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說華夏(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
2023-09-21 22:23:03 1
漢光武帝劉秀本是漢景帝後人,卻由於「推恩令」的緣故使得自己成為一介布衣。年少的劉秀既會種田,又能讀書,隨後在哥哥劉縯的帶領下,以恢復漢室為目標,加入了轟轟烈烈的反對王莽的起義浪潮。那麼,年少的劉秀有著怎樣不平凡的經歷?他們加入綠林軍後,與王莽大軍的作戰順利嗎?期待已久的漢光武帝劉秀終於出場了!人家出場很低調,之前沒有任何鋪墊,之後也沒有什麼渲染。人家只是一個農民,一個書生,一個騎著牛上戰場的士兵,一個被追著滿世界跑的通緝犯。當然,人家更是在低調中帶領兩萬人團滅王莽四十萬大軍,最終把分裂全國的各大軍閥一一擊破,人家更是建立了一個被後世稱為「儒學最盛,風化最美」的東漢王朝。
牛逼吧!不得不承認,起碼對我來說,這是最優秀的皇帝。可是,他的爺爺的爺爺的出生,卻是源自一場意外。
時光倒回到西漢初期休養生息的文景之治,來到漢景帝的時代。有一天,漢景帝喝多了酒,就跑去找一個叫程姬的妃子睡覺。可要命的是,程姬的大姨媽好巧不巧的跟漢景帝同時到來。為了不掃皇帝的雅興,程姬急中生智,把自己的一個侍女裝扮成自己,陪著皇帝睡了一晚。看樣子漢景帝是喝的有點多,上床就不認識女人,睡醒了才發現自己睡錯了人。可是漢景帝的播種能力的確很強大,一場一夜情過後,這個侍女竟然懷孕了,並且生了漢景帝的第五個皇子,取名叫劉發。漢景帝也沒必要去賴這個帳,就把這個侍女納為了妃,並將劉發封為長沙王。
後來我們所熟知的歷史中,就沒這個長沙王劉發啥事了。劉發的十弟劉徹在老媽王皇后和姑媽館陶公主的共同努力下,拿到了皇帝的繼承權,成為一代雄主漢武帝。劉發和他的後人們都很老實,起碼沒有像淮南王劉安一樣弄個謀反未遂而自殺。不過,老實人的結局也未必是完美的,因為漢武帝身邊有個大臣叫主父偃,他給漢武帝獻上「推恩令」,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禍亂西漢已久的諸侯問題。
在「推恩令」的強大作用下,與廣大諸侯王一樣,劉發的後人們就一代不如一代。劉發還是王爵,他的兒子劉買就成了侯爵,被封為舂陵節侯。劉買的兒子劉外直接降成了鬱林太守,劉外的兒子劉回則降成了巨鹿都尉,劉回的兒子劉欽,只落得一個南頓縣令。劉欽就是劉縯和劉秀的父親。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劉秀雖為漢室宗親,但是按照當時的繼承關係,劉秀跟皇帝兩個字是一毛錢關係都沒有的。
劉欽當個縣令就縣令吧,怎麼說也是劉氏國家公務員,起碼也要分塊土地啊,總比流落街頭的平民百姓要好,比如說一百多年後賣草鞋的那個。公元前6年臘月,劉欽收到了自己的新年禮物,夫人樊氏又給他生了第三個兒子。至於當時的情景,例如生劉秀的屋子甚至整個行宮(劉欽家地方太小,生孩子就跑去借用了漢武帝曾經用過的行宮)都被照得通明之類史官拍馬屁的記載就不用管了,每個皇帝,尤其是開國皇帝的出生,基本都是這麼個劇情。另外一個記載,是說劉秀出生時,劉欽家裡有一株小米長的非常有特色。劉欽就因此給這個兒子起了個名字,叫做劉秀,翻譯過來似乎是姓劉的好小米。
然而,劉秀的童年卻也不是這麼幸福。在劉秀九歲那年,父親劉欽就去世了,他和大哥劉縯只能到叔父劉良那裡寄養。不過劉良對這兩個侄子可是格外關照的,劉縯豪俠仗義,劉秀沉著冷靜,劉良就把這兄弟二人看作是未來他們這一支劉氏家族的頂梁柱。另一個壞消息在四年後傳來,皇帝不再姓劉,改姓王了。以前還能拿到一點劉氏家族補貼估計也沒了,而且自己這點土地看樣子很快也要被國有化。劉縯等人就有點坐不住了,開始考慮他們如何能為漢室江山做點什麼。於是,劉縯就開始散播家財,招納豪俠仗義之士,等時機成熟了好有所行動。
跟整天舞刀弄劍,咬牙切齒為劉氏江山鳴不平的大哥劉縯不同,小弟劉秀由於名字裡面自帶農民屬性,從小就是一個村裡的種田小能手。沒事幹就天天研究糧食如何能夠增產,還在後來那個鬧天災的時代,靠賣糧食賺了不少錢。看著小弟如此沉得住氣,大哥劉縯就笑話他像劉邦的二哥一樣無能,劉秀也只是一笑了之。
