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班級的建設(特色班級的建設)
2023-09-19 09:13:37 2
特色班級的建設?一、特色班級的涵義所謂特色,《辭典》上的解釋就是「事物所表現的獨特的色彩、風格等,是一個事物或一種事物顯著區別於其他事物的風格、形式,是由事物賴以產生和發展的特定的具體的環境因素所決定的,是其所屬事物獨有的」特色不是特長,特長是特有的專長,比如說藝術、體育、科技等等專長,而特色卻具有文化價值的概念,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特色班級的建設?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特色班級的建設
一、特色班級的涵義
所謂特色,《辭典》上的解釋就是「事物所表現的獨特的色彩、風格等,是一個事物或一種事物顯著區別於其他事物的風格、形式,是由事物賴以產生和發展的特定的具體的環境因素所決定的,是其所屬事物獨有的」。特色不是特長,特長是特有的專長,比如說藝術、體育、科技等等專長,而特色卻具有文化價值的概念。
特色班級意即一個班級所表現的獨特的氣質和風貌,不僅指班容班貌的布置,而且還包含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學生的精神面貌、班風、學風、團隊精神、合作意識等方面。「特色班級」與「班級特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班級特色」,即班級的個別或某些強項或優勢,學生某專項技能上的發展,更多注重的是知識層面和技術層面;特色班級所追求的是文化和精神層面的發展,某種意義上也就是價值觀的發展。班級特色是創建特色班級的初級階段。班級特色必須經歷內涵的發展與培育,形成滲透於整個班級的、為這個班級所特有的文化模式,成為班級積極向上的精神動力,這才形成為「特色班級」。也就是說,「特色班級」是班級創建特色的高級階段。
二、特色班級建設的意義
1、落實「生活德育」,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學校德育存在著「課程德育」、「活動德育」、「生活德育」三種基本形態。課程德育和活動德育做得非常成功,可是德育效果還是不明顯。學校每次大型活動學生能注重禮儀,注重文明禮貌、講衛生,可是大型活動一去,學生又變回了原型。探究這種現狀的內在原因,歸根結底是我們的德育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學生在學校領域的「生活德育」,是以學生在班級中的日常生活為主要內容的,如常規儀式、課間活動、課堂活動、就餐就寢等等。作為學生生活時空而存在的班級,對學生的生命成長具有重要的價值。但是由於研究的缺乏和應試教育的影響,班級日常生活的豐富的育人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認識和發揮,課程德育與活動德育很多時候是以「按部就班」和「應景做秀」的方式進行,游離於班級日常生活之外,處於「懸浮」狀態,這是德育實效性不強的主要原因之一。
進行特色班級建設,就是回歸學生日常生活,改造學生的日常生活,讓學生在班級生活中形成積極、健康的精神和價值取向,形成合理的行為方式與思維方式;在與他人、集體的積極作用中,形成合理的個體與群體、社會的關係,從而在今後的社會生活中更好地生活與發展。進行特色班級建設,就是「以班為本」,落實「生活德育」,用「生活德育」整合「課程德育」和「活動德育」,切實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2、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成人
培養有獨特個性的全面發展的人是當代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共同價值取向,是在教育現狀和實踐、反思的基礎上做出的抉擇,是社會發展對教育要求的現實反映。我們正在實施的課程改革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培養具有獨特個性的、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長期以來,我們高度統一的教育模式,側重於培養學生的共性,卻嚴重忽視了學生個性成長的特點。我們的班級管理側重於「管」學生,學生老老實實、唯唯諾諾,不調皮不搗蛋不扣班分,班主任就算是盡到了自己的職責。作為孩子的天性「自由、遊戲、探索」被剝奪,學生的個性張揚不起來,學生的潛能也得不到有效的開發。
學生個性發展的主渠道來源於班級。以創建特色班級為平臺,突出發展學生的特長,讓每一個學生學有所長、學有所精,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著力營造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的全新教育空間,著力營造輕鬆和諧的育人氛圍,能夠促進學生個性全面和諧發展,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3、提高班級管理水平,以「文化育人」
特色班級的創建,不僅賦予孩子們成長的精神食糧,而且也是班主任教師突破常規工作方法,尋找班級管理新思路和新突破口的有益嘗試。特色是文化,特色班級的主旨是班級文化。「以文化人」,是班級管理的最高層次,其本質是以人為本,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通過共同價值觀的培育,在班級內部營造一種健康和諧的文化氛圍,使全體成員的身心能夠融入到班級中來,變被動管理為自我約束,使學生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和共同的行為規範。
