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近體詩格律(什麼是近體詩什麼是古體詩)
2023-09-14 05:10:35 4
前言看評論裡有一些朋友不是太清楚什麼是格律詩,近體詩和古體詩有什麼區別?還有人問什麼是新格律派?如果這些搞不明白的話,很容易把詩詞搞成一鍋粥,平仄、格律、對仗什麼的就更搞不清楚了。
老街按照時間的順序簡單說一說,古體詩、近體詩、格律詩、新格律派到底是怎麼回事?
古體詩也叫做「古風」。我們習慣於把民國以前的詩叫做「古詩」或「古詩詞」,廣義上說的「古詩」叫做舊體詩,舊體詩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兩種。
為了避免混淆,我們「古風」或者狹義的「古詩」稱為古體詩,這是相對於近體詩來說的。在唐朝詩人吳兢的《樂府古題要解》中,還把「古詩」稱之為「古詞」:
《江南曲》古詞云:"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扯得有點遠了,簡單來說,古體詩就是「非格律詩」,按照時間可以分兩種,一種是格律詩出現以前的古體詩,一種是格律詩出現以後的古體詩。
1、格律詩以前的古體詩
下面會說道格律詩出現的時間是在齊梁時期,這以前的詩人不知平仄四聲,因此也不存在格律的講究,所以以前的詩統稱為古體詩。
詩經、楚辭、漢樂府、古詩十九首、魏晉詩歌都是古體詩,一直到齊永明之前所有的詩都是古體詩。無論是詩經的四言詩(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漢樂府的雜言詩(悵欲悲,盎中無鬥米儲)、十九首的五言詩(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曹丕的七言詩(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等,都是古體詩。
唐朝人所說的漢魏到劉宋時期的「古詩」,又有古調詩、格詩的稱呼,指不講究聲律,音調自然的詩歌。
2、格律詩以後的古體詩
格律詩出現以後,有人喜歡寫格律詩,有人喜歡寫古體詩,例如李賀、李白的古體詩作品都好于格律詩。這個階段的古體詩有什麼特點呢?
這時的個別古體詩有了格律化的因素,甚至用格律詩的句式寫古體詩,例如白居易的長恨歌裡就有標準的律句: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中仄平
也有一些詩人特意避免使用「律句」,例如杜甫《瘦馬行》: 驊騮不慣不得將,平平仄仄仄仄平。
二、近體詩和格律詩
近體詩也叫今體詩,近體詩就是格律詩,所謂近體是相對於古體詩來說的。其實「格詩」還不同於「律詩」,格詩是指氣格高古的古體詩,但是後人把律詩直接就叫做「格律詩」了。
格律詩的出現始於南北朝的齊永明體,沈約等人的四聲理論風靡大江南北,詩歌中四聲平仄的引入誕生了初期的格律詩。
初唐以前的格律詩已經有了平仄、對仗、押平聲韻的習慣,在初唐上官儀時期,黏連的規則也被接受,在杜審言、沈佺期、宋之問的時期基本成熟。
不過喜歡古體詩的人對沈約不以為然,例如大詩人李白說過:
「梁陳以來,豔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復古道,非我而誰歟?」
因為格律詩在唐高宗時期被科舉考試所採用,所以讀書人必須學習格律詩的創作,即使是不願意受到羈絆的李白也有大量的優秀格律詩傳世。
三、格律詩的四要素
格律詩有四個要求符合標準才能成為合格的格律詩,平仄、對仗、押韻、黏連。簡單說,格律詩就是把四種平仄協調的句式,按照對仗、黏連的規則組合成三種:四句(絕句)、八句(五七律)、排律(八句以上)。格律詩基本是五言和七言兩種,有極少的六言(有點爭議),沒有雜言詩。另外押韻必須平聲韻。
關於這四個要求的細節可以看看這兩篇文章《十分鐘說明白 學習詩詞創作不可不知的格律詩進化過程》、《律詩四式讓您半小時學會格律 老街味道》。複製文章題目,百度搜索即可。
四種基本句式是:
1.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
2.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
3.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
4.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
七言詩就是五言前面加相反的平仄,例如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七言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加【】表示可平可仄。搞不懂平仄?可以看看我的上一篇文章《詩詞創作不可不知 「平仄」是什麼意思?》。
四、如何區分古體詩與近體詩?
杜甫的《望嶽》是古體詩,《春望》是近體詩,下面來分析一下辨別的方法。
古體詩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近體詩《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第一看押韻,望嶽押韻是仄聲,了、曉、鳥、小,近體詩一定是押平聲韻,所以望嶽是古體詩;另外近體詩押韻除了首句外,不可以用鄰韻,必須一韻到底,可以看看《詩詞創作一定要學習 10分鐘搞懂鄰韻通押那些事》。
第二看句式,是不是律句,岱宗夫如何,仄平平平平,這不是近體詩的句式。如果有一句不是近體詩的句式,整首詩都是古體詩。
第三看黏連,《春望》的第二句第二字「春」是平,第三句的第二字「時」也是平聲;第四句第二字「別」是仄聲,第五句第二字「火」是仄聲;要麼同時平要麼同時仄,這就是黏連,否則叫做失黏,就不是標準的格律詩。
第四看對仗,標準的格律詩中,絕句不需要對仗,八句以上的格律詩無論中間多少聯,都需要對仗,例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四種要求全部做到,才算是標準的格律詩。
五、不合律的格律詩
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提到過半古半律的格律詩,例如崔顥的《黃鶴樓》上半首完全是古體詩,下半首是格律詩。李白的《夜泊牛渚懷古》通篇不對仗,韋應物的《滁州西澗》二三句失黏。
永明體到初盛唐詩中有不少這樣的情況,不過盛唐以後格律詩相對嚴格得多,關於不合律的格律詩可以看看《學習詩詞不可不知的秘密 藏在《唐詩三百首》裡的12種奇怪的律詩》。
另外科舉考試中,對于格律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上面這些詩出現在考場上就可能直接出局了,我們可以看看下面這首試帖詩: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上面這首排律是錢起的《湘靈鼓瑟》,首尾二聯以外都要對仗,押平聲九青韻,大家還可以看看黏連,一處不敢犯錯誤。
結語
說了半天沒有說什麼是新格律派,新格律派是指的新詩,與舊體詩無關。五四運動以後的新詩有格律與非格律之爭,聞一多提出了「三美」的理論,就是所謂新格律派。這裡就不細說了。
作詩時用不用格律是詩人的自由,無論近體詩還是古體詩都有流傳千古的佳作。但格律是學習詩詞的基本功,這是古代讀書人的啟蒙教育。隋朝以後的古人中,沒有不懂格律的詩人。
@老街味道
詩詞創作不可不知 「平仄」是什麼意思?
學習詩詞不可不知的秘密 藏在《唐詩三百首》裡的12種奇怪的律詩律詩四式讓您半小時學會格律 老街味道
十分鐘說明白 學習詩詞創作不可不知的格律詩進化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