不過,王莽雖然篡奪了老劉家的權,可是有一件事情還是幫了劉秀的忙。前面說了,王莽為了得到儒生和知識分子的支持,花了很大的人力財力去興辦太學,宣傳禮樂教化。所以,在劉秀應該讀書的年齡,王莽來了一次全國高校(太學)大規模擴招,將太學生錄取人數增加到上萬人。這樣一來,本來打算當一輩子農民的劉秀就有了一個去首都長安學習進修的機會。而這一次奇特的求學經歷,對劉秀起到了三個重要的影響:一種文化,兩個理想,一群好友。
劉秀於公元14年去長安上太學,學習《尚書》的今文經學。啥意思呢,就是說你不但要懂得《尚書》,更要理論聯繫實際,宣傳君權神授,還能看得懂讖語。劉秀的學習成績非常好,這使得他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有文化的開國皇帝。同時,劉秀對今文經學的深入學習,也為他日後宣傳讖語文化,以及創立東漢儒學風氣奠定了基礎。
劉秀走出農村,來到首都,讓自己明白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當他路過新野時,在自己的二姐夫鄧晨家中遇到了當地頭號美女陰麗華。雖然陰麗華那時候才十三四歲,但是已經深深的迷住了劉秀。後來,劉秀在長安時,碰巧遇到了執金吾巡邏,那個陣勢也讓劉秀感到震驚,讓他對執金吾這份工作無比的羨慕,有點像當初劉邦遇到秦始皇巡遊,嘆息道「大丈夫當如是耳」的感覺。所以,劉秀在長安便有了自己的兩個人生理想: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當然,大家都知道後面的故事,劉秀靠著自己的努力,一不小心超額完成了任務。所以,人一定要有理想,萬一實現了呢?再萬一,超額完成了呢?
當然,隨著王莽的大學擴招工作,更多的年輕人有機會踏入了學校的大門,也就使得劉秀在長安認識了一些同窗好友,例如鄧禹,朱佑等。據說,劉秀去上學的時候沒帶足盤纏,他就跟這幾個同學一起創業,租個毛驢跑運輸,賺點外快來讀書。這幾個小夥子,將在不遠的未來一起合作,打造屬於這批年輕人的新世界。
不過,大學擴招的結果跟今天一樣,那就是只管學習,不包分配。大多數大學生面臨著「畢業就是失業」的現實問題。劉秀也不例外,讀了五年的書,大學一畢業,也沒在京城王莽政府找到個一官半職,只能捲鋪蓋回老家。老媽樊氏和大哥劉縯等人,一看大學生回來了,心心念念的期盼家裡的小弟能夠從其他方面有點出息。沒想到,劉秀把書本一扔,扛著鋤頭就去操持自己的老本行,繼續做一名優秀的農民。這可把劉縯氣壞了,我們供你讀書,不是讓你學種地的,何況你也不是農業大學畢業啊,難道忘記劉氏江山是怎麼被篡奪的嗎?
其實,劉秀並非沒有想法,尤其是在首都生活了幾年之後,他所看到的一切,跟早年自己在老家種田時知道的截然不同。這種經歷使得劉秀的思想更加成熟,也進一步激發了他皇室血脈中高貴的一面:還我大漢。只不過,他覺得時機尚未成熟,先讓其他人鬧著吧,自己看看再說。
劉秀不想行動,可是一則讖語卻逼著他不得不採取行動了。「劉秀當為天子」,這一句莫名其妙的謠言在長安流傳開來。不過,在當時大多數人看來,這則讖語跟在南陽種地的這個叫劉秀的農民一點都沾不上邊,大家都在懷疑劉向的兒子劉歆。這位中國古代的大數學家(這兄弟把圓周率推算到3.1547,只差0.013,這在兩千年前已經是很牛逼了),天文學家正在王莽手下任職。最關鍵的是,他在王莽篡位前給自己改了名,叫劉秀。不過,漢光武帝的名諱是要避開的,所有後人還是管他叫劉歆。王莽調查了半天,看這小子編書做學問有一套,咋看都不像個當天子的料,就沒再管這件事。
然而,王莽不在意,有人可就放在心上了。劉秀在長安學習的今文經學,其中就有對讖語的研究。當他來到新野的二姐夫鄧晨家裡時,鄧晨問起此事,大夥都覺得是劉歆。劉秀反問一句:大家問啥覺得這個劉秀不會是我呢?結果,周圍的人只把這當成了笑話。
留意讖語的可不僅劉秀一個,還有另一個宛城人李通。他得到的是另外一則讖語「劉氏復興,李氏輔之」,再結合「劉秀當為天子」,李通就在新野找到了劉秀。兩個人分析完讖語,再仔細分析了當今天下形勢,覺得王莽的改革已經盡失民心,天下已經大亂,是到了劉氏皇族復興漢室的時候了。於是劉秀和李通等人一拍即合:咱們反了吧!
