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姓的歷史和現狀說明文
2023-09-11 05:32:45 5
關於陳姓的歷史和現狀,你了解麼,看看下面的文章吧,也許你會找到答案。
陳姓的歷史和現狀說明文
陳姓是帝舜的後裔,其遠祖可以追溯到黃帝。周武王滅商後,封媯滿於陳,並把大女兒元姬嫁給他,封他為陳侯,媯滿死後,封為陳胡公。這是陳姓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陳國開國公胡公滿也因此而成為陳氏得姓的開山祖。在東周初年,陳國與鄭國、蔡國等同為中原大國。其國都宛丘,在今河南省淮陽縣城東三裡。陳國滅亡後,陳國人便以國為姓,在中國各地艱難生存。
陳姓的得姓始祖,據考證,是陳胡公(前1069-1034)。陳胡公名媯(Guī)滿,死後諡(shì)號為胡,是虞(yú,前2257~前2208,朝代名)舜(Shùn)的後裔。以陳滿的生年(前1069年)開始計算,陳姓到2006年已經有3074年的歷史。陳姓是中國五大姓氏之一。陳姓乃中華大姓,世界總人口約八千萬。中國約6300萬。
根據金文的解釋,陳字左邊的「阝」是旌旗的形狀,右邊的「東」字是戰車車輪,上面載著戈矛,下面則是土字的會意。
陳姓具體一共有三個起源:一是帝舜後裔;二為他姓改姓陳:春秋時(前770年-前476年)劉矯之後裔改姓陳(江蘇);十六國時期(304年-439年),漢王劉聰的大臣中有個叫高之達的,因生辰年月妨忌父親,改姓陳,史稱陳元達。他的後人也都以陳為姓;隋(581年-618年)初白永貴之後裔(陝西西安)改姓陳;唐(618年-907年)末浙江海寧縣人曹憲來娶妻陳氏改姓陳。元朝時(1271年-1368年)浙江海寧縣高諒入贅海寧縣東裡陳明誼家,遂改姓陳。三為其它民族複姓改單姓:南(420年-589年)北(386年-581年)朝時北魏(386年-534年)鮮卑族侯莫陳氏之後裔(河南洛陽)。
媯滿,生於殷紂王七年十月十五日,死於周成王九年正月十五日,享年五十六歲,是上古聖君虞舜的34世孫,虞舜是黃帝的第8代嫡裔,堯帝的女婿。據《史記·陳杞世家》記載,舜在當天子之前,帝堯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他,他們居於媯納(媯水彎曲的地方),生下的孩子便以水名為姓氏,姓媯氏。舜死。傳位給禹,禹封舜的兒子商均於虞(在今河南虞城縣北),後來虞國「或失或續」。商朝(前1600~前1046)末年,商均的32代孫遏父(又稱閼(è)父)投附周國,擔任陶正(官名),因制陶技藝精湛,深得姬昌、姬發父子歡心。至周武王(前1046-前1043在位)伐紂(前1075-前1046在位)時,舜32代孫遏父(EFu)是制陶專家,為陶正(古官名,主管陶器)。周武王依靠遏父的幫助才取得了伐殷(商朝,前1600-前1046)的勝利。由於遏父的功勳卓著,武王把大女兒太姬(TaiJi)嫁給他,得子陳滿(媯滿)。媯滿雄才大略,建陳國(當時的陳邑,範圍包括今河南省開封以東,至安徽省亳縣以北,建都於宛丘,即河南省淮陽縣。),築陳城,興百業,造福民眾,使陳國雄居十二大諸侯國之列。後來媯滿死在陳國,就葬在這裡。周武王以國賜姓,稱他為陳胡公,這就是陳氏的由來。
自媯滿封陳到陳閔公亡於楚,陳國(前1046-前478年)共傳20世、26代君王,歷時568年。胡公的10世孫媯完因為內亂而逃往齊,又改姓為田(以陳、田二字聲相近,遂以為田氏),這是歷史上的「媯完奔齊」的故事。其17世孫田軫恢復以國為姓(河南禹州),因此田姓與陳姓同源,是從陳姓中分出來的。除胡公滿的子孫陳完這一支主系外,還有三支。一是陳哀公之子留,避居陳留。二是陳泯公之長子陳衍。避居陽武戶牘鄉。三是陳泯公次子全溫之後陳孟璉,居於固始,其後因無子,便以穎川陳寔為嗣子,遂融入穎川陳氏。
縱觀中國歷史,朝代名與皇帝之姓重合者,僅南朝陳(557年-589年)一家。其後人陳霸先建立陳朝(557-589),而在江南顯赫一時。陳姓從此遍布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陳胡公的裔孫枝繁葉茂,多達七千多萬遍布海內外,尤其是福建和臺灣省,素有「陳林半天下」的美譽。陳姓是臺灣的第一大姓,約佔臺灣總人口的12%多一點。
陳氏遷入越南的歷史比較久遠。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陳煚,於1228年創建越南陳朝,傳8世13王,歷時175年。陳氏移居日本,始於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朱元璋派去的水手,此後有的在琉球群島落戶。明清以後,閩粵等沿海地區的陳氏,有許多人出海謀生。例如,陳臣留率親族百餘人遷居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另有一些人遷至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和美、英、法、澳大利亞等國家。站長也姓陳。
