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橛有幾種(什麼是金剛橛以一切威力)
2023-09-12 04:25:45 1
ཕུར་པའི་འཕྲིན་ལས་མཐུ་སྟོབས་ཆེ།
ཕྱོགས་བཞིའི་དགེ་བ་འདི་རྩེར་འཛོམས།
普巴事業具威力
四周善業聚尖底
——噶陀次旺諾布
(ཀཿ་ཐོག་ཚེ་དབང་ནོར་བུ་;1698-1755)
《木質金剛橛》,18世紀,私人藏品
木質金剛橛是最早的橛型
因不易保存
存世稀少
《供奉金剛橛》,15世紀,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此類較大的金剛橛一般用於神壇供奉
或者法會器具
《私人金剛橛》,18世紀,藏於E.G.Smith
此類便於攜帶(腰間)的金剛橛
被用於個體冥想和伏藏傳承中
《普巴金剛本尊金剛橛》,17世紀,藏於Wesley Halpert
此類完全呈現主尊的金剛橛頗為罕見
該組原本應有四個相似的金剛橛
是作為壇城供奉的法器
一. 喜馬拉雅南側的橛:實用之物
在過去關於橛(金剛橛)的討論中,其來源一直是一個難以用純粹物質史的角度來解答的問題;因為藏地關於「金剛橛起源」的討論已經超出了南亞本土的解釋範疇(因對其賦予神格而複雜化了)。如果我們將目光投向敦煌的古藏文文獻(如ITJ.173等),甚至是更早關於橛的南亞語境便會發現:橛(金剛橛)的產生與某種實用性的功能有著緊密的聯繫。
橛(कील;Kīla;ཕུར་པ་)的梵文原意為「楔子」或者「釘子」,通常在儀式類(如曼荼羅)和建築類(如鎮土地基)場景中出現(或在神話中鎮擊大地)。在不同的方位設置橛是為了劃清某種邊界,或通過掩埋橛(一般是不宜保存的木橛)來保護這一邊界不被各類力量所破壞。在此後的含義演變中,因為橛的實際功能從而延展出了「固定」和「準確」的含義。在南亞部分的宗教文本中(溼婆派和女神崇拜),為了標記「獨一無二的橛」從而使用了「獨橛」(कीलक;Kīlaka)這一詞彙。「獨橛」被用來激發咒語,並產生保護信仰者的力量。
《大鵬金翅鳥首金剛橛》
19世紀,私人藏品
藏文中的「橛」被稱為ཕུར་པ་(phur-pa)和ཕུར་བུ་(phur-bu);前者一般指作為神靈的金剛橛神(原意為「樁子」),後者最早指作為法器的金剛橛。在敦煌的古藏文文獻(如ITJ. 644等)中,這兩個詞彙都特指金剛橛神」,即普巴金剛(वज्रकील;Vajrakīla;རྡོ་རྗེ་ཕུར་པ་)。
另一個常見的詞彙是སེང་ལྡེང་གི་ཕུར་པ་(खदिरकील:佉陀羅橛)。以佉陀羅木製成的橛是南亞的各類文獻中最受青睞的橛型。堅硬無比的佉陀羅木是神靈喜愛的裝飾品和建築材料,其自身的特殊屬性可以被用來破壞敵人的心智並毀滅對方的身體。在ITJ.331等古藏文文獻中,佉陀羅橛可以救助喪失心智的人們。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橛的功能同樣出現在加德滿都谷地的民間信仰之中,而這一區域被認為是普巴金剛教法傳入藏區的源頭地帶。
《大黑天首木質金剛橛》,17世紀,私人藏品
二. 喜馬拉雅北側的橛:象徵之物
《忿怒金剛上師》,18世紀,紐約魯賓博物館