文化育人的特點是潤物無聲,通過對學生的精神滋養,變學生被動接受為自覺自愿的行為。班主任老師不是「管」人,而是「育」人,班級文化融入學生日常行為的點點滴滴。當班級文化的精神內涵被挖掘、被提煉,並被班級成員所認同、理解和執行,它就會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來溝通班級成員,滲透於每位班級成員的心靈,從而形成強大的班級凝聚力。它使班級的每位成員不知不覺地選擇它、靠攏它,並在這個特定的文化氛圍薰陶和浸潤下逐步形成優秀的品質。創建特色班級,班主任能夠從繁雜的事務中解脫出來,一改過去那種「無序、被動、應付」狀態,切實增強了班級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發揮班主任的主體作用,促進班主任的專業化成長
當前,學術型教師、專業型教師已經引領教育界的潮流,班主任專業化的呼聲也日益高漲。班主任參與特色班級建設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行動研究的過程。特色班級建設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如「班級的發展目標」、「班級制度與文化建設」、「班級共同價值觀的培養」等等,都是不可能移植他人經驗,都是需要通過研究才能有效解決的。因此,在創建特色班級的過程中,我們的班主任要努力提升班級建設改革的價值意識,明確班級建設對學生發展、自身發展的價值,主動參與班級建設研究與改革的實踐。如果班主任在班級建設中能夠超越學校「檢查、評比」等庸常的,並無太大教育價值的活動,以研究的姿態投身到班級建設實踐中,那麼,班級建設的過程,就是班主任專業化成長的過程。
在特色班級的建設過程中,需要發揮班主任老師的主體性,也就是他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班主任只有有效結合班情和自身的教育風格,主動思考、大膽創新,才能尋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治班策略,才有可能建設好一個優秀的班集體。一個好校長就有一個好學校,同理,一個好班主任就會有一個好班級。班主任在創建特色班級的過程中,不斷地充實自己的專業素質和道德修養,促進了自己的專業化成長,從而發展成為一名優秀的班主任。
三、特色班級建設的途徑
特色班級的主旨是文化育人,文化是需要有一個厚重的歷史積澱過程的,所以特色班級的建設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事情,它需要經歷確定特色,制訂班級文化,挖掘精神內涵形成共同價值觀等三個階段。
(一)確定特色班級的創建主題
學校要成為特色學校,關鍵是校長要有現代化的辦學理念。班級要成為特色班級,關鍵也是在於班主任老師的帶班理念。「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三個哲學問題也是每個班主任帶班之初必須要思考的問題。班主任必須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帶班的長期規劃和目標,即「我要培養什麼樣的人」,並考慮實施規劃的具體途徑和措施。關於如何確定特色班級的創建主題,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
1、立足於本班學生和教師的實際
學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主體,是特色班級創建的出發點和歸宿。所以,確定特色班級的創建主題,必須深入分析班級現狀,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從學生的成長出發。特色班級的創建應是在班主任深入了解學生、充分考慮每個同學的特長愛好、廣泛徵求家長意見的基礎上,通過相互溝通交流,高度整合提煉出全體師生的班級願景,並使之成為一個階段能激勵全體師生努力去實現的具體的行動目標。
例如,某班學生,大多來自城鄉之交,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孩子及父母已由過去的「村民」變為「城市居民」,但其行為習慣卻還有待於進一步提升,於是,班主任與同學們商量,決定把班級確定為「禮儀班」,提出「求知循禮,氣質學子」的班級目標。讓學生領悟,禮儀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藝術,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這樣,既達到了解決班級存在問題的目的,也達到了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教育效果。
