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商品保價在哪看(購物保價應做到名副其實)
2023-09-16 15:00:33 1
雙十一商品保價在哪看?「雙十一」即將來臨很多商家推出保價承諾來吸引消費者,然而,保價真的靠譜嗎?據江蘇省消保委調查,結合往年經驗,商品有保價承諾也不保險有消費者發現自己購買的商品降價了,向商家尋求補償時被拒客服的理由通常是,店鋪和平臺優惠券、限時活動以及贈品等均不在保價範圍內也有商家為了規避保價規則,下架原商品,重新上新的購買連結或者只是更改商品名稱,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於雙十一商品保價在哪看?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雙十一商品保價在哪看
「雙十一」即將來臨。很多商家推出保價承諾來吸引消費者,然而,保價真的靠譜嗎?據江蘇省消保委調查,結合往年經驗,商品有保價承諾也不保險。有消費者發現自己購買的商品降價了,向商家尋求補償時被拒。客服的理由通常是,店鋪和平臺優惠券、限時活動以及贈品等均不在保價範圍內。也有商家為了規避保價規則,下架原商品,重新上新的購買連結或者只是更改商品名稱。
「雙十一」已然成了購物節的代名詞。作為「促銷節」,價格是最重要、最關鍵的。故很多商家提供了保價承諾,為的是讓消費者有顆「定心丸」。這種保價承諾不應是糊弄消費者的花架子,而應多些真誠,少些套路。
根據以往的操作經驗,很多電商平臺提前十多天就開始了價格戰。為了能夠讓消費者下定決心早點購買商品,而不是等到「雙十一」當天再購買商品,多數商家推出了所謂的15天甚至30天的保價承諾和服務,即消費者購買商品後在保價期間內,商品降價的,由商家承擔「買貴退差」服務,確保消費者不會因此「花高價」,進而打消人們顧慮,讓其不必非得等到「雙十一」再搶購商品。
理論上,這種保價承諾對消費者非常友好。譬如,11月1日花100元購買的商品,在一個月內降價為90元,消費者可獲得10元的賠付,讓其不至於有「冤大頭」的感覺。但是,商家的承諾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正如一些報導所指出的那樣, 「買貴退差」保價服務並非是毫無條件的承諾,而是附帶著令人眼花繚亂的條件。如很多商家規定,店鋪和平臺優惠券、限時活動以及贈品等均不在保價範圍。甚至有商家為規避保價規則,下架原商品,重新上新的購買連結或者只是更改商品名稱。
可以說,在商家紛繁複雜的「套路」之下,一些消費者根本享受不到任何「買貴退差」的保價服務。這種顯而易見的套路已經涉嫌違法,屬於欺騙消費的行為。如根據《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使用欺騙性或者誤導性的語言、文字、圖片、計量單位等標價,誘導他人與其交易的;採取價外饋贈方式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時,不如實標示饋贈物品的品名、數量或者饋贈物品為假劣商品的;帶有價格附加條件時,不標示或者含糊標示附加條件的;虛構原價,虛構降價原因,虛假優惠折價,謊稱降價或者將要提價,誘騙他人購買的;有價格承諾,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都屬於價格欺詐行為。
其實,要想讓消費者真正地得到實惠,保價服務就應多些真誠,少些套路。其中,起決定性的價格應當是大部分消費者實際支付的價格(排除臨期商品等法定降價情形),而不應設定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條件。要知道,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監管部門和電商平臺完全有能力監控、篩查這種玩文字遊戲的保價承諾,進而對捉弄消費者的行為作出處罰,確保消費者真正地享受到價格優惠和保價服務,不至於需要比拼智力來辨識各種價格促銷,卻最終仍難逃雲裡霧裡的「價格陷阱」。(史洪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