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八一特輯(方志四川人物黃怡)
2023-09-15 21:15:42
點擊上面藍字「方志四川」添加關注!
人生百年 初心未改
105歲的他,一生為革命工作,無論何時都完全聽從黨的指揮,黨叫幹什麼就幹什麼,哪怕犧牲生命,也毫不猶豫。回過頭來看,他覺得自己真正做到了「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馬識途近照(四川日報記者 陳鵬 攝)
採訪一位百歲老人,當然有些惶恐,特別是面對一位依然機敏的智慧老人。此前,人們多稱他「著名作家馬識途」,可當我走近他,試圖讀懂一二時,卻發現「馬識途」遠非某個單一的稱謂可概括。準確一點兒來說,他不僅是一位著名作家,也是著名書法家、著名革命家。
6月,我們如約在馬老的書房見面。這是我今年第四次見到他。老人精神矍鑠,穩坐在書桌前,招呼我坐在他近旁。和想像中的百歲老人完全不同,他昂昂然的模樣和神態,像極了一棵不老青松。沉默時,自帶一種颯然的莊嚴氣質;一旦開講,思維特別清晰,又謙和又明白。越是走近他,越是讀其文讀其人,越能感受到他身上凝結的除了對文對藝的不懈追求,還有對黨對國的無限忠誠。
2018年10月10日,中國作家協會主辦,四川省新華發行集團、四川省作家協會、中國現代文學館承辦的「馬識途書法展暨《馬識途文集》發布會」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圖為馬識途在書法展開幕式上致辭(四川日報記者楊樹攝,圖片來源:四川日報)
今年第一次見馬識途,是在一個明媚的春日。在四川大學文科樓前,105歲的馬識途下車後,一級一級邁上石階,信步來到二樓會議室。他要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捐款105萬元,用於資助成績優秀但家境貧寒的學生。那105萬元是他105歲書法展上義賣所得。五年前,他就向川大捐過230多萬元,四川大學為此設立了「馬識途文學獎」。
2019年3月28日,四川大學「馬識途文學獎學金」捐贈籤約儀式在四川大學望江校區文科樓舉行(圖片來源:川報觀察)
馬識途的書齋名為「未悔齋」,取自屈原的「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他的人生觀中,「不悔」向來佔據重要位置——只要自己看重和喜歡的,怎麼做、付出什麼都絕不後悔。
那麼人生百年,馬識途最看重的是什麼呢?老人回答得字字分明:最看重的不是別的,而是曾經是一位真正的職業革命家。
馬識途在昆明西南聯大學習時,與張彥、李儲文、章潤瑗、何功楷、許乃炯等和美國飛虎隊朋友合影(圖片來自網絡)
馬識途一生為革命工作,其間遇到無數艱難,卻從不後悔。「無論何時都完全聽從黨的指揮,黨叫幹什麼就幹什麼,哪怕犧牲生命,也毫不猶豫。回過頭來看,覺得自己真正做到了『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馬識途說,「這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吧。」
馬識途(圖片來源:中國作家網)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八個字,馬識途在整個訪談中提到不下五次,去年馬識途還寫了一幅以此為主題的書法作品。
1938年入黨時,馬識途面向黨旗宣誓後,把原名「馬千木」鄭重改為「馬識途」,取「覓得正確道路、老馬識途」之意。他在自傳《百歲拾憶》中曾說:「從入黨的這天起,我改名了。我以為我已經找到了自己的道路,老馬識途了。」
新中國成立前,馬識途先後擔任鄂西特委書記、川康特委副書記等職,長期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他,歷經九死一生。新中國成立後,又在組織系統、建設部門、宣傳戰線、科技領域等擔任過不同的行政領導職務,無論在哪個崗位上,他都始終與黨同行,為黨工作,在多個領域還從無到有地開創了嶄新局面。
1985年離休後,馬識途仍擔任四川省作協主席。從離休到100歲這段時間,他出版了十幾本書,在報紙雜誌上發表的文章更是不計其數。這與他多年來堅持讀書寫字、堅持筆耕不輟、堅持關心時事密不可分。
2019年1月8日,農曆臘月初三,是革命家、文學家馬識途的105歲生日。馬老自己提筆寫字,尤其是一個「福」字,表達出濃濃的喜樂氣氛(圖片來源:華西都市報)
100歲時,馬識途定下了一個「五年計劃」,那就是再活五年。2019年1月,邁入105歲時,他又許了個願望——向天再借三年,親眼見證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壽登百五自壽詞》中,他寫道:「三年若得兮天假我,黨慶百歲兮希能圓。」作為一位有80餘年黨齡的老黨員,這是他現在唯一的願望。
提及傳統文化,馬識途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沒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沒有現在的我。」馬識途少時讀私塾,先生規定須背誦20篇《古文觀止》中的文章、50首詞、100首詩,雖不要求篇目長短,剛開始也很煩悶。馬識途後來越讀越有味道,不僅喜歡閱讀、背誦,還自己寫詩詞。聊到興起,他從書桌旁順手拿出一個小鐵盒,裡面赫然放著的是《唐詩一百首》和《唐宋詞一百首》,這是他半年來天天讀的。現在馬識途用背誦古詩詞的方法來抵抗記憶力衰退,把好些遺忘的古詩詞,又一一重拾回來。
讀古籍買古籍是馬識途的習慣和愛好。多年前,他就常去古籍書店淘書,當時工資低,很多書買不了,但能觸碰到,都覺得是樂事幸事。兩年前,馬識途還向四川省圖書館捐贈了自己珍藏的66冊古籍。
2017年4月13日上午,馬識途將自己精心保存的22種共66冊線裝書捐獻給四川省圖書館。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甘霖出席捐贈儀式並向馬識途頒發收藏證書(圖片來自網絡)
古文功底頗為深厚的馬識途,酷愛寫作,20歲開始發表作品。在西南聯大求學期間,他又師從朱自清、沈從文、聞一多等大家名宿。無論是從事地下工作期間,還是在繁忙的建設崗位上,他都筆耕不輟,始終為祖國的命運、社會的進步思考和寫作,先後創作出長篇小說《清江壯歌》《夜譚十記》《滄桑十年》,紀實文學《在地下》,短篇小說集《找紅軍》《馬識途諷刺小說集》等。他的《夜譚十記》的表現體例,在借鑑外國文學體式的同時,極具民族形式,被姜文改編成了電影《讓子彈飛》。
窗外一片青綠,梔子花香滿溢。活潑潑的生命力映照著依舊活潑潑的馬識途。窗外為紀念愛妻所植的紅梅恰綠葉葳蕤,馬識途的世界依舊無比廣闊。人生百年,跨越山海,初心未改,老馬識途。
2000年11月,馬識途參加四川省新編地方志成果展留影(汪毅 供圖)
2019年1月22日,馬識途為「四川方志館」題寫館名(圖片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來源:《光明日報》( 2019年7月17日第13版)
撰稿:黃怡(四川省委宣傳部文化傳承發展處)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至朋友圈。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投稿郵箱:地情文章:[email protected];工作信息:[email protected];《巴蜀史志》雜誌:[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