班級特色的選擇,也可以從班主任的優勢與特長出發,找到與學生、學校發展的最佳契合點。班主任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輻射引領作用,為特色班級的發展把好舵、護好航。如某班的班主任能歌善舞,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於是他們創建了「藝術特色班」,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藝術修養,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孩子善於與人合作和做事能夠持之以恆的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著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多次強調,「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所以,選擇班級特色,必須以人為本,必須著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每一個班級特色主題內容的選擇,都必須以對孩子的終身發展有益為基礎和前提,要摒棄急功近利的思想,不為獲獎而創特色,不為名利而創特色。要著力打造能夠影響孩子一生、具有鮮明個性的班級文化特色。如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有著自卑心理,他們總認為自己幹什麼都不行,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優點,對各種活動和競賽有一種逃避和牴觸的情緒,不敢去嘗試。這種自卑心理對學生今後的職場發展是非常不利的。針對這種現狀,某班主任把班級建設的特色定位為:喚醒學生沉睡已久的自信心,讓所有的學生充滿自信。班級取名「自信班」,以「自信」作為特色班級的創建主題,著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很有針對性。而這些優秀的意志品質培養與形成,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使孩子受益終身。
3、定位於人才培養的途徑
班主任對本班的發展有了一個明確清晰的目標之後,就要思考人才培養的途徑和具體措施了。特色班級建設是以人才培養模式為載體的。例如某班主任有感於幼師班學生學習過於浮躁,思考問題的方式過於簡單這一問題,想培養學生的「靜」氣。而他認為培養「靜」最適合的模式就是練書法。在徵得學生廣泛同意的基礎上,他們把自己班命名為「書法班」,提出「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口號,要求學生沉下心來,每天練字半小時。通過練習書法,引導學生逐步養成沉靜淡泊、包容奉獻、善於思考等優秀品質,對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養成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總之,特色班級的建設,應該遵循教育的基本規律,落腳現實、著眼未來,多途徑寬渠道培養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創建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普遍性,要發揮團隊的整體合力。另外還要注意不能脫離學校的辦學理念,否則就會與學校的發展背道而馳。
(二)制訂班級制度,形成班級文化
班級文化是特色班級的靈魂,是核心。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級文化不僅能滿足學生發展的內在需求,而且還能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班級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質文化、活動文化等四個層面。
首先,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構建班級制度文化。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科學、民主、健全的班級規章制度,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以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識的培養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可以說,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必有一套運行良好的班級規章制度,如《**班文明公約》、《**班7S管理制度》等等。第一,制訂班規要體現民主。班主任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通過討論制定出符合班級實際,體現班級個性特色的規章制度,從而為全班學生提供符合班級群體利益,自覺約束自己而又互相督促他人的言行指南。第二,班規的制訂要切實可行,要重在落實。我們經常看到,有些班班規制訂了很多,但往往沒有執行,流於形式;或是執行不下去以流產而告終。所以,在建設班級制度文化的過程中,班主任要讓學生知道制定各種制度的目的不是管住他們,而是保證班級所有成員的利益——秩序、公平、好習慣、高效率,從而引導學生自覺自愿執行班規。
第二,打造班級精神,構建班級精神文化。
班級精神文化是所有師生共同創造的一種精神財富,體現著師生共同認同與維護的理念、情感、價值取向,是規範學生行為、薰陶學生人格、陶冶學生情操的重要手段,具有承載傳統、凝聚班級的功能。首先班主任應當在班級共同願景的基礎上提煉出一種核心精神,使全體學生有明確的奮鬥目標。如某班的特色是「書香浸潤班級」,他們的目標就是「書品浸潤人品,知書而致達理」。圍繞班級目標,每個小組可制定小組目標,每個人也可制定出個人奮鬥目標。其次是擬定班訓、班徽和班歌。班訓是簡短的詞句擬就的標語,它的特點是主題鮮明突出、富有教導、勸誡和激勵意義。如「書香浸潤,思想徜徉」、「讀書樂,樂讀書」、「我閱讀,我快樂」、「每天進步一點點」等等這些班訓,簡潔明快、激勵人心。班徽和班歌是學生個性化的創意,是一種激發班級同學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好的班歌琅琅上口,指引著班集體團結友愛,精神振奮,身心愉悅,由此煥發出無窮的力量和生機。
