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餐產品怎麼選(代餐產品究竟能不能)
2023-09-15 18:30:14 1
代餐產品怎麼選?某代餐品牌在朋友圈內投放的廣告,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代餐產品怎麼選?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代餐產品怎麼選
某代餐品牌在朋友圈內投放的廣告
河南商報記者張逸菲文/圖
與去年同期銷售額相比,代餐頭部品牌增量高達800%,代餐產品企業進入消費「藍海」。
代餐為什麼火?背後站著的是旺盛的消費人群,以及逐漸攀升的肥胖率和想要「偷懶」的減重生活方式。
代餐產品火爆的同時,也有人認為,這些產品誇大功能,消費者是在交智商稅。
那麼,代餐產品究竟能不能「代餐」?
「雙11」代餐輕食類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290%
代餐產品已經「潤物細無聲」地浸潤到各類平臺中,打開淘寶,隨機點開一個代餐產品,都能看到每月高額的銷量。特別是今年「雙11」,根據某電商平臺數據,代餐輕食類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290%。
銷售額增量背後,是相關產品企業的增長。企查查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減肥相關企業一共有4.6萬家,山東以8000餘家排名第一,河南位居第二。
今年以來,頭部代餐品牌更是受到資本熱捧,如王飽飽在今年4月獲得了近億元的B輪融資,好哩燕麥於今年7月獲鄭志剛C資本近千萬美金A輪融資……
近幾年,資本把目光瞄準一、二線城市的女性,特別是更年輕的95後群體,進行了代餐品牌的精準投放。她們愛美、想瘦身,又沒太多時間鍛鍊。
河南商報記者通過走訪發現,不管是鄭州市內的大型商超還是小型便利店,貨架上都有代餐食品的一席之地。在世紀聯華冉屯路店,各品牌的穀物代餐產品被擺到顯眼位置,前來選購的消費者基本都是附近居民。「也並沒刻意將它作為代餐,就是沒空吃早晚餐了,懶得做,順便減肥。」一位市民對河南商報記者說。
對比線下,線上代餐銷售一片火爆。進入幾個代餐頭部品牌店鋪,幾十萬的評論中,好評隨處可見。
河南商報記者發現,線上的代餐產品在線下並不多見,超市內的代餐產品價格比較便宜,也沒有線上品種多樣,更接地氣一些。
花費近4000元後,有消費者懷疑自己交了智商稅
「豪擲」近4000元買了一個周期的代餐粉,鄭州市民小顧在喝第一口的時候滿臉問號,「我是不是被騙了?這不就是豆奶粉?」小顧開始懷疑。
之前銷售人員告訴她,代餐粉一天喝兩次,除此之外不要吃飯,不僅減肥、美容養顏,還能延年益壽、預防癌症。「那段時間不知怎麼就信了銷售人員的話,想著不用運動就能減肥,也挺好。」
當她準備去找銷售人員理論時,看到對方朋友圈寫著:「如果服用產品期間吃飯,我們就不保證效果哦!」小顧幡然醒悟,「交了次智商稅。」
被代餐概念擊中的,還有不少類似小顧的都市麗人。
一段時間內,魏微的朋友圈充斥著各種微商代售的代餐產品。酵素、代餐粉、能量棒,還有代餐品牌投放的朋友圈廣告。打開某美妝及生活分享平臺App,不少博主也在分享自己所用的代餐產品,「甚至會讓你有種錯覺,好多人都在吃代餐,這太平常了。」魏微說。
可當購買了某品牌代餐奶昔並品嘗後,她就打消了長期吃的想法。「太難吃了。」魏微說,一瓶的單價要二十幾元,吃完還會餓,還會很想吃飯。
觀點
人體所需營養素,代餐產品並不能完全提供
天貓衝調品類負責人塗偉城在接受央視《天下財經》欄目採訪時透露,代餐整個品類有高速的增長,以代餐奶昔為例,與去年同期的銷售額相比,增長500%,頭部品牌產品銷量額更是猛增了800%。
代餐產品如此風靡,它到底能不能代替吃飯?不少商家宣稱的「代餐食品完全可以達到正常飲食人體所需的營養,同時提供飽腹感」是否真實?
健身教練王偉對河南商報記者說,「如果你想用它完全代替正餐,個人意見,那純粹是在交智商稅,可如果你僅將它作為配餐,那它的意義還有待商榷。」
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主任研究員錢承敬在接受《天下財經》採訪時稱,已經將隨機送檢的5種代餐奶昔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含量進行了檢測,同時也計算了能量含量,「通過測算,它的能量的確比正常一頓飯的能量要低。」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趙璐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從專業角度建議,不提倡食用代餐產品代替正餐,「說實話,一個周期吃下來並不便宜。」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人體所需的營養素,代餐產品並不能完全提供。」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營養食療科主任周煜說,減重不能減營養,過於在意減掉體重,而忽略身體對各種微量元素的需求,從而影響身體健康,實屬顧此失彼。
更重要的是,代餐產品忽略了人體個體化差異的特性,「事實上,對於專業的減脂,從營養學的角度,需要對其做量化評估後,做出專業的飲食指導。」周煜分析,通過對期望減重的個體進行健康狀況的專業評估、減重期望值的分析,才能多維度地作出健康減重的指導意見。
來源: 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