蓮花生大師的八種主要化身之一
蓮花生在加德滿都谷地的「揚勒協」(ཡང་ལེ་ཤོད་)
修行金剛橛教法
局部:手持金剛橛
《揚勒協山洞》,現代復原圖
藏地關於「金剛橛神」的崇拜可以追溯到關於蓮花生及其弟子們的傳記神話中,並在10世紀之後該崇拜得到了進一步的補充和發展。介於此前關於金剛橛的神格化描述與儀軌都與寧瑪派有關,因此一部分其他教派的學者(尤其是南亞派)對「普巴金剛教法」的正統性產生了懷疑。公元11世紀的吐蕃王族學者希瓦維(ཞི་བ་འོད་)認為金剛橛神的出現是由本土派塑造的結果(源於本土宗教),此種說法流傳頗廣。到了13世紀,薩迦班智達(ས་སྐྱ་པཎྜི་ཏ་ཀུན་དགའ་རྒྱལ་མཚན་;1182-1251)率先發現了關於普巴金剛教法的原始文獻(並不完整),並將其翻譯成藏文。至此,關於「普巴金剛教法」正統性的爭論也暫時告一段落。
《努欽桑結益西》,19世紀,雪謙檔案館
作為蓮花生大師最重要的弟子之一
努欽桑結益西(གནུབས་ཆེན་སངས་རྒྱས་ཡེ་ཤེས་)
曾將金剛橛插入巖壁之中
來證明自身修行的成就
《白吉旺久》,19世紀,雪謙檔案館
一直陪伴蓮花生大師左右的
白吉旺久(དཔལ་གྱི་དབང་ཕྱུག་)
利用金剛橛來戰勝敵魔
早期的普巴金剛傳承出現在寧瑪派和薩迦派之中(兩派的傳承差別較大),其被認為是金剛薩埵和金剛手菩薩的憤怒身,屬於無上瑜伽部。寧瑪派高僧索多巴·洛追堅贊(སོག་བཟློག་པ་བློ་གྲོས་རྒྱལ་མཚན་;1552-1624)完成了有關普巴金剛教法的歷史著作,該書例舉了多個關於該神靈的起源神話並進行了具體分析。到了18世紀,伏藏主吉美林巴(འཇིགས་མེད་གླིང་པ་;1729-1798)系統整理了關於普巴金剛續(རྡོ་རྗེ་ཕུར་པའི་རྒྱུད་)的經典,並增加了多種相關儀軌。此後關於普巴金剛的集大成之作,莫過於第一世蔣貢康珠仁波切(ཀོང་སྤྲུལ༠༡ཡོན་ཏན་རྒྱ་མཚོ་;1813-1899)所著的關於薩迦班智達所譯典籍的注釋和說明。
《吉祥普巴金剛源流神奇海浪》
索多巴·洛追堅贊所著
《吉祥普巴金剛續本節選釋要》
第一世蔣貢康珠仁波切所著
《第一世多吉扎日增》,19世紀
紐約魯賓博物館
第一世多吉扎日增俄珠堅贊
(རྡོ་རྗེ་བྲག་རིག་འཛིན༠༡དངོས་གྲུབ་རྒྱལ་མཚན་;1337-1409)
8歲開始修行普巴金剛教法
52歲時(1389年)將蓮花生大師的金剛橛
「降三世魔」(སྲིད་གསུམ་བདུད་འདུལ་)༷賜予
當時的貢唐國王
局部:供桌中央為「降三世魔」金剛橛
金剛橛下面為魔俑像裝飾的三角座
苯教中一般將普巴神歸入到五位怒神,即「神居五尊」(གསས་མཁར་མཆོག་ལྔ་)之一。苯教關於普巴教法的典籍數量完全不亞於藏傳佛教的各個教派,且形成了獨特的神靈屬性和運用場景。在苯教關於普巴神的相關神話中,為了制伏施惡的王弟。國王的長子達拉美巴(སྟག་ལ་མེ་འབར་)祈求普巴神給予他鎮壓王弟的力量和工具。
《苯教普巴神》,17世紀
紐約魯賓博物館
局部:伏藏師庫擦達威
生活在公元11世紀的庫擦達威(ཁུ་ཚ་ཟླ་འོད་)
發掘出了著名的《普巴金剛九續》
三. 造型與含義:金剛橛相關的五問
一. 不同材質的橛是否有不同的作用?
