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國號改為晉的是誰(他為何將國號改為清)
2023-09-20 04:35:06 2
導語:清的意思是什麼?學界、清史界對此一直爭論不休。皇太極也沒有做解釋,清朝的《太宗皇帝實錄》、《滿文老檔》都沒有做解釋,於是後人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詮釋,於是有了故事。努爾哈赤當時逃難騎匹大青馬,他跑得很急,把馬累死了,努爾哈赤對馬很有感情,對馬就說,大青啊,大青啊,你是為我累死的,將來我得了天下,我這個國號就叫大青,「清」跟「青」是諧音,這是一個傳說。
第一,有人從音韻學上來解釋,清和金在滿語裡音相近,所以用清。
第二,有人從歷史上來解釋,說中國這麼多朝代沒有一個用清的,怕重複,所以用清。
第三,也有人從陰陽五行上來解釋,明朝的明,左面是個日字,日是火,清左面是三點水,水克火,所以清要滅明,他用清。
第四,有人從薩滿文化去解釋,清就是青,不帶三點水那個「青」和帶三點水的「青」是一個音啊,青天是通天啊,吉祥。
皇太極原來的年號是叫天聰,改為崇德。這時明朝的年號叫崇禎,都帶崇字,崇禎的禎字左邊是示部,右邊一個貞,示就是神,神字左邊就是示部,所以崇禎皇帝是重天、重神。皇太極改成崇德,德字左邊是雙立人,就是重人。
崇禎的禎右邊是貞,佔卜用的貞也同神相聯繫,崇德的德字,右邊是直心,說的是心要直,心要正。皇太極改天聰為崇德,崇的是人事、是民事。
皇太極改國號金為清,改年號天聰為崇德,表明皇太極具有政治家的膽略和氣魄,也具有改革家的更制與維新,是清朝的一個劃時代的歷史事件。
浪淘沙·雙燕又飛還朝代:清代 作者:納蘭性德
雙燕又飛還,好景闌珊。東風那惜小眉彎,芳草綠波吹不盡,只隔遙山。
花雨憶前番,粉淚偷彈。倚樓誰與話春閒,數到今朝三月二,夢見猶難。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春將盡,春景將殘,面對雙燕飛還,芳草綠波,繁花零落的景象,她又深情地懷念起離人來了。此為本篇之旨。雖說芳草綠波依舊,可心上人猶如遠山相隔,難以再見了。說她在花下追憶往事,暗自傷情,無人依並,數到今天已是三月二日,可心上人連夢裡也難見到。其孤清寂寞,失望無聊盡在其中了。此篇之特色處仍是作者借「閨怨」的形式抒發自己的離愁。
注釋
①闌珊:將盡、零落、衰歇之意。
②東風句:謂東風不顧那閨中女子的傷春意緒。 那惜,不顧惜,不管。 小眉彎,指眉頭緊皺。
③花雨:落花紛飄。
④粉淚:女子之眼淚。以其飾粉,故云。
⑤三月二:古代「上巳」節,是遊春之日,是日人們到水邊洗濯、飲酒、歡聚等,以為驅邪避禍,消除不祥。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故此處或謂明日即當歡會,卻無由相約相見。又,《癸辛雜誌》謂:或雲上巳,當作十幹之巳。蓋古人用日,例以十幹,如上辛、上午之類,無用支者,若首幹尾卯,則上旬無已矣。故王季橋《上已》詩:「曲水湔裙三月二.」。
【作品鑑賞】
《浪淘沙·雙燕又飛還》借閨怨的形式抒發自己的離愁之情
春將盡,春景將殘,面對雙燕飛還,芳草綠波,繁花零落的景象,她又深情地懷念起離人來了。此為本篇之旨。寫法是為習見的上景下情。不過此篇之特色處是作者借「閨怨」的形式抒發自己的離愁罷了。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一年後太子更名胤礽,於是納蘭又恢復本名納蘭成德。號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詞人。
父親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學士、一代權臣納蘭明珠。母親愛新覺羅氏是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其家族——納蘭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的八大姓之一,即後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納蘭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葉赫部首領金石臺。金石臺的妹妹孟古,嫁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子皇太極。
