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最後怎麼死的(馮玉祥葬身歸國客船)
2023-09-16 12:27:45 4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在泰山腳下的大眾橋畔,當地老百姓時常提起「走到了橋上,就會想起馮將軍」。
老百姓口中的這位「馮將軍」便是大名鼎鼎的馮玉祥。
在大眾橋頭的山巒之上,「馮玉祥先生之墓」高高矗立,遊人絡繹不絕。
在欣賞泰山美景的同時,也在緬懷著這位傳奇將軍的一生。
回憶往昔,在中國近代史上,馮玉祥是一個繞不過去的人物。
他一生波折,經歷了軍閥混戰,身經數次「倒戈」,率領的西北軍雄霸一方。
他曾與蔣介石「義結金蘭」,旋即又與其逐鹿中原,直至決裂。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1948年,馮玉祥在乘坐蘇聯「勝利號」,從美國返回祖國的途中遭遇大火,不幸罹難。
他的死因蹊蹺,無人可以解答,至今仍然是個謎。
與他同行的小女兒馮曉達也葬身火海,妻子李德全及其他隨行的子女倖免於難,最終返回了祖國,他們的境遇如何?
「勝利號」上的無限遐想「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以及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五一口號」,遠在大洋彼岸的馮玉祥聞訊後異常興奮。
隔日,即1948年5月 2日,馮玉祥就收到了中共中央的來信,誠摯地邀請他「參加新政協的籌備」。
按照計劃,馮玉祥打算從美國出發,由蘇聯回到中國境內。
其實早在這一年的年初,馮玉祥就已經公開發表言論與蔣介石集團決裂。
並且不懼反動派的報復行動,毅然決然地留下了「要為人民死」的遺囑。
可見,在馮玉祥的心中還是有一定的預感,也許會遭到敵人的暗算。
這正是馮玉祥之所以會選擇繞道蘇聯,而並非從美國直接返回祖國的原因。
1948年7月31日,馮玉祥帶領著家人登上了蘇聯的「勝利號」遊輪,啟程回國。
他們分別住在船內的四間包艙,馮玉祥和妻子住一間,其對麵包艙住著女兒馮穎達、馮曉達。
女兒馮理達和丈夫羅元錚住一間,其對麵包艙住著一名秘書和兒子馮洪達。
在這艘「勝利號」上同乘的還有323位乘客,這些人以蘇聯官員和家屬為主,還裝載了277噸貨物。
此刻,馮玉祥回想起兩年多的美國生活,不禁感慨萬千。其實,馮玉祥的美國之行事出有因,並非樂意而為之。
這還要從馮玉祥與「義結金蘭」的兄弟蔣介石之間的分分合合說起。
早在北伐之時,身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蔣介石主動向西北軍統帥馮玉祥伸出了「橄欖枝」。
此時馮玉祥手下擁兵四十餘萬,雄踞西北一隅。
在蔣介石的提議下二人八拜結交,馮玉祥年長於蔣介石,因此蔣介石口中稱馮玉祥作兄長。
「安危共仗,甘苦同嘗」成為蔣介石的結拜誓言,馮玉祥在蘭譜中寫著「結盟真意,是為主義」。
然而,這些情真意切的語言並沒有變為現實。
1928年6月2日,蔣介石的北伐軍聯合馮玉祥、李宗仁、閻錫山逼退了盤踞北京的奉系軍閥張作霖。
然而,蔣介石卻將北京、天津的地盤交給了閻錫山,並未達成當初對馮玉祥的許諾,第一次食言。
接下來,蔣介石先是命令馮玉祥出兵參與「蔣桂戰爭」。
打敗了李宗仁後,又沒有兌現將湖南、山東、湖北三省劃給馮玉祥的承諾,再一次食言。
除此之外,蔣介石還策動馮玉祥的部下起事,從內部瓦解西北軍的團結。
1930年,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聯合在一起,宣布通電反蔣。雙方舉兵數百萬,戰場局面一度陷入膠著,難分勝負。
