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清明節主題教育活動材料

2023-09-22 00:05:55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清明又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1、蕩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蕩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2、蹴鞠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3、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4、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中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更多熱門活動文章推薦:

  5、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6、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並相傳至今。

  7、插柳

  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簷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清明節春風明媚,綠樹成蔭。人們在這一天踏青、掃墓、上墳。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戶戶門口插柳枝。這個習俗究竟從何而來呢?關於清明節有個傳說和宋代大詞人柳永有關。據說柳永生活放蕩常往來於花街柳巷之中。當時的歌妓無不愛其才華,並以受柳永青睞為榮。但因為生活不軌,柳永一生為仕途所不容,雖中過進士最後卻於襄陽貧困而亡。他的墓葬費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資的。每年清明節,歌女們都到他墳前插柳枝以示紀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習俗。其實這個習俗早在唐代就有了。唐人認為三月三在河邊祭祀時,頭戴柳枝可以擺脫毒蟲的傷害。宋元以後,清明節插柳的習俗非常盛行,人們踏青玩遊回來,在家門口插柳以避免蟲疫。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史籍典章的記載,清明節插柳總是與避免疾疫有關。春節氣候變暖,各種病菌開始繁殖,人們在醫療條件差的情況下只能寄希望於搖搖柳枝了。

  清明節的詩詞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也為後人留下了描寫清明節的著名詩句:南國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

  【宋】楊萬裡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宋】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江引·清明日出遊

  【明】王磐

  問西樓禁菸何處好?綠野晴天道。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摒棄陋習,文明祭祀

  清明時節,追憶親人,緬懷故人,是國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目,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因清明掃墓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也日益凸顯,關於文明祭祀的呼聲也愈來愈高。

  清明已經變得不再清明,念經布道,超度亡靈,燒冥幣,獻祭品,鞭炮齊鳴,滿天紙灰,封建迷信的祭掃行為又在危害社會。當街頭焚香、墳邊燒錢引發大火影響市容或燒毀森林的時候,當別墅、奔馳、小蜜甚至偉哥也成為祭祀用品的時候,當公車掃墓滋生腐敗的時候,當車水馬龍影響交通的時候,當煙塵繚繞汙染環境的時候,當頂禮膜拜助長迷信的時候,如此愚昧十足的所謂「孝悌」之舉,無疑是十足的鬧劇,而非隆重的紀念活動。

  祭奠先人的習俗無可厚非,但需要指出的是,清明習俗承載著厚重的中華文明,也積澱了許多陳規陋習。隨著時代的進步,在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今天,現代文明要求人們革除陋習,改革摒棄清明祭祀的舊方式、舊習慣,弘揚倡導新禮儀、新風尚,提倡祭奠習俗的文明。

  祭奠儀式不必拘泥於一種,更不必囿於陳規陋習,隨著人們文明祭奠亡者觀念的變化,新近出現的許多文明祭奠形式,用植樹、種花以及在祖先墓前獻一束獻花、放一曲音樂等方式來祭奠先人,都值得借鑑。網上祭掃從2000年出現第一家網上祭堂起,目前全國各地已有數十個網絡祭堂。逝者的音容笑貌保存在網上,悼念者隨時可訪問網上紀念館,獻一束鮮花、點一枝蠟燭、留一曲旋律,或在論壇上抒發自己的思念,新型綠色、安全環保,都不失為很好的祭掃方式。

  事實上,與其奢侈的祭奠亡靈,倒不如投入財物和溫暖給尚在的親人,這樣更多地體現了時代的人文關懷。我們要樹立厚養薄葬的新觀念,提倡老人在世時多孝敬,從儉辦喪事、搞祭祀,弘揚光大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鼓勵新的祭奠方式,提倡網上祭奠,為親人點一支紅燭,獻一束鮮花,放一首歌曲;不起墳冢,不立碑碣,不留標誌,提倡骨灰撒散,種植紀念樹;不焚燒祭品。

