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夏夢的故事(金庸最愛夏夢夏夢說)
2023-09-12 18:14:59 1
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長得像夏夢才名不虛傳。
生活中的夏夢真美,其豔光照得我為之目眩;銀幕上的夏夢更美,明星的風採觀之就使我加快心跳,魂兒為之勾去。——金庸
一生光影夢,絕代有佳人。
此人只應天上有。她驚豔了歲月,卻寧願見好就收。如今夢醒燈滅,只留熒幕上的倩影依舊。
上世紀50年代起,夏夢在香港從演17年,演過近多部電影,刻畫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無論是端莊優雅的大家閨秀,還是清純可人的鄰家姑娘,都被夏夢演繹的淋漓盡致。
夏夢是香港最大的左派電影長城公司的當家花旦,是許多香港影迷心中的大明星。
她不但容貌清麗,身材修長,氣質高雅,而且寫得一手好字與好文。
她是金庸的夢中情人。在金庸的作品中,處處有夏夢的影子。比如王語嫣出場,有很多金庸的讀者認為,只有夏夢能擔得起這份詩情畫意。
一代佳人夏夢,不乏追求者和愛慕者,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金庸,似乎是貼在夏夢身上一輩子的標籤。金庸單戀夏夢,上世紀80年代一直在香港坊間流傳。到了90年代,隨著金庸作品的廣為流傳,這個說法也是金庸公開的秘密。
2014年,已經81歲的夏夢,從香港到上海參加「夏夢電影展」。在活動現場,夏夢風採絕倫。但發言不多。她生性寡言。有記者問到關於金庸的那些問題,夏夢很明確地說:
我的生活,與金庸無關。
八卦故事都是別人的,夏夢有自己的人生。
一夏夢出生富裕:
在那個沒有修圖和濾鏡的年代,除了讓人驚豔的絕世容顏,許多人不知道夏夢用她的智慧走出了一個完美的人生。
在有東方巴黎之稱的上海,1933年2月16日楊家迎來了第一個孩子,是位千金。
楊家在蘇州是個大家族,起始於明末進士楊敬宇,1850年後,這支大家族由蘇州遷往上海,開枝散葉,成為舊上海舉足輕重的紳商階層。這也是那個年代,上海大資產階級的典型:
出身江南望族,前朝有功名傍身,在地方上有大量土地和產業,又在晚清社會歷史變革之時抓住機會,躋身十裡洋場,將祖上積累的資源轉化為近代工商業資本,成為新時代的商業新貴。
在這樣富裕的家庭裡,楊濛長大了。1945年她和妹妹楊潔考入了上海中西女中。
從這裡畢業的校友很多,最知名的當屬宋家三姐妹。
在學校,楊濛愛上了莎士比亞的作品。她愛看話劇也愛看電影。這些為她日後從事演藝事業打下了基礎。
後來人們問她,你最喜歡莎士比亞的哪部作品時,夏夢幽默起來,她說反正不會是《仲夏夜之夢》,因為當初夏夢的藝名就取自這句話。
少女時期的夏夢基本上沒有什麼煩心事,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小姑娘會成為將來時尚界的璀璨星光。
1947年國民黨通貨膨脹,貨幣貶值,100元只能買盒火柴。
這一年,夏夢隨家人遷居香港。
二 事業有成:
1949年,香港逐漸取代上海,成為主要的華語電影生產基地。
1950年由毛妹介紹,楊濛加盟演藝圈,籤約香港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在長城主演電影《禁婚記》嶄露頭角。
17歲那年,我參觀了一次攝影廠之後,對電影忽然增加了興趣。平時在學校,在家庭裡,我並不是最愛看電影的一種人,也就是不能算作影迷的。可是我看過攝影製片廠的情形,我開始覺得電影是一種使人興奮的工作。我不知道為什麼自小就愛好戲劇,我總覺得我要演戲,戲劇這一行最能表達多方面的人生。我早就有個期望,我希望我將來能專門研讀戲劇,並且希望有機會扮演各種不同的人生,但是希望是希望罷了,我沒有想到這眼前,突然的實現了。
驚喜來了。楊濛改成了夏夢。
1954年夏夢在電影《都會交響曲》飾演蘭絲,並在同年的電影《姊妹曲》中飾演女主角陸黛妮,此後她成為香港左翼國語電影公司的臺柱,並與石慧,陳思思並稱「長城三公主」。
1956年,夏夢入鳳凰影業公司,同時她也為長城公司拍片。
1957年,由金庸為她量身製作的古裝片《絕代佳人》獲得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榮譽獎。
1959年,由《長城畫報》主辦的「香港國語片十大明星」選舉,夏夢名列第一。
1960年,夏夢首次反串演出,在越劇戲曲片《王老虎搶親》出演周文賓。同年她主演的古裝悲劇片《同命鴛鴦》在香港國際電影節備受讚賞。
1962年夏夢主演越劇戲曲片《三看御妹劉金定》,為演好此片,她親自到上海越劇院拜師學習。
20世紀60年代後期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影業公司遭受巨大損失。因此,1966年主演《迎春花》後夏夢宣布息影。1967年,夏夢告別了從影17年的生活,告別了香港,舉家移民去了加拿大定居。
夏夢在長城共主演影片18部,在鳳凰影業的十年間共為鳳凰出演影片10部。
三 感情不拖泥帶水:
據說金庸和夏夢的唯一一次約會,是在一間咖啡館,在幽幽燭光和柔柔音樂營造的詩意氛圍中,金庸借著酒意,鼓起勇氣向心目中的女神表白了愛意。
夏夢當時的回覆是:非常敬重金庸的人品,喜歡他的才華,只可惜「愛使」已遲到了一步,感嘆「恨不相逢未嫁時」了。
