼,畫風也逐漸跑偏。
在一些博主的宣傳中,自律,更和一個人的人生價值和未來劃上了等號。
低級快樂,高級自律,是類似內容的常用話術。
不管是運動健身,還是工作學習,自律=優秀,自律=高級,自律=自由。
「好的,我又成了假裝努力了」
內容只要和自律沾上邊,便仿佛是拿到了打開成功大門的萬能鑰匙;
但凡表現出哪裡不自律,則是「低級」「自控力差」「能力堪憂」。
自律永遠有新標準,永遠有更高的臺階,自由卻永遠也摸不到邊。
這兩天,還有個「女生每天運動1.5小時9月瘦45斤」的新聞也上了熱搜。
在相關微博的熱門評論區,大家第一時間的反應,不再只是羨慕求攻略,而是忍不住嘆一句:
「好幸福啊,每天有1.5小時可以用來運動。」
當在學業、家庭、工作中間打轉,一整天忙碌下來,好不容易放鬆片刻……
屏幕對面也好,身邊的人也罷,又在不停傳遞一個聲音:你這怎麼能行,可不高級。
圖源:小紅書
自律的盡頭是不是自由不知道,焦慮倒是很常見的。
打開各種自律打卡社交帖,看似平靜的水面下,各種焦慮鋪天蓋地。
「加班到12點多,終於有時間回消息、看朋友圈,一不小心就到了一兩點,我是不是完了。」
「身高170,體重102,晚餐吃了火鍋,看看別人怎麼控制飲食,感覺自己沒救了。」
而這也正是楊超越們的言論,讓人們感到不適的原因。
當「年輕人」頻繁登上熱搜,被教學、被分析、被指責時,他們的內心活動可能只是:
講真的,明星也好,專家也罷,少指點些吧。
任何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但請不要以既得成功者的姿態,高高在上地貶低、幹擾別人的。
對於許多人而言,能有一時半刻『清醒的墮落』,本身就已經不易了。
這裡所說的墮落,是自我調侃,也是人們對於焦慮生活的最小範圍的抵抗。
「自律」沒有錯,它確實讓很多人發光、發亮,生活更加輕鬆自由,身體方面的有,靈魂方面的也有。
但,片刻自由的快樂也很珍貴,不該被任何人全盤推翻或者剝奪。
用「你現在不自律就是失敗」的方式簡單粗暴的指責,未嘗不是另一種新型「社交暴力」。
如何算自律、怎樣叫自由,還是要由自己定義。
那可以是不盲目聽從外界,不任意貶低自己,遵循自己內心的秩序;
也可以是不向別人灌輸他人的意志,只維持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的解放。
或者至少,當你不再聽從外界灌輸的自由定義的那一刻,你就已經獲得了自由。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