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有沒有野生葛根(豆瓣日記:野生葛根)
2023-09-16 21:44:04 2
本文作者「沙侖」,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文/沙侖
葛根藤 圖片來自網絡
葛根是豆科植物野葛的根。相傳「葛根」一詞來源於東晉煉丹家葛洪的姓。葛洪最先發現種植物可以清熱解毒,食用充飢,人們為了紀念葛洪的發現,便將這種植物稱為「葛」。《本草綱目》對葛根的記載是:性甘、辛、平、無毒,主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弊,起陰氣,解諸毒。 我老家地處皖南丘陵地帶,山裡有野生葛根。我們常見的野生葛根大致有兩種:一種是「柴葛」,澱粉較少,口感有點像甘草;另一種是「粉葛」,澱粉較多,口感更清甜。我們村裡人從來不將葛根看做中藥材,只將其當做一種不太容易得到的食物。 野生葛根對幼時的我們來說一種極具吸引力的零食。為什麼這麼說呢?其一,它長在山林坡溝以及其他隱秘之地,不常被發現。對小孩子來說,挖到一條葛根所獲得的驚喜與挖到一塊寶貝相當;其二,它自帶一種來自山野的無法形容的清香;其三,烀熟的葛根嚼著吃,甘甜帶糯,澱粉被吃下去,剩下的纖維渣子吐出來,比吃甘蔗更具挑戰性。 小時候,我們小學門口常有老太太蹲在門口賣烀熟的葛根和毛慄子。一條條彎曲樹根狀的葛根躺在竹籃裡,外皮呈灰黑色。誰要去買,老太太便拿出一條葛根放在砧板上,給你切一小段下來。被切斷的葛根橫斷面呈灰黃色,有點像家裡鋸斷了的樹根。葛根外形跟樹根相似,味道卻格外特別。與紅薯相比,葛根自帶清香,澱粉與纖維交雜,甘甜卻不膩,粉糯卻不噎人,很有嚼勁。紅薯常有,葛根難尋。通常在校門口叫賣的葛根彎曲無定形,大約只有幼兒的胳膊那麼粗。有那麼幾回,我家鄰居不知道從哪個山坳裡挖來幾條大葛根,有碗口那麼粗。烀熟了分點給我們小孩子吃,切得一輪一輪的,圓圓的像木頭餅子,讓我們好生歡喜。 我和妹妹慫恿父親去山裡給我們挖葛根,父親懶得理會。我們鬧狠了,父親就呵斥我們:「我哪有功夫給你們挖葛根。尋找那東西不曉得有多費事。」我父親忙得很,農閒之後要去捉魚摸蝦種菜,像挖葛根這種閒事他絕對不想去費工夫。
其實,我家房子西邊的菜園壩上有好些葛藤,綠色的葛葉子蔓延在菜園壩的水竹上,楓樹上,地面上……一片濃綠,透過葉子便能看見黃色的毛茸茸的葛藤。我猜想這底下肯定埋藏著一條粗大的葛根。也許是因為饞,抑或是埋藏在地下的葛根帶有某種神秘感,總之,我每天早晨都要去菜園裡看一看,摸一摸葛葉子,順著葛藤摸到接近地面的根部,並不能看出個所以然來。一個深秋的早晨,我赤著腳去菜園壩上察看葛根,腳下踩著軟軟的東西,低頭一看,竟是一條灰黑色的長蛇,跟我平常看到的葛根差不多粗。與常見的蛇相比,那應該算是一條大蛇了。我不記得自己有沒有尖叫,反正那條蛇沒有咬我。深秋的蛇失去了夏日的活力,趴在那裡一動不動。不明白那個季節蛇怎麼會在菜園壩上,而不去洞裡冬眠。如今回想起來,總覺得那件事不太真實。 我多次向父親吵鬧:「什麼時候把菜園壩上的葛根挖出來?」父親說:「想都別想。把葛根挖出來,菜園壩不就塌了麼?」