不同材質的橛的確具有不同的實際效果。早期使用的橛以木橛為主,其常被運用於壇城布置與建築典禮中,但不易保存。鐵製的橛被認為是武器,可以殺死各類敵魔。天鐵(གནམ་ལྕགས་;即隕鐵)所制的橛被認為是具有「霹靂」之力的,可流傳的本尊器具。骨制的橛常被用來施加黑巫術。珍寶類材質的橛(如水晶和犀角等)一般用於供奉上師和寺院。雖然不同材質的橛具有一些不同的作用;但整體而言,都表堅不可摧和威猛無比之意,可以用於驅魔,法舞和調控天氣等特殊場合。
二. 具有橛型下身的神靈都是金剛橛神嗎?
首先,傳統薩迦派和寧瑪派的主要金剛橛神有十幾種,其中不僅有下身橛型的金剛橛神(如伏藏傳統);還有四足三面的金剛橛神,如薩迦派的金剛橛神多吉勳努(རྡོ་རྗེ་གཞོན་ནུ་)。其次,下身為橛型的神靈也不都是金剛橛神。作為蓮花生大士化身的普巴忿怒上師(གུ་རུ་དྲག་ཕུར་)就不能算是金剛橛神。
《金剛橛神多吉勳努》,17世紀
布魯克林藝術博物館
局部:五位上師
居中的是蓮花生大士
而兩側和下方為薩迦派五祖
《普巴忿怒上師》,17世紀
紐約魯賓博物館
局部:九頭黑蠍子
九頭蠍子揭示了金剛橛密法
蠍子可以刺穿敵魔的身軀
局部:白瑪噶布
竹巴噶舉上師白瑪噶布
(པད་མ་དཀར་པོ་:1527-1592)
發掘了關於該神靈的教法寶藏
三. 金剛橛頂的怒神首都象徵什麼?
雖然在具體的鍛造過程中,因材料和儀軌的差別,不同形式的金剛橛頂的怒神首稍有不同。但根據寧瑪派,薩迦派和噶舉派各宗教文本中的記載:金剛橛頂的怒神首一般有三個,分別代表甘露明王(中-藍-意),大威德金剛(左-白-身)和馬頭明王(右-紅-語)。怒神三首分別象徵佛教語境下痴,嗔和貪的斷滅。除了一般的金剛橛頂的怒神首外,根據金剛橛使用的場景不同,還有各類佛教生靈首的金剛橛(比較常見的是大鵬金翅鳥首)。
《馬頭明王首金剛橛》
14世紀
私人藏品
《豹首具翼金剛橛》,17世紀
私人藏品
它是作為主神的部從
四. 金剛橛神靈背後的羽翼是何含義?
在早期的南亞傳統中,金剛橛便有調控天氣和降伏地界生物(如龍族)的作用。金剛橛法器和金剛橛神靈背後的羽翼屬於大鵬金翅鳥,而大鵬金翅鳥是龍族的天敵。龍族常常引發各類生理(如麻風等)和心理(擾亂修行者的心智)的痛苦,金剛橛通過威猛刺穿便可以平息此類痛苦。
五. 金剛橛的造型有著怎樣的象徵含義?
金剛橛的把柄象徵智慧,而橛身象徵方便。三面橛身常用火焰裝飾,象徵一切斷滅與空性特質;而三面橛身又在部分語境下對應了橛頂三首所具有的「滅三毒」含義。在金剛橛神手中轉動的「須彌山金剛橛」中,火焰以實體的形式出現。金剛橛不僅刺穿敵魔,還將其燃燒成灰塵而不復存在。橛身一般是從摩羯(海洋威力)的口中而出,並有龍族垂下貼附橛身。
《三首鍍金鐵質金剛橛》
明永樂宮造
私人藏品
局部:橛身
局部:金剛橛把柄
中間的蓮花瓣橛杆
象徵菩提心露和密宗脈輪
軸心上下各有紐結環繞
原為纏繞橛身的彩線
現以此區分色界與欲界
以一切威力 破一切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