可是,造反還沒開始,就出大事了。李通的老爹在朝廷做官,為了不連累老爹,李通派人給老爹傳信,讓他趕緊撤。沒想到這個過程中出了岔子,消息敗露,李通全家被抓,滿門抄斬,只有李通和弟弟李秩等人,由於在新野忙著跟劉秀商量對策而得以倖免。由於李通的謀反計劃被王莽知曉,劉秀自然也就牽扯在其中了。再不採取行動,劉秀和劉氏一族就會重蹈李通的覆轍。至此,劉秀已經別無選擇,立刻回家拉上大哥劉縯,準備扯旗造反。
劉縯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今天,自己那個沉著冷靜到可怕的小弟,終於走出了這一步。其實,不用劉秀來動員,劉縯那邊也準備的差不多了。公元22年,劉縯率領劉氏家族在舂陵起兵造反,與此同時,劉秀和李通在宛城,鄧晨在新野同時起兵相應。三支力量湊在一起,大約七八千人,號稱柱天都部,由劉縯統一指揮,目標就是復興劉氏江山,推翻王莽的新朝統治。
不過,看看劉縯的這支部隊,說白了就是地方地主武裝的兄弟連(家丁門客)加上親友團(親戚和親戚的親戚,例如姐夫鄧晨)。別說打仗,估計連殺人放火的事情也沒怎麼幹過,這可怎麼上戰場殺敵啊。正在此時,劉縯打聽到赫赫有名的綠林軍由於鬧瘟疫而分裂,其中重要的一支新市軍正在王匡和王鳳的帶領下在南陽一代活動。劉縯很快就派人找到了綠林軍中的另一位劉氏宗族劉玄,並通過劉玄與王鳳等人搭上了線。王鳳他們一聽說有人要投靠他們,很是高興。當他們得知這是以劉氏宗族為首的地方豪強武裝時,更讓他們有一種找到組織的感覺,因為跟這群人合作,綠林軍便有了「匡扶漢室」的名頭,而不再是一群打家劫舍的土匪。就這樣,劉縯的舂陵軍和王鳳的新市軍正式合併,一起為推翻王莽政權而戰鬥。
有著明確的動機,再加上強大的援軍,劉縯的舂陵軍士氣高昂,初戰告捷,拿下了幾座小縣城。不過,此時的舂陵軍只有士氣,不但沒有經驗,連作戰裝備都差的很多。大部分家丁和門客一開始都是拿著榔頭和棒子就上了戰場,而最為壯觀的是我們的小將劉秀,手拿大砍刀,騎著一頭水牛在隊伍裡慢慢悠悠的奔跑。大夥可以腦補一下這個畫面。有人說是當時沒有戰馬,劉秀不得不牽出陪著自己種地的大水牛來一起並肩作戰;也有人說劉秀高風亮節,把戰馬讓給了其他人,自己將就著騎牛上戰場。因此後世對劉秀也就有了「牛背上的皇帝」這樣的稱呼。後來,在攻打新野的戰鬥中,劉秀斬殺新野尉,搶得其戰馬,終於擺脫了騎著水牛打仗的尷尬局面。
連續幾場勝仗,帶來了兩個不同的反應。王莽意識到南陽的這一小股實力不太好對付,更不希望看到宛城這樣的重鎮落入起義軍之手,於是加強對宛城一代的軍事部署。與此同時,以劉縯為代表的舂陵軍將領們和綠林軍的將領們都被看似容易的勝利所迷惑,覺得新朝軍隊(我們簡稱新軍)不過如此,王莽政權很快就可以被推翻了。在這種敵我不同的意識形態下,新軍和起義軍在一個叫做小長安的地方交了手。
戰鬥當天,天降大霧。雖然劉縯在之前的幾場戰鬥中展現出了優異的指揮才能,但是這一次,他明顯失算了。南陽的新軍軍事統帥甄阜,梁丘賜等人好好的給起義軍上了一課。他們充分利用天氣(大霧)特點和地形優勢,通過設置伏兵,對起義軍進行了猛烈的反擊。起義軍敵不過新軍,大敗而歸,四處逃散,最終撤回到棘陽。劉秀策馬逃脫的過程中,他先是救起了自己的大姐,可是當他面對自己的二姐及其三個孩子的時候,再也沒有辦法帶上他們。二姐劉元催劉秀趕緊離開,自己和孩子們死在亂軍之中。除了二姐,劉秀的二哥劉仲也被殺,兄弟三人只剩他和大哥劉縯。鄧晨妻子(就是劉秀二姐劉元)和兒子們被殺後,全家就剩他一人。綠林軍中也有多為將領戰死。幸好舂陵軍的後援部隊及時守住了棘陽,使得起義軍尚有自己的立身之所,避免了全軍覆沒的慘劇。