後來修國道又修村道,把村道墊高了些,我們家菜園被徵了去,那些葛根就永遠埋藏在地下了,很是可惜。 大人很忙,小孩子則閒得很,下學回來,不是上山野就是下河玩。我家靠著山,放學沒事,去山上走幾圈是極平常的事。村裡幾個孩子年齡相差無幾,放學後相伴去山裡摘野山裡紅,野柿子,掐映山紅,打毛慄子,當然也包括挖葛根。其中挖葛根難度最大,葛根藏得很隱秘,有時遠遠見到綠色的藤蔓,卻找不到根之所在。順藤摸根,跋埂涉溝,要花好長時間。不走運時,找到最後,竟然發現葛根藏在一片刺叢中,雖心有不甘,也只能放棄。即便葛根只在尋常的山坡或山溝裡,也比較難挖,因為山裡的土壤較田地土壤要緊實得多,不容易鬆動,徒手挖是不可能的,小鏟子小刀也只能挖到土壤的淺表,幸運時,可能會得到葛根的幾條根須,大約有手指那麼粗,而葛根的主幹部分卻絲毫不能觸及。若是定意要去挖葛根,男孩子必會背一根鋤頭,使出最大的力氣,讓土壤鬆動,然後女孩子們七手八腳用鏟子小刀去扒,最後把一條葛根摳出來。大家拿著葛根去小溪邊乾淨,用刀切成若干份,就這樣生吃。生葛根洗淨之後外皮呈淡黃色,與土豆外皮顏色相似,切開後,有乳白色汁液滴出來。生吃,清香,有淡淡的甜味,夾著一絲辛味,隨後清涼的感覺漫上來,很舒服。
大約在我去廣州讀書那陣子,父親從收音機養生頻道得知葛根的藥用價值, 開始對挖葛根之事大發熱心。 那時他生活壓力小了些,一到秋冬季節,就背著鋤頭去山裡挖野生葛根。照著收音機裡說的,切成小塊,曬乾,收集起來,用來泡茶喝或者燉肉燉雞;把一部分葛根洗出澱粉,收集起來,炒肉或者做葛根粉甜湯。 據父親說,葛根粉製作起來很麻煩,一堆葛根洗不出幾斤粉。製作葛根粉時,先將葛根洗淨,剝皮,切塊,用機器碾碎,加水,再用過濾紗布過濾,像做豆漿一樣,把渣子倒掉,漿汁沉浸在乾淨的大桶裡,沉澱,倒去上面的清水,將漿糊狀的澱粉放進紗布中再度過濾,清水漏出,葛根粉都粘在紗布中,曬乾成粉。
近幾年每次回老家,父親讓我帶一些葛根粉,我若說不帶,他就說:「這是好東西,清涼去火的,你不見得能買到。現在市場賣的哪有自己做的這麼純的。」葛根粉父親除了給我,還要送一些給我兩個在上海工作的表姐,她們甚是喜歡,認為這是稀罕之物。 葛根粉怎麼吃呢? 我喜歡用葛根粉做甜湯。先把鍋裡的水燒開,用小碗盛一點葛根粉,用清水化開,倒進鍋裡的開水中,用大勺子不停的攪和以防止焦糊,鍋裡的湯逐漸變得粘稠,再添加一些葡萄乾和白砂糖或冰糖,關火,甜湯就做成了。葛根粉甜湯帶有葛根的清香,很好聞。葛根粉還可以做尋常澱粉之用。炒肉片或做紅燒排骨之類的,可以加點葛根粉裹起來醃著,然後再炒,會讓肉類的口感更鮮嫩。
這是爸爸去年在小姑媽家的後山坳裡挖的葛根。不太好看。
這是爸爸去年給我的,曬乾了的葛根片,燉肉燉雞時可以放幾片
如今葛根的價值已經被人們熟知,人工栽培的越來越多,也不算稀奇了。
本文無意於討論葛根的價值,免得像是在做廣告,我家既不種葛根,也不賣葛根。想了解葛根的,可以自己去查。
………… 本文完成於2017年9月2日,原創文章,謝絕轉載及其他用途。 謝謝閱讀,歡迎指正。
(全文完)
本文作者「沙侖」,現居上海,目前已發表了99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沙侖」關注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