胡姓的得姓始祖也是陳胡公滿。其後裔也有人以其諡號為姓的。
1、出自媯姓,其始祖為媯滿,也為虞舜之後裔。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周武王滅商以後,追封前代聖王的後人媯滿於陳,媯滿為陳侯,稱胡公滿,胡公滿傳至10世孫媯完,陳國內亂,厲公的兒子出奔到齊國,以國為氏,稱陳氏。
2、出於陳國公族後裔。陳國在媯滿死後,其子孫有以國為氏,就是陳氏。除胡公滿的子孫陳完這一支主系外,還有三支。一是陳哀公之子留,避居陳留。二是陳泯公之長子陳衍。避居陽武戶牘鄉。三是陳泯公次子全溫之後陳孟璉,居於固始,其後因無子,便以穎川陳寔為嗣子,遂融入穎川陳氏。
3、出自白永貴之後。隋初有白永貴改姓陳,其後裔也多改陳姓,是為萬年之陳氏。
4、劉矯的後裔也有改陳姓的。
5、南北朝時,鮮卑族一支三字姓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實行漢化政策,改複姓為漢字單姓,稱陳氏。
陳姓的歷史和現狀說明文
陳姓最早出自媯姓,是舜帝的後裔。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武王滅商朝紂王以後,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後人「陳胡公媯滿」,封他在陳(今河南省淮陽縣)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胡公滿傳至10世孫媯完,陳國內亂,陳厲公的兒子媯完怕株連自己,出奔到齊國,以故國為氏,稱陳氏。
春秋時有孔子弟子之一陳元。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漢朝初年的陳平曾輔佐劉邦。漢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學家陳琳。西漢後期的陳湯。王莽統治時期的陳遵,被封為嘉威侯。三國時有陳登,曾與父合謀離間呂布與袁術。晉朝陳壽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最受歡迎的史書之一。南北朝時期則有名將陳慶之、陳伯之等,而這一時期最著名的陳姓人就是南朝陳的建立者陳霸先了。
陳姓是人口列全國第五位的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4.53%。在湖南韶山,保存著有一米多厚的陳氏族譜,足足50卷之長。
陳姓的歷史和現狀說明文
陳姓在我國眾多的姓氏中,若按人口來說,是中國的第五大姓。陳姓最早出自媯姓,是舜帝的後裔。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後人胡公滿,封他在陳這個地方,建立陳國。到了陳閔公的時候,陳國被楚滅掉了,亡國後的陳國子孫便以原國名為姓氏,於是有了陳姓。陳姓除了源於國名,還有從其他姓氏改名而來的,其中有一支是由少數民族改姓而成的。據《魏書》記載,北魏時期鮮卑貴族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侯莫陳改為單姓陳。經過數千年的繁衍生息,陳,被後來,他的孫子陳世達做了長城(今浙江長興)縣令,於是陳姓人又遷居到了浙江。陳姓人已遍及中華大地,形成了以潁川、汝南、下邳、廣陵、東海等地為中心的陳氏家族。陳姓由發源地向南遷移,始於西晉太尉陳伯,他舉家南遷到今江蘇丹陽縣霸先建立南朝陳,使陳氏家族顯赫一時,遍布長江和粵江之間的廣大地區。唐高宗時候,陳姓人進入福建和廣東等地。五代十國以後,中原地區長期戰亂,又有大批陳姓人南遷,甚至向海外發展,從而進一步壯大了江南陳姓人的隊伍。
今日,陳姓已成為中國大陸第五大姓。縱覽古今,陳姓人在其家族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筆!
春秋時有孔子弟子之一陳元。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的先河。漢朝初年的陳平曾輔佐劉邦,漢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學家陳琳。西漢後期的陳湯曾多次出擊匈奴。王莽統治時期的陳遵,權重一時,被封為嘉威侯。三國時有陳登,曾與父合謀離間呂布與袁術。晉朝陳壽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最受歡迎的史書之一。南北朝時期則有名將陳慶之、陳伯之等,而這一時期最著名的陳姓人就是南朝陳的建立者陳霸先了。
陳姓是中國百家姓排名第五的姓氏。據統計,陳姓人口數量超過8000萬。在湖南韶山,還保存著有一米多厚的陳氏族譜,足足50卷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