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哲媛是誰(納蘭專訪劉哲銘)
2023-09-19 10:47:42 7
題記
曉哲是一位具有敏感和感性特質的女性景觀設計師,在做具體設計時往往會給作品帶來獨特的細膩與溫柔;在作為團隊領導時,她的思路也十分清晰,方向明確,能夠帶領團隊高效高質運營。本期納蘭專訪,曉蘭將會與她聊聊大都會風格這個主題,期望能給大家帶來新的認識和感受。
劉哲銘,中級工程師,10年以上地產景觀設計經驗,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參與和負責了大量地產景觀項目,合作萬科、融創、萬達、新城控股、當代置業等眾多一線地產開發商,積累了大量設計實戰經驗。
Question 01
你好!曉哲,請你和大家介紹一下自己。
大家好,我是景觀設計師劉哲銘,很高興能以這樣的方式和大家溝通交流。
Question 02
本期我們想重點探討一下「大都會風格」這個主題,請問你是如何看待大都會風格類型的景觀?它與其他風格類型的景觀有哪些相同點,又有哪些不同點?
大都會風格多元、包容,造型簡潔、質感精緻,大方流暢又簡單完美;整體上流露出一種低調的奢華,很適合追求精緻生活的人。它與其他風格最大的不同點是:大都會風格比較有震撼力,追求視覺和構成上的震撼性和衝擊力,就像紐約大片中的大都會風格建築,好多場景都會讓人過目不忘,它屬於簡潔又不失奢華,將理性和感性衝突的美學發揮到極致,表現出來也比較克制。相同點主要體現在,所有的設計,最終目的都是為人服務的,以人為本;有時候,不僅僅考慮造型、平面,還要滿足對空間的使用需求,考慮到未來使用者的心理感受,這點對所有設計作品而言,本質上都是相通的。
曉哲日常工作中的狀態
Question 03
你能否給大家科普一下大都會風格的歷史?怎樣看待當下中國高淨值人士對大都會風格的追尋與熱愛?
大都會風格,英文是metropolitian,大意就是大氣、精緻、有藝術品位、有質感、現代的結合體。大都會風格是由新古典主義風格演化而來,沿用古典主義三段式形體美學。高層頂部造型層層退臺收分,形體乾淨利落;基座錯落咬合,形成豐富的層次感,輔以質感細部裝飾,線腳細膩而材質敦實,穩固挺拔;建築的標準段設計旨在「承上啟下」,承基座之穩,啟頂層形體之收分,主要追求比例上的和諧,強調一定的韻律感和挺拔感,是西方國家早期主流的建築風格面貌。
經典的建築,對於城市是標籤,也是年代風華的縮影,對於人們的行為與生活,產生著引領時代變革的號召力,對於每一座城市而言,更是傲立舞臺的封面作品;百年紐約城市中心的大都會風格冠絕世紀,尤其是上世紀二十至五十年代的紐約大都會場景,總是如此的讓人念念不忘,以大都會建築為代表的城市建築風格簡潔、奢華、雅致,投射出精英階層對精緻人生的孜孜追求,以上種種大都會風格剛好迎合了當下中國高淨值人士的喜好特徵:低調、奢華、有內涵;外在符號化突出收穫了面子,文化內涵深厚襯託了「裡子」。
紐約中央公園,大都會風格的起源地,圖片來源於網絡
Question 04
你認為一個比較不錯的大都會風格景觀作品標準有哪些?它們在具體設計中是如何呈現的?在大都會風格類型中,你比較欣賞的設計師和作品有哪些?能否做一下簡要分析?
大都會風格景觀作品強調區域性的精神場所塑造、充盈簡潔的場所體驗、空間序列變化的感受以及與建築語言整體的和諧統一,無論從平面布局設計,還是到立體空間塑造,都要保持高度一致性的設計語言,將建築、景觀、周邊環境和人在空間中的感受一體化考慮,元素相互滲透,空間虛實相生,將人的尺度和細節的考究納入整體考量。大空間上強調圍合感與對稱性,強化儀式感,小細節上苛求比例、材質、光影對比,體現品質上的精雕細琢。
羅伯特·斯特恩,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比較欣賞美國建築學家、國際建築設計巨匠、「世界新古典主義的鼻祖」、現任耶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羅伯特·斯特恩,除了他在紐約中央公園旁設計出中央公園西15號作品之外,印象更深刻的便是他在杭州的作品:萬科大都會79號,融匯了傳統、經典時代意象與藝術美學,充分思考了人與物的內在關聯,在秩序的物質間創造出了許多頗有意味的小空間,從穿越時空的非凡靈感,構筑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所有學院派的範式、比例、幾何、裝飾也都留下一種遠觀的、均衡的整體美,成為了大都會歷史上的巔峰之作,在這裡,向大師致敬!
Question 05
在你過往參與的大都會類型作品中,通常面臨的難點是什麼?值得與大家分享的經驗有哪些方面?
