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羽毛球愛好者如何提高水平(能令羽毛球業餘愛好者愉快玩耍的四條鐵律)
2023-09-19 16:58:48 2
本博作為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羽毛球及籃球裁判員,對各項體育運動涉獵廣泛,雖運動技能一般,但「紙上談兵」能力超強!現以這兩年「二次球齡」在羽球業餘雙打運動及實戰中的經驗總結一二,與廣大業餘球友共饗……不喜勿噴,不服來戰!O(∩_∩)O哈哈~
當年左手30磅……
酸爽……
一、【上場前熱身,下場後放鬆,杜絕運動損傷】
健身不是自殘!很多球友受各種外界因素影響而急於上場打球,忽略上場打球前的熱身運動或忽視自身體能而持續打球時間過長……這極易導致身體運動系統(骨、骨連結、骨骼肌)的運動性損傷或疲勞性損傷。而骨連結和骨骼肌一旦受損是不具備自我修復能力的。受傷後不及時治療、修養康復會導致骨關節機能退化、肌肉群萎縮等後遺症……傷情不穩定的情況下,佩帶加壓護具繼續運動,則會「越傷越重」!
看著都疼……
看著都疼……
看著都疼……
想做到「本質安全」就要盡力杜絕運動損傷——上場前,做足充分的熱身運動,讓骨連結潤滑起來;然後拉伸骨骼肌(很多球友將此順序搞顛倒了,更有甚者在運動後拉伸,危險啊!);檢查運動裝備——球鞋帶是否系好(絕大多數球友繫鞋帶的方式不科學),球服是否限制肢體舒展,球拍拍面是否有變形,拍杆、拍柄是否穩固……
A點固定足弓,B點包裹腳踝
下場後,充分放鬆關節和肌肉,搓揉至鬆弛狀態即可,切勿加力拉伸!此時的骨連結和骨骼肌都處於運動後的緊張狀態,持續加力拉伸極有可能導致嚴重的損傷。若發現關節局部有發熱現象不必緊張,冷敷即可緩解……忠告:有陳舊傷的球友,一旦運動前帶上護具,切勿中途卸下——緊張的骨連結和骨骼肌突然鬆弛,極有可能會導致傷情加劇;運動期間及時補充水和電解質,防止「抽筋兒」導致受傷;運動後謹慎足療按摩和聚餐飲酒,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糾紛;戒菸!
二、【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裝備,切勿成為「器材控」】
運動器材裝備不僅直接影響體育運動的成績、快感,更涉及運動的健康和安全,不得不引起重視!從羽球運動的安全角度考慮,首先關注的應該是球鞋(國羽球員陳雨菲在全運會上被某品牌球鞋割傷已經上了熱搜吧?)。包裹性、抗扭性、防滑性缺一不可,美觀度可適當放寬……每名球友的腳型都不一樣,建議在實體店16:00時前後試穿選購,此時的腳感在一天中最為敏銳。球服的選擇以透氣、吸排汗快速的面料為佳;寬鬆「不走光」即可,最大限度避免肢體關節運轉受限;球服顏色以接近球館背景顏色為佳,球服款式美觀度次之。
看著都疼……
看著都疼……
看著都疼……
款式僅供參考……
羽球球拍作為球友最關心的裝備就多說幾句:首先,球拍的重量及中杆的硬度都要合適自己。輕了,雖揮速快,但在擊球時會感覺用不上勁,導致擊球不到位;重了,擊球時雖然可以「借力」,但反應速度慢,慣性大,控制不好易受傷。中杆硬度可根據個人打法選擇,一般突擊打法可選擇稍硬的中杆,控制性打法建議選擇稍軟的中杆;但個人以為,包括本博在內絕大多數業餘球友一般都打不出來軟硬感覺,擊球時不震手即可。拍柄粗細一定要根據自己手掌的大小選擇,原則上「寧細勿粗」(減震膜、手膠可以適當調節拍柄粗細),否則無法實現「屈指發力」。建議剛剛入門的球友選擇「大甜區」拍框的球拍,確保擊球的穩定性。
當年參賽獲得的獎品
羽球圈裡常說:「三分拍七分線……」由此可見,羽線的重要性。根據本博及部分羽球達人的跟蹤了解,絕大多數球友的羽線張力(磅數)嚴重偏大。誠懇忠告羽球業餘愛好者,切勿追求模仿「球星」的高磅數!否則,擊球動作變形、運動快感降低都是小事兒,導致受傷就得不償失了!
球拍磅數過高,力量不足,導致動作變形,極易誘發「網球肘」或腕部「腱鞘炎」!