  當然,作為一種由來已久的習俗,清明祭祀時的一些陳規陋習根深蒂固,要得到徹底的改革,也需要一定的過程,是很難一蹴而就的。這就需要相關部門抓住清明節這一時機,廣泛開展殯葬改革宣傳活動,進一步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積極引導廣大群眾移風易俗,向封建的不文明行為告別。空喊「講文明」是不夠的,必須有切實的措施和行動,創設文明的環境,提供相關的保障,不斷探索文明的祭祀形式,營造推進殯葬改革的良好社會氛圍。要促進清明祭祀活動儘快走上文明軌道,至少各級領導幹部在清明祭祖時要以身作則,以實際行動來移風易俗,摒棄奢侈之風,制止不文明行為。同時,要充分發揮基層紅白事理事會群眾自治組織的作用,引導群眾破除封建迷信的喪葬陋俗,自覺進行殯葬習俗改革。此外,要集中力量,取締非法生產、銷售喪葬用品的廠店、攤點,銷毀封建迷信的喪葬用品,斷絕為陳規陋習推波助瀾的工具源頭。

  倡導文明祭祀、摒棄舊習,讓更多的人了解文明祭祀,讓更多的人掃除陳規陋習,讓更多的人選擇文明祭奠,需要你我的共同參與。




更多熱門活動文章推薦:

同类文章

度「慶國慶」主題活動簡報

  金風送爽,天高雲淡,在這個花果飄香的季節裡,我們迎來了祖國母親67歲的生日。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國慶節的活動簡報,希望對你有幫助。  20xx年度「慶國慶」主題活動簡報【篇1】  國慶節即將到來,國慶節前一周,龍山鎮中心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以多種多樣的方式,在教室裡開展了「我為祖國媽媽過生日

重陽節親子登山活動方案

  活動方案對具體將要進行的活動進行書面的計劃,對每個步驟的詳細分析,研究,以確定活動的順利,圓滿進行  重陽節親子登山活動方案【篇一】  活動主題:親子登山  活動時間:20xx年10月9日  活動地點:xx高榜山  活動目標:  1、讓孩子走入大自然,培養孩子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挑戰自我

建國67周年社區慶國慶主題活動簡報

  金秋十月我們迎來了祖國67歲華誕。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社區慶國慶的活動簡報,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1篇:社區慶國慶主題活動簡報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7周年,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社區內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豐富社區工作人員文化生活,20xx年9月28日,大理市鴛浦社區組織13名工

學校重陽節登山活動方案

  活動方案對具體將要進行的活動進行書面的計劃,對每個步驟的詳細分析,研究,以確定活動的順利,圓滿進行  學校重陽節登山活動方案【篇一】  10月2日是重陽節,為了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校德育處和少先隊大隊部將開展「念親恩、感親意、抒親情」——重陽節敬老活動。現將有關安排如下:  一、指

向國旗敬禮活動簡報

  在祖國母親即將迎來67歲華誕送上自己的祝福寄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下面請看為大家帶來的20xx年向國旗敬禮活動簡報,希望對你有幫助。  20xx年向國旗敬禮活動簡報【1】  9月26日上午,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7周年到來之際,由濰坊市文明辦、濰坊市教育局、共青團濰坊市委、濰坊市婦聯、濰坊市關

退休教師重陽節活動方案

活動方案對具體將要進行的活動進行書面的計劃,對每個步驟的詳細分析,研究,以確定活動的順利,圓滿進行  退休教師重陽節活動方案【篇一】  九九重陽,是我國傳統的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節日,在重陽節開展關心愛護退休教師活動已成為我校的一個傳統。我們的退休教師是學校的寶貴財富,為全面貫徹胡

小學向國旗敬禮活動簡報精選

  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7周年為契機,採取網上簽名寄語與網下教育實踐相結合方式,積極組織未成年人在網上表達熱愛祖國、祝福祖國的美好心聲。下面來看看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向國旗敬禮的活動簡報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20xx年小學向國旗敬禮活動簡報  9月28日上午八點,海寧市新倉中心小

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主題活動總結【推薦】

  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完成了震驚世界的長徵,開闢了中國革命繼往開來的光明道路,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下面網為大家帶來了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的活動總結,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主題活動總結  長徵是一部「英雄史詩」、是信念不朽的象徵、是不畏艱難險阻的遠徵

社區重陽節活動簡報

  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又來到了。你們社區舉辦了哪些活動呢?下面請看為大家帶來的社區重陽節活動簡報,希望對你有幫助。  20xx年社區重陽節活動簡報【一】  20xx年9月10日社區活動之「九九重陽節」正式開啟,在津灣廣場舉辦,此次活動由小朋友們帶領著自己的爺爺、奶奶、姥姥、

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活動總結

  開展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力弘揚長徵精神,傳承紅色基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下面請看為大家帶來的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活動總結,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1篇: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活動總結  20xx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為紀念這一重大革命歷史事件,北京市陸續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