此時,蔣介石得到了另外一位結拜兄弟張學良的通電支持。
東北軍宣布入關參戰,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三方軍隊很快兵敗如山倒。
西北軍因此也分崩離析,餘部被蔣介石和張學良收編,馮玉祥失去了兵權。
雖然被蔣介石這位「義弟」委以重要職務,但都毫無實權。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一意孤行,依然實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
而馮玉祥是國民黨內部堅決反對這一主張的代表人物,他支持民眾的抗日主張,遠赴察哈爾組織抗日義勇軍,為抗日大計積極奔走。
並且兩次含憤隱居於泰山腳下,表達自己對國民黨反動派的不滿。
抗戰勝利後,全國人民期盼著和平的到來,遂有重慶雙十談判,達成了國共停戰。
然而,蔣介石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再次挑起了內戰。
馮玉祥極力反對內戰,反對國民黨的倒行逆施。
有一次,他手持著點燃的燈籠,前往蔣介石的官邸,見有人追問為何如此。
馮玉祥便憤憤的言道,「太黑暗了!太黑暗了!」這也加劇了他與蔣介石之間的嫌隙。
1946年,馮玉祥被蔣介石派往美國,美其名曰是「考察水利」,實質上無異於「放逐」。
到達美國後,馮玉祥依然關心著國內局勢的變化。
他曾發表「告全國同胞書」,向美國人民宣傳中國人民期盼和平反對內戰的真實意願。
除此之外,馮玉祥還與旅居美國的愛國人士組成了「和平民主聯盟」,擁護中國共產黨的主張。
這些舉動令蔣介石十分震怒,馮玉祥被開除了黨籍,護照也被吊銷。
直到1948年在蘇聯駐美大使的幫助下,馮玉祥一家才得以回國。
馮玉祥一家人乘坐的「勝利號」是原屬德國的一艘舊船,蘇聯政府經過維修改造將它變成了一艘大型輪船。
該船全長達153米,寬有18.6米,高有18米,排水量可達一萬四千多噸,它可以搭載旅客340人和4000噸的貨物。
在那個年代,這樣噸位的船隻已經算作是一艘「巨輪」。
但是,「勝利號」這艘萬噸輪船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消防設施不足。消防水槍有限,如果船橋發生火災只能依靠滅火器。
因此,這艘船為了以防萬一,加強了救生設備方面的配備,安裝了十條大舢板以及很多救生圈。
「勝利號」 從紐約起航,在波濤洶湧的大洋中一路前行,奔向目的地敖德薩港。
1948年8月22日,「勝利號」接到了黑海航運局發來的電報。
命令「勝利號」趕往埃及的亞歷山大港,接收一批遣返人員,要將這些人送往海港城市巴統。
幾天後,載著2020名遣返人員、又裝上了1500噸貨物的「勝利號」安全地停靠在了喬治亞的巴統港。
當地的官員還上船對馮玉祥以及家人進行了問候,並且出於安全考慮,建議他在此地改乘火車前往敖薩德。
可是,馮玉祥委婉地謝絕了當地官員的好意,執意要繼續乘船到達目的地。
9月1日,「勝利號」駛過了新羅西斯克, 抵達敖德薩港已經為時不遠,馮玉祥和家人們的心情格外興奮。
在心中思量著下船後,只要能搭上蘇聯的火車,就可以順利地返回祖國。
正值中午,馮玉祥和家人們一起到餐廳就餐。這時廣播聲響起,「9月2日凌晨『勝利號』將要達到敖德薩港」。
廣播還建議旅客們收拾好行李,再休息一段時間,即將結束這段旅行。
用完午餐後,三名女兒跟隨著父親馮玉祥、母親李德全,返回艙內。
一家人有說有笑,其樂融融,他們聊到了馮玉祥與李德全的相識相知,聊到了這幾年美國生活點點滴滴,又聊到了即將踏入的蘇聯。