本博個人比較贊同當年裁判培訓班授課導師的建議——球拍磅數以頭頂區步法到位的前提下反手被動球能「拉到位」(雙打後發球線)為準!市場上的羽線一般分耐打、控制、高彈幾類,建議剛剛入門的女球友不超過22磅,男球友不超過24磅。牆裂提示:裝備價格分高中低檔,球友努力勿一曝十寒——量力而行!某大咖的名言:「沒有不趁手的裝備,只有不努力球員……」根據入門、娛樂、發燒、專業四個級別選擇適合自身的運動裝備,是最適合的……
羽毛球場地尺寸布置圖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三、【搶得先機的關鍵——「發、接發」】
很多業餘球友不在意「發、接發」環節,其實,這恰恰是對戰陷入被動的開始……多數專業球員或業餘高手之所以在比賽中樂於選擇場地(風向)而不選擇發球權,就是因為即符合規則又能破壞對手進攻節奏的發球太難了(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發球不違例的業餘球友鳳毛麟角)。高質量的發球是直接取得進攻主動的基石。打雙技術穩定的球友發球絕不給對手主動進攻的機會。優質的網前發球「起弧點」靠近自己,羽球低平貼網,過網即墜……偷發後場球能隱蔽發力,羽球剛好實現「過頂」且抵近「雙打後發球線」為最佳。發球環節也是業餘球友不必藉助外力即可實現自主練習的科目之一。發網前球後,要第一時間主動封網,切忌「習慣性後退」。偷發後場球則要根據對手回球情況,主動上網搶網或「選擇性後退」準備接殺或直接下壓進攻。
注意混雙發球站位
偷後場發球
專業選手球頭向下的反手發球方式不建議業餘球友採用——太難以掌握了!
牆裂建議業餘球友採用球頭對正拍面的發球動作——簡單易學,好控制,失誤少!
接發球時,要根據對手的發球線路選擇合理的回球方式。如對手發網前球質量較高,可選擇搓網、撥兩腰、放網、勾對角;對手發網前球過網高度稍高,可選擇推中腰、後場兩角或直接撲殺。對手偷發後場不到位,可直接選擇殺球;若有「過頂」趨勢且抵近「雙打後發球線」則全力拉底線對角,爭取時間,準備防守;謹慎選擇後場吊網前球,以防對手搶網封殺。「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對手沒有進攻的機會,自己得分的機會自然更多。接發球時,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起高球,防止對手下壓進攻。逼不得已時,要儘量將球挑的高而遠,確保球頭垂直下落,這樣對手的回球威脅性也最小。
高質量的接發球,可令對手被動起球,繼而將進攻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接發搓網前球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發、接發」環節取得主動的秘訣只有一個——快速連貫!在「T點」發球線附近,膝蓋微屈,視線與網帶近乎平齊,時刻保持前腳掌著地的快速啟動模式,發現機會第一時間快速在網前移動至擊球點,提前舉拍前伸,快搶高點回球。無論是「發、接發」環節還是後續要講的相持階段的接殺擋網,或是中、前場的放網……誰打的網前球就由誰就跟進去封網。後場隊友吊網前球或殺球時,則由前場隊友跟進封網。
接發球搶網、封網
接發球推中腰
四、【勢均力敵——連貫和相持是快樂的關鍵】
雙打的回合多,攻守轉換速率也比較快,只有保證回球的連貫性才能發揮出1 1>2的威力。封網的目的一是直接得分,二是為後場隊友「做球」。所以儘量選擇放搓網或勾對角,除非機會極好而採用撲殺(機會不好,冒然撲殺容易失誤出界或下網)。「後殺前撲」「網前雙壓」幾乎會令對手無法防守起球。所以,千萬不要妄想一拍把對手打死,具備連貫攻擊的得分手段更穩妥。一旦進入中場相持球環節,要儘量降低重心,便於隨時啟動。當球在上手位時,要用正手去平抽;當球在下手位時,儘量用反手頂。羽毛球運動中,雙打反手回球的概率遠超單打,且反手的防守面積更大,這也是很多專業雙打運動員習慣性反手持拍的原因(人體生理構造決定,理論上反手持拍轉化成正手持拍的速率更快)。相持階段的防守環節若能利用反手連續回球到位,則有利於消耗對手進攻強度,打亂對手進攻節奏,每多防一拍,對方的失誤概率就增加一分……關於相持階段的防守站位,以兩隊友均系右手持拍為例:對手殺中路時,中線左側隊友,正手接殺;中線右側隊友,反手接殺;理論上的「平行站位」也應該前後錯開一定距離和角度,形成梯次防守。如此一來,即杜絕搶打,也避免讓球,更能防止打傷隊友或撞拍。具備連續大力跳殺能力的業餘球友並不多見,所以防守站位的兩位隊友要根據對手殺球的位置選擇站位。如果對手在後場殺球,那麼防守站位應該儘量靠後,因為這個時候對手殺的球線路比較長;反之,則儘量靠前站位。接對手吊網前球時,如果對手離網遠或網前技術粗糙,則可以通過接吊放網來控網前;接殺可回抽對角線或者回擋對角網前,大範圍調動對手的目的是為了給防守反擊創造先機。雙打的輪轉配合原則是「後場照顧前場」——誰先跑位移動到網前,那麼另外一名隊友要根據前場隊員的移動去進行補位。萬一出現前場隊友後退搶球的情況,後場隊友一定要主動退讓。後場往前場輪轉要通過殺球或吊球進行。連續殺球上網,對手回球會越來越不到位;吊完球後,立馬跟進上網,這樣前場隊友順勢後退,完成輪轉。
前後場輪轉進攻
前後場輪轉進攻
前後場輪轉進攻
最後,「想我的舉手,愛我的尖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