王莽的新軍剛剛一發力,就把舂陵軍和綠林軍打的找不著北,一下子讓劉縯劉秀兄弟知道了現實的殘酷。同時,小長安之戰的慘敗讓綠林軍的將領們對新軍產生了畏懼的心理。他們意識到,原來新軍這麼厲害,看來咱們綠林軍估計真的幹不過他們,還是繼續回山裡挖野菜去吧。於是,王鳳等人就想與劉縯分家,一拍兩散。幸好此時,王常率領的綠林軍另外一支下江軍也路過此地。劉縯劉秀兄弟靠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終於說服了王常和下江軍的將領們,讓下江軍加入了他們。王鳳一看,老哥們王常也來了,似乎重新看到了希望,就打消了散夥的念頭。於是,綠林軍和舂陵軍在失敗後總結教訓,並重新燃起了鬥志。
起義軍的鬥志燃起來了,此時輕敵的卻變成了剛剛取勝的新軍。甄阜等人率領大軍渡過河水,拆掉橋梁,拿出一副不滅義軍誓不罷休的架勢。劉縯偵察到新軍的糧倉所在地,發現那裡並沒有重兵把守。於是,劉縯率領一支奇兵偷襲糧倉,斷絕了新軍的糧食來源。舂陵軍和綠林軍兩路夾擊,趁著新軍由於失去糧倉而軍心不穩的時機,擊敗新軍,並且幹掉了甄阜和梁丘賜。隨後,起義軍開始進攻宛城。這次他們遇到的是新軍大將嚴尤。嚴尤依仗著新軍人多勢眾,率軍在宛城附近與起義軍來了一次正面遭遇戰。士氣高漲的起義軍在劉縯的指揮下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愣是把之前未嘗敗績的嚴尤徹底擊潰,使得新軍不得不死守宛城。
連續的勝利,讓綠林軍看到了劉縯的軍事指揮能力,劉縯也開始自我膨脹,自稱柱天大將軍。綠林軍的首領們都覺得,此時應該建立自己的政權,立一個劉氏宗親為皇帝,從而可以以大漢的名義名正言順的對抗新軍,也可以增強起義軍的號召力。放眼望去,起義軍中的劉氏宗族,主要來自於舂陵軍,此時最有人氣的便是劉縯。然而,在王鳳等人看來,選這麼個能幹的傢伙做自己的首領,綠林軍的指揮權就全部交給劉縯了。他們並不想這麼做,於是,王鳳王匡以及幾個綠林軍的主要首領私下商議,決定擁立來自綠林軍的劉玄為皇帝。
這麼大個事情,也不能僅僅是綠林軍這幾個人說了算,起碼也要跟舂陵軍打個招呼啊。他們召回了正在前線指揮作戰的劉縯,告訴他說,同志們準備立個皇帝,候選人只有一個,那就是劉玄。劉縯心想,憑啥啊,之前的勝利主要是自己打下來的,跟劉玄一毛錢關係也沒有啊。但是,劉縯一個人不高興,卻左右不了人多勢眾的綠林軍將領的決定。在王鳳等人的逼迫下,劉縯只好屈服。於是公元23年初,綠林軍擁立劉玄為皇帝,仍然沿用大漢的國號,從此綠林和舂陵軍都成為漢軍。劉玄以「更始」為年號,因此後人稱劉玄為「更始帝」。至於劉縯嗎,封個大司徒就好了,再加上一個漢信侯,其他的就別想啦。對了,你還有個弟弟叫劉秀,那麼就封劉秀為太常偏將軍吧。
就這樣,辛苦半天的劉縯劉秀兄弟,贏得了戰爭,卻在自己人的內耗中成為了配角。然而,隨著起義軍建立政權,並已經嚴重威脅宛城這個非常重要的地方,身在長安的王莽實在坐不住了。他派出了自己的殺手鐧,新朝第一戰神王邑,並且集結新朝最強大的兵力,南下對抗漢軍。
一場惡戰即將來臨。剛剛建立的更始政權將要面臨最大的危機,同時,這也是上天給予劉秀最大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