隨後,女兒馮理達返回了自己的艙內準備休息,馮穎達、馮曉達還留在父親的艙中繼續聊天。
就在下午兩點多鐘,一股濃煙瀰漫進了船艙的每一處角落。
女兒馮理達在艙中驚呼:「是不是著火了?」,便叫起了丈夫羅元錚,一同往外奔跑,尋找其他家人。
此時,馮穎達、馮曉達先後從房間裡跑出來,一股熱浪從她們的身後騰起。
濃煙和高溫將她們衝散,馮穎達奔向了姐姐馮理達的船艙。
慌亂中,馮曉達跑到了樓梯口,緊接著一股熊熊的火焰將她吞噬了進去。
再發現她時,僅剩下殘留的幾塊衣服碎片,那一年馮曉達年僅十八歲。
在嘈雜和混亂中,馮玉祥想要離開房間,妻子李德全緊跟在他的身邊。
濃煙已經充斥整個艙內空間,在漆黑中翻湧的是濃重的一氧化碳氣體。
身材魁梧的馮玉祥僅僅走了數步就撲倒在了地上。妻子李德全打算去救護馮玉祥,可在濃煙中無法呼吸。
在火苗的逼迫下不得不返回了艙內,沒過幾秒也倒在了沙發上,失去了知覺。
當馮理達和羅元錚衝到父母所在的艙門口時,馮洪達剛剛將母親李德全從艙內拖出。
這時,船內已經亂做了一團,驚慌失措的旅客們人群四散奔逃。大火迅速地蔓延,整個過道都被濃煙籠罩著。
當馮洪達再次衝進艙內準備拖拽父親馮玉祥時,自己已經筋疲力盡,
他奮力地將父親託起,可是父親身材魁梧,嘗試了幾次都沒有成功。
他不住地搖晃父親的身體,希望奇蹟發生,可最終自己也倒下了。
最終,馮洪達與馮玉祥被四名消防員從艙內救出。經過醫生的檢查,馮玉祥已經窒息身亡。
直到9月2日早晨,黑海航運局開始聯繫遲遲尚未進入敖薩德港的「勝利號」,並請求過往船隻留意「勝利號」的行蹤。
可得到的回覆毫無疑問的都是相同的答案,沒有發現這艘船。
「勝利號」失聯了嗎?黑海航運局已經感覺到出現了意外事故,便立即與黑海艦隊取得了聯繫,希望他們能夠幫助尋找。
直到當晚九點多,得到了黑海艦隊傳回來的消息,稱在雅爾達東南70海裡處的海面之上,發現了「勝利號」。
黑海艦隊派出的飛行員通過目視,發現了漂蕩在海中「勝利號」。
船身滿目瘡痍,還在冒著斷斷續續的黑煙,船上所有的木質結構完全被燒毀,僅存的金屬構架在大火中被燒的扭曲變形。
可以說,「勝利號」更像是在海中漂浮的金屬框架。
火災還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據事後統計,有42人在火災中喪生,生還者搭乘著五條舢板,期盼著救援人員。
9月5日,「勝利」號緩緩的駛入了敖德薩港。
受傷的李德全、馮穎達和馮洪達被送到了醫院進行救治。而馮理達和丈夫羅元錚則護送著馮玉祥的遺體,前往莫斯科。
最終,蘇聯官方按照蘇軍最高的葬禮規格,為馮玉祥將軍舉行了隆重的告別儀式。
隨後,馮玉祥的遺體被火化,骨灰被他的家人帶回了祖國。
火中如何尋覓「死因」就在「勝利」號駛入港口的當天,蘇聯的《紅星報》在一塊不顯眼的地方版面,刊登出了「勝利」號發生火災的消息。
隨後,蘇聯官方對「勝利」號發生火災這一事件展開了詳盡的調查。
蘇聯最高領導人史達林都曾過問過調查的進展情況,可見蘇聯官方對此事的重視程度。
1949年2月8日,在經過了長達五個月的調查後,蘇聯最高法院開庭審理了「勝利」號火災事件,對「勝利」號船上相關責任人提起了訴訟。
法庭經過審理後進行了宣判,「勝利」號的船長帕霍洛克被判處15年徒刑;
放映員科瓦連科被判處15年徒刑,報務員韋傑涅耶夫被判處8年徒刑;
船長助理以及岸上的工作人員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懲罰。
從這個判決可以看出,船長帕霍洛克和放映員科瓦連科以及報務員韋傑涅耶夫負起了主要責任。
根據蘇聯的調查結果,在9月1日午後,放映員科瓦連科打算將電影膠片整理一下,在船到岸後,再將膠皮送回岸上的存放地。