通常面臨的難點,其實是我們還沒有找到大都會的「靈魂」,何為大都會,它不僅僅是停留在我們眼前所看到的表層含義,而是需要去了解項目所在地這座城市,熱愛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就像我們經常借鑑中央公園,第五大道等,上東富人區的形成,它並不是一個規劃,而是先源於中央公園的建成,是一個自然而然的形成過程,而我們大多數的時候是先規劃,再創造群居,理論層面還是不一樣的。雖然大都會風格是一個舶來品,但它也需要有一個因地制宜的本地化過程。此外,就是把握好對目標客群生活場景的研究和洞察。
其實做設計理念部分比較讓我印象深刻,大都會風格融入本土理念,是一件特別讓人頭疼的事情,我們有自己的民族、歷史、文化和驕傲,而且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點,為啥非要融合呢?一開始融合過幾次,到後面真的是很崩潰,就放棄了,不融合了,慢慢在做這方面的理念時,只通過探尋生活體驗去延展故事線,或許還有別的方法,也會慢慢的去做挖掘。
曉哲參與的大都會風格作品:天津·悅雋首府
曉哲參與的大都會風格作品:天津·悅雋首府
Question 06
有人說大都會風格景觀的核心內涵是儀式感、秩序感以及裝飾感,只有在把握好以上「三感」形式的前提下,才能較好的融入功能需求,只有這樣才能不會偏離大都會風格的主題格調,對此觀點,你是如何看待的?又是在具體設計中怎樣兼顧形式與功能需求的?
我覺得大都會風格是一種建築語言感十分強烈突出的風格,在這種情境下,景觀設計需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做好「綠葉」的角色,先要找尋融入感,本質上就是保證你所說的「三感」,在景觀風貌上與之呼應起來,無論是平面布局圖上,還是在立體場景中,這種大都會風格簡潔、奢華、雅致的形式氣質不能丟,然後再結合屬地文化特性或其他主題,在局部空間上做突破和創新。此外,在具體場景設計中點睛之筆的藝術化雕塑或小品也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在具體項目設計中,對於大都會風格這類項目,一般情況下,還是形式優先於功能,儘量選擇直線或幾何形剛性設計語言,有些地方在保證對稱性或均衡性的前提下,可以在立體空間上做靈活性或主題化場景營造,更多的氛圍設計提升,需要在藝術雕塑、燈具、水景、鋪裝等這些硬景上花心思做巧妙創新,軟景層面只做背景襯託。在兼顧形式前提下,可以在開場空間和部分線性空間做功能植入,比如說休憩、停留、聚會等需求,功能性空間中,儘可能減少固定性設施,採用可靈活移動的活動性設施,同時增加語言類或符號化的裝飾細節,突出場地特徵。
曉哲參與的大都會風格作品:鹽城·悅雋首府大區
曉哲參與的大都會風格作品:鹽城·悅雋首府大區
Question 07
除了大都會風格類型的景觀,還有哪些景觀風格類型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你比較看好哪一種?理由是什麼?你認為當下是否已有新的景觀風格產生?
根據市場的需求,風格其實更新、疊加、升級節奏很快,無論怎樣,我們都要去定位,挖掘產品自身的價值,根據客群特徵思考營造怎樣的生活場景,這些都是我們作為設計師需要賦予場地的生命,即使景觀僅僅是商業化地產中小小的一部分,作為設計師,還是需要有自己的小小堅持,建築是冷的,植物是有生命的,我們更應該將商業價值與設計情懷,更好的融合一下吧!我不認為當下有新的景觀風格產生,大部分都是在現代風格基礎上進行了局部疊加和演變,所有不同風格的屬性本質上還是偏向於現代、簡約、自然、返璞歸真。
曉哲參與的大都會風格作品:九江·悅雋中央公園
曉哲參與的大都會風格作品:九江·悅雋中央公園
Question 08
在面對新的設計任務挑戰時,你通常會做哪些努力或嘗試?能否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平常提升自己的方法或渠道有哪些?哪些是經過你實踐後切實獲得了幫助或提升?能否給大家講一下心得體會?
每次拿到一個新的任務時,我可能先會對著圖紙發呆一小會,再去看項目基礎資料,做更深的了解;在了解後,發呆思考過程中的這一會兒時間,有些場景畫面就會蹦出來。每一次,還都是希望每個場地有屬於自己的個性,特質,做來做去可能最後的結果並不是自己一開始所想的那樣,但過程中也是盡力了就好。我平時的話,多看看其他不同領域的新鮮事物,多出去走,多看些與行業無關的設計,等再回來的時候,也許會刺激出很多新的靈感或想法。
以上就是本期 納蘭專訪 | 劉哲銘專輯的全部內容
如果您有更多問題想要諮詢曉哲,可以給小編留言,
我們會及時把您提出的相關問題轉答給曉哲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