第三,營造班級文化氛圍,構建班級物質文化。
班級物質文化是班級精神的外顯,主要體現在教室文化的布置上。我們要讓教室的每面牆壁,每個角落都富有教育意義,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講就是「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辦牆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角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出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教室的布置要彰顯班級特色,要滲透出極富班級特色的文化氣息。如班級的口號、班規、班訓、班級精神、班級制度等,要貼在教室的前方;教室四壁可以展示學生有個性的作品、描繪願景牆、懸掛適合班級特徵的名人名言;教室後方有表現班級文化核心內容的黑板報、圖書角、班級評比欄等等。再以「書香浸潤班級」為例,某班主任就把教室文化布置設計成了五個板塊:一是「書香浸潤,思想徜徉」願景版塊;二是「半部《論語》作班規」制度版塊;三是「心齋」,學生每日交流讀書心得感悟和精彩反思的地方;第四個版塊是「超越夢想一起飛」,書香小組的考評欄;五是「桃花明月映書香」,是書香小組階段小結勝出的小組風採展示。整個教室布置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色彩協調,格調活潑,寓意深刻,充分體現了班級文化特色。總之,通過班級環境文化的建設,讓每個學生置身於深厚的具有個性化的班級文化氛圍中,給人一種精神上的振奮,從中不斷吸取豐富的營養,積澱文化的底蘊。
第四,開展豐富的班隊活動,構建班級活動文化。
塑造班級精神,打造班級特色,需要通過活動來培養。班級只有經常性地開展富有班級特色的活動,班級制度才能夠得到執行,團隊精神建設、班風、學風建設才能夠深化,班級的凝聚力、團隊的戰鬥力和個性的活力才能夠形成。
作為班主任要充分利用早讀、中午讀報課、主題班會課等時段,有目的、有計劃、創造性地開展突出班級特色建設的集體性活動。比如「書香浸潤班級」,就開展了每周一、三、五早晨的誦詩會、討論交流會、辯論賽、「我與好書交朋友」手抄報比賽、評比每周每月的讀書明星、讀書明星小組等豐富多樣的活動,為學生搭建各式舞臺,創設張揚個性的天地,讓每個學生置身於合適自身發展的氛圍之中,盡顯風採,通過活動加強特色班級建設。
(三)挖掘班級精神內涵,形成共同的價值觀
建設特色班級,除了要有班名、班徽、班歌、班級文化布置等顯性的表現層面,更應注重對班級特色精神內涵的挖掘與提煉。如果某班僅僅是某項特長(如某項樂器、某個體育項目)的展示或掌握,這不能稱其為「特色班級」,而僅僅只能算是班級的某項特色、特長。要發展成為「特色班級」,就必須著力挖掘隱含在這一特色當中的,可以成為班級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共同的價值取向,並成為溝通班級成員紐帶的精神內容。重慶的江南小學特色學校的建設應該給我們以啟示。江南小學是一所西洋棋教育的特色學校。這個學校曾培養出兩位西洋棋大師,03年被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評為西洋棋傳統學校,可貴的地方就在於他們沒有停留在西洋棋的技術層面上,如果停留在這個層面上,其充其量也就是個特長學校還不是特色學校,江南小學學校領導借用和提煉西洋棋的哲理,包括「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等等下棋理念,從這裡面引出一個辦學理念——「走好每一步」,這個想法很妙。實質上是要引導學生和教師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他們從西洋棋技能的教育上升到人生的高度,上升到人文的教育,把走好每一步變成了一個價值觀,這樣的學校才是特色學校。所以說特色和特長的區別就在於特長是指向知識層面、技術層面,特色指向的是文化、價值層面。
所以,我們在特色班級的建設過程中,一定不能淺嘗輒止,停留在班級特長的淺層次的表面上,而應從一個特長的發展作為突破點,深層次的挖掘隱含在特色當中的精神內涵,帶動班級其他方面的發展。比如,某班擬把某項體育特長作為班級特色的建設內容,就應該把頑強拼搏、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提煉為班級的精神內涵,讓這種精神成為引導孩子們積極向上的力量,成為同學們心靈交流的紐帶。如某班想把某項樂器專長作為特色班級的建設內容,就應該把彈奏樂器所需要的持之以恆的精神和團結協助的精神提煉出來,作為班級文化的精神內核,鼓勵孩子,影響孩子,教育孩子。
————————————————
師享互聯,是一家教師培訓資源共享平臺(www.sxhlpt.com)。數千名教育專家、上百類主題培訓及海量學習資源,深度匹配學校及教師需求,滿足教師個性化發展,引領教師專業成長。關注「師享互聯」官微,加入「教師社區」(中國精英教師成長社區)。與全國教師一起共學習、共交流、共分享,每天都有新收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