因為她的為人,是絕不願去傷害自己夫君的,請求金庸能格外原諒她。
1950年,年僅17歲的夏夢和當時26歲的大明星岑範共同主演了電影《禁婚記》,從此一舉成名。而兩個年輕人彼此吸引,相愛相知,難解難分。
1951年9月,岑範決定回到內地,參加新中國電影事業;夏夢不顧自己全家都已移居香港,決定和他回內地發展。豈知長城電影公司不想再失去另一根臺柱,故意拖延不辦夏夢的通行證。夏夢前後給岑範發了多封長信,傾訴衷腸,而岑範的回信卻都被有心人扣下,夏夢全都沒有收到。
夏夢苦等了岑範3年,杳無音訊,甚至還有岑範已經在內地結婚的謠言。她以為岑範變心,自己被拋棄了,自然失望傷心。而做紡織生意的青年商人林葆誠也和金庸一樣,是夏夢的影迷,一直對她十分傾慕,在現場觀看夏夢拍攝的《姊妹曲》時,毛遂自薦出任一個教師身份的群眾角色,因而加入劇組,得與夏夢相識。
林葆誠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相貌英俊,愛好藝術,舉止優雅,學識不凡。他的關心令當時正心灰意冷的夏夢走出陰霾。夏夢很快答應了他的求婚。
身邊追求者眾多,為什麼是林葆誠?夏夢曾說:
旁人總愛恭維人家,尤其是對自己追求的對象,可是亞林(林葆誠)就沒有這一套。他直腸直肚,有一句說一句,我就喜歡這樣的性格。比方,我演的戲有什麼不對,旁人一定不肯說我演得不好,但是他卻肯老老實實地對我提意見,一點也不加保留。我的衣飾或者化妝,旁人一定說我非常漂亮,但他卻常常直接地說自己的意見。
夏夢在香港成婚定居後,長城公司不再作梗,讓夏夢得以前往內地。夏夢幾經打探,終於知道了岑範的下落。此後,二人以兄妹相處,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夏夢還給岑哥寄花生油。很遺憾,不肯將就的岑哥終身未娶。
1957年,金庸毅然離開《大公報》,加入夏夢所屬的長城電影公司,當了一名薪水只有二百八十元的編劇。他笑談道:
當年唐伯虎愛上了一個豪門的丫環秋香,為了接近她,不惜賣身為奴入豪門,我金庸與之相比還差得遠呢。
雖然薪水微薄,但是能真正近距離接觸到心中女神,與之共此時。自比點秋香的唐伯虎的金庸,無疑是快樂的。
有一次夏夢開玩笑戲稱他為「姚家阿姨」,金庸為此起了一個鮮為人知的筆名「姚嘉衣」,在報紙上開了個影評專欄「姚嘉衣專欄」,當時也膾炙人口。
此時的金庸愛的卑微。天天做夢娶夏夢。挖空心思,還是空。金庸為什麼不得手?可以從另一個才子身上得到答案:
胡因夢嫁給李敖還不到一星期,她就遭遇了封殺,一夜之間,從明星淪為主婦。胡因夢回憶:「在我最不安、最不知何去何從時,李敖沒能成為我想像中的救贖者。」 1980年8月28日,李敖和胡因夢籤了離婚協議,這段婚姻只維持了115天。
部分才子是這樣的一群生物:最有情,也最無情,最熱情,也最冷漠,最感性,也最理性,風流才子鐵打的愛情裡,永遠都不缺流水的美女。李敖的風流,他自己也頗為得意:「不同階段,追求女孩的態度各不相同。我在50歲以前看到女孩子立刻下手。」
如果金庸三婚娶了夏夢,美夢成真。不知二人能否白頭偕老?可惜金庸永遠沒有這個機會。即使林葆誠渣了,夏夢回歸單身,那她會投入岑範的懷抱。
孤憤亦出名家,在夏夢處碰了毫無轉圜的釘子,金庸終於離開了長城公司,將寫稿所得的全部身家8萬港幣全部拿出,孤注一擲辦《明報》,踏上和夏夢夫君林葆誠先生一樣的商人之路。
因為有了夏夢的完美,所以我們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才能擁有百看不厭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先生心中有夏夢,筆下佳人如泉湧!——在此,我代表金庸迷感謝美人夏夢。
四 晚年優雅:
1969年夏夢從加拿大返港,並與夫婿經營製衣廠,他們相處幾十年,彼此相互信任。
夏夢於1979年被邀出席全國文代會,隨後與朋友合股創辦「青鳥電影製片有限公司」,擔任總監製,重返了她闊別將近十年的電影圈。開山之作是有關越南題材的《投奔怒海》。影片於1982年上映後,一舉奪得了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影片、導演、編劇、美術指導等多項榮譽。
夏夢1984年監製的《似水流年》獲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
從演員到監製的完美轉變,也讓更多人看到了夏夢的識人之才,夏夢的容貌也在似水流年中老去。
她生性低調,好靜,極少出現在公眾面前。許多影迷都以為,見到夏夢基本上是人生的一種奢望。在夏夢從影65周年之際,2014年4月18日,81歲的她,卻神奇的出現在了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紅毯上——依然是那樣的高貴典雅。
五 美人落幕:
2016年10月30日,這位金庸的女神離開了人間,享年83歲。
出生富貴,成長順遂,愛情滋潤,事業豐碩,家庭幸福,有兒有女還高壽,夏夢的一生堪稱完美!
而兩年之後的同月同日——10月30日,94歲的金庸也駕鶴西去。
不求同月同日生,但求同月同日死,冥冥之中的巧合,讓人不禁感嘆,金大俠到頭來,依然是個情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