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18歲中舉,22歲中進士,可謂少年得志。正如他的師傅徐乾學(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所形容的:「從吾遊者亦眾矣,如容若之天姿之純粹,識見之高明、學問之淹通、才力之強敏,殆未有過之者也。」他的老爹明珠,是康熙皇帝的大紅人,獨攬朝政,氣勢熾烈。而他本人,參加進士考試時,中二甲第一名:「敘事析理,諳熟出老宿上,結字端勁,合古法,諸公嗟嘆,天子用嘉」。康熙當即選其為御前侍衛。「御殿則在帝左右,扈從則給事起居……吟詠參謀,備受恩寵。」
《清史稿》等書都記載了大學士明珠「廣置田產,市買奴僕」,「田產豐盈,日進鬥金」。什剎後海的豪宅,是其官邸。而皂甲屯(屬今海澱區上莊鄉)的明府花園,是其鄉間別墅。皂甲屯村外,尚有納蘭氏祖塋(曾獲「小十三陵」之稱)。明府花園始建於清順治十一年,呈長方形,佔地約50畝:「南面為正門,東西設便門,北面為更道後門,進正門,繞過大影壁,東面為車馬庫與馬圈和田莊處。西面為坐北朝南多進四合院和跨院,為主人客廳及臥室,最西部為花園,園內廣植花木。花園北部用清理河道的泥土堆積假山一座,上置茅亭一座,為觀賞四周風景而設。環宅園西北部的河流,疏浚展寬後,用丈餘花岡石條,襯砌了長達一裡多的河道,兩岸遍垂柳,並設五座石橋於河上,水道寬闊,可以行舟……」
黃兆桐先生在重溫別墅舊貌之時,沒忘記提上一筆,「清代著名詩人納蘭性德曾出生在這裡,並在這裡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代。」納蘭性德為明府花園七夕》、《扈從聖駕祀東嶽禮成恭紀》、《秣稜懷古》、《江南雜詩》之類的詩詞,給皇上醒酒、提神、解悶,令龍顏大悅。性德的陪伴,使霸氣十足的康熙變得儒雅了好多,所謂近朱者赤也。
當然,納蘭性德之進入文學史,並非僅僅因為沾了皇帝的光,還是要靠實力的。他二十幾歲就出書了:《側帽集》與《飲水詞》。後人精挑細選,得342首,以《納蘭詞》命名。即使在當時,也不乏文壇泰鬥給予高度評價。顧貞觀長嘆:「容若詞一種悽婉處,令人不能卒讀」。「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此乃李白的精神。納蘭性德不可能達到如此純粹的地步,無法拒絕「皇恩浩蕩」,他還是捧著紀曉嵐那樣的),還因為他的大多數作品都是寫給自己的,情感真摯、心態善良、語言優美(「真善美」都佔全了)。尤其他的愛情詩,李商隱、宋之柳永遜色多少。
納蘭性德為皇帝寫過一些應試之作,但也僅僅逢場作戲而已,他更願意向自己的愛人(原配盧氏、繼室官氏)傾述相思之苦、之甜:「戲將蓮子拋池裡,種出蓮花是並頭」,「偏是玉人憐雪藕,為他心裡一絲絲」……他後來悼念亡妻的一系列詞章,絕對是聲聲啼血、字字連心:「重尋碧落茫茫,料短髮,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嚴寬《容若葬於皂甲屯》一文)時人謂之「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皇氣逼人的紫禁城,對於納蘭性德這樣的真名士來說,是一個束縛個性的大鳥籠子;縱然是以金絲銀線編制,同樣意味著對翅膀的限制。他尊重皇帝,但更熱愛自由。曾自稱「不是人間富貴花」,以示對功名利祿的超脫與淡泊。宦門一入深似海。這種苦悶的情緒長期折磨著清高的詩人,使之常有窒息之感。當然,納蘭性德是懂禮貌的,陶淵明那樣罷官,掛冠而去。但折腰的滋味實在不好受。李白早就說過:「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納蘭性德也是李賀一樣,成了短命天才。
納蘭性德死後,直至今天,仍有著眾多的崇拜者。在舊社會,字字珠璣的《納蘭詞》被公子哥兒、富家小姐爭相傳抄。自從進入網絡時代,他的亡靈非但不顯得落伍,反而搭上了快車:只需輕輕點擊一下,就能打開一個叫「淥水亭」的網頁——那是屬於納蘭性德的「空中花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