為了加快工作進度,放映員科瓦連科叫來了一名水手來幫忙。在倒電影膠片的過程中,因摩擦迸出火花,引起膠片起火。
僅僅過了幾秒鐘,膠片大面積的起火,庫房變成了火海。
這名水手隨後逃出了庫房,隨手將房門關閉,可最終這名水手並未逃出火海,而火焰很快就竄到了領航室、駕駛室、電臺室……。
此時,報務員韋傑涅耶夫已深陷烈火和濃煙,他打碎了無線電室的舷窗才得以逃生,可放棄了發出救援信號的機會。
船長帕霍洛克打算通過備用電臺發報,可已經為時已晚,所有設備都在大火中已經焚毀殆盡。
過了好長一段時間,船首的船鈴才發出火警的警報。
最終蘇聯官方認定導致火災發生的主要原因電影膠片起火。
可是在這起事件的調查過程工作中,還是有一些蛛絲馬跡指向了「勝利號」起火並非意外,而是「人為破壞」。
根據調查發現,在船上各處有一種塊狀物質,燃燒時會發出猛烈的藍火。
至於由何人帶上船、在哪裡帶上船就成為一道未解之謎。
最終,調查人員並沒有隨著這條線索繼續尋找答案,這也為「勝利」號上燃燒的這場大火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隨之而來的,便是對「勝利」號失火的種種猜測。
由於馮玉祥的不幸罹難,在國內和國際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中共方面對馮玉祥的去世也表示哀悼。
解放後,馮玉祥的骨終於入土為安,地點選在了泰山腳下。
之所以選擇在這個地方,馮玉祥的妻子李德全女士曾說:「馮玉祥將軍生前曾兩次隱居於此地,與泰山有著不解之緣。」
同時,馮玉祥在隱居期間還救助過許多當地貧民,出資修建了「大眾橋」,創建了十五所小學。
以一己之力,造福了當地百姓。當地百姓,也很懷念和敬仰馮玉祥。
將門之後群英薈萃馮玉祥的妻子李德全還捐出了全部財產,幫助國家建設。這一舉動了卻了馮玉祥終其一生的拳拳報國之情。
在生前,馮玉祥給自己的子女留下了「能自愛,有雙手」的遺訓。
子女也都謹記父親的教誨沒有依仗父輩餘蔭,各個自立自強,在不同的領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在「勝利」號火災中,除了馮玉祥和三女馮曉達不幸遇難外,其他子女都安全的回到了祖國。
其中馮玉祥的三子馮洪達,被安排在蘇聯深造。
學成後,回國參與新中國的海軍建設,曾經任某軍艦的副艦長。1993年,因病去世。
馮玉祥的長女馮理達,在醫學界聞名遐邇,尤其以免疫學見長。為新中國的醫療事業奮鬥了終生,2008年,因病去世。
馮玉祥的二女兒馮穎達,因身患重病,身體一直堪憂,常年遭受病痛的折磨,她被安排在一所大學的圖書館工作。
在平凡的崗位上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幾乎沒有人知道她的母親是共和國第一任衛生部的部長。
結語馮玉祥一生幾經轉變,參加灤州起義,力主推翻清朝統治;護國運動中,反對袁世凱的倒行逆施,這是他積極進步的表現。
在北洋軍閥的混戰中,幾次倒戈,留下了「倒戈」將軍的稱號,這是他作為舊軍人無法避免的局限。
同時,馮玉祥十分嚮往國家的獨立、自主和民主。
在抵禦外侮上毫不含糊,在抗戰中積極奔走、貢獻力量,彰顯一個愛國軍人的情懷;
抗戰勝利後,他反對內戰、主張和平,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嚮往共產黨,嚮往真理、嚮往光明。
所以說,對一個人要從歷史的角度全面看待,功過是非便一目了然。
正如周總理對馮玉祥的評價:「馮玉祥對中國民主事業的貢獻,是永垂不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