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網暴如何反擊(我想聊聊普通人如何在網暴中自救)
2023-09-19 13:42:05 1
這段時間,相信各位差友都有看到粉紅色頭髮女生的報導。
如果沒有的話,這裡差評君簡單講講。
鄭靈華去年考上了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她把這一喜訊分享給了躺在醫院病床上的爺爺,並且拍下合影發到了小紅書。
她發這條動態,原本只是為了跟至親之人分享喜悅,但很快事情 「 脫軌 」 了。
因為她染了粉紅色的頭髮。
有人將染髮跟不檢點畫等號,給她貼上了 「 陪酒女 」 、 「 不正經人 」 、 「 紅毛怪 」 的身份標籤;有人抓住 「 師範 」 跟粉發攻擊她不配做老師;有營銷號盜圖編故事,博眼球來賣書賣課;有人造謠稱這是老人娶了剛考上研究生的小女生。
她也一度選擇積極維權,聯繫律師,固定證據,起訴網暴者。
但在種種網絡暴力下, 2023 年 1 月 23 日,這位年僅 23 的女生最終選擇放棄生命。
還有人攻擊她病床上的爺爺↓↓
隨著網際網路發展,因為網暴失去生命的人已經不是個例,除了粉發女孩,還有去年尋親男孩劉學洲被網暴致死,以及疫情期間,一位上海女子打賞了快遞小哥 200 塊被網暴,最終選擇跳樓。
不過,在相關新聞的評論區裡,你除了那些痛斥施暴者、鍵盤俠的同時,你也可以看到大量這樣的疑惑:
「 網絡暴力真的有這麼可怕嘛? 」
「 是不是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 」 。
「 這些言論,你不去看不就行了 」 。
有人怎麼想都不明白: 「 你都敢去死了,為什麼不敢去面對這些事情 」 ?
差評君其實能理解,為什麼大家會有這些疑問,因為很少有人知道一個人被網暴以後,到底會經歷什麼,心理又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以及,如果一天,你成了那個網絡暴力的受害者,到底該如何保護自己?
所以我們找到了谷女士,她是取快遞被網暴事件的當事人, 2020 年她站在快遞驛站取快遞,被便利店店主偷拍並捏造聊天記錄,炮製了 「 女子出軌快遞小哥 」 的謠言,謠言持續發酵後引發對她的網絡暴力,在經過她同意後,在此記錄下她的部分經歷。
8 月 7 日凌晨,一位北京朋友給谷女士發來相關謠言的截圖,這是谷女士第一次知道自己被造謠。此時她已在杭州居住,跟這位朋友也久未聯繫,這讓她意識到事情不簡單。
當時,她整個人都懵了,完全無法理解這是怎麼了,通宵未眠,天一亮迅速報警,希望避免事態惡化。
但,她一打開手機發現小區的業主群裡正在討論她的事情,不少人還在群裡表示在小區其他群裡早就看過了,這意味著,這個謠言已經徹底入侵了她的主要生活半徑。
由於事態已經擴大,在報警處理的同時,她也通過微博進行了回應,希望能夠澄清自己的清白,但緊隨其後的是鋪天蓋地的質疑和辱罵, 「 一覺醒來,幾千上萬人同時罵你,私信、微博、豆瓣、知乎 」 。
「 如果是成年人提前做了心理建設,稍微好接受一點,但如果你突然被幾千上萬人同時罵,是一個什麼感受?小時候我們父母覺得你表現不好,突然罵你一頓,你也會難受一整天,更何況是這麼多人同時罵你,這個量的疊加會是一個什麼感受 」 ?
隨之而來的是心理上的巨大壓力,並且逐漸演化為病理上的應激反應。
當她意識到,謠言已經傳播到她身邊時,她不敢再出門了。
在事情剛發生的兩、三個月裡,她甚至會想,自己是不是不要打扮,就不會被關注,不會惹上這件事情。長期處於失眠狀態,暴瘦 10 斤,有些人認定她 「 出軌 」 ,發消息指責讓少出門,當時她刪除了至少三分之二的聯繫人。
她告訴差評君,自己的心態是一點點轉變的,最開始無法理解、無法接受,但自己也是自愈能力比較強的人,也一直在努力讓自己走出來。
原本她有散步的習慣,但事情剛發生的那段時間裡,她白天幾乎不會出門,晚上也不再散步了。後來她朋友勸她,說你這樣悶著也不是事情,還是要出去走走,於是她就開始在晚上 10 點以後,甚至更晚的時候開始出門散步。
那段時間是杭州最熱的時候,她怕被人認出來,堅持帶著帽子和口罩全副武裝下樓,但有一次,有一對情侶光憑身影就認出她來,女生說 「 哎,是她嘛 」 ,男生回答 「 好像就是 」 。
「 他們沒有攻擊我,也沒有說不好聽的話,就是純粹聊天,但是這個東西還是很傷人 」 。
對現實生活的波及,不止於此。
事情傳到公司,老闆先是讓她在家休息,進而勸退。有同事告訴谷女士,在她報警前,就有人找來打聽過她的事了。
最令她崩潰的瞬間是,一位此前沒有過節的前同事,因為這個事情發消息來,用非常難聽的語言攻擊她。
幸運的是,由於谷女士留證及時,最終成功起訴造謠者。另外,此事經多家媒體報導後引發網絡熱議,且被告人犯罪行為對對象選擇的隨機性造成了不特定公共恐慌,被定性為危及公共安全,她的自訴轉為了公訴。
在轉公訴的第二天,相關報導全網都是。
按理說,到這裡,她身上的冤屈應該澄清了。
但實際上,網絡暴力對她的影響並沒有就此停止。
很長一段時間內,她找工作仍然因此受挫,為了避免未來出現麻煩,她往往會主動告知招聘方這件事情,招聘方不會評價什麼,但也不會有後文。2022 年 1 月,案件已經宣判 8 個月後,在接受正觀視頻報導的時候,她仍然是待業狀態,會有求職被拒的擔憂。
但她個人來說,從自訴轉成公訴那一刻開始,她開始真正感覺這件事情沒什麼 「 你知道他不會被重判,但你知道法律在支持自己,能夠給自己一個交代 」 。
現在,她回到了工作,經常加班,各方面又重新回到正軌。
差評君也問了問谷女士,被網暴以後,普通人如何保護自己?
她告訴差評君, 「 最關鍵的就是及時的搜證、鎖證,只有做到這一點才有可能維權成功。尤其是刑事自訴,我跟律師見面的時候,他原本是想勸我放棄的,看完我搜集到的證據後,他才覺得可以試一試 」 。
杭州公證處收費標準↓↓
取證也是最難的一個環節,至少對於谷女士是這樣。。。
公證時,需要你在手機上現找誹謗信息,進行現場展示,整個操作過程和內容都由公證員記錄下來,才有作為「 證據 」的效力。你自己截圖,帶去公證處是沒用的,做不了證據,因為截圖有被篡改的可能。
而對谷女士的誹謗主要是通過「 群聊 - 聊天記錄轉發 」完成的,儘管收到信息的人不少,但大多數人怕後續麻煩,拒絕去公證,她收集到的證據,一度達不到立案標準。
後來在媒體和大 V 幫忙下,她找到了一個發了造謠信息的公眾號,相關造謠推文傳播量級也夠,這才成功立案。
具體立案標準,差評君也特地問了我們的律師↓↓
除了固定證據之外,起訴時,受害者還要提供誹謗者的身份信息。
這裡有兩個建議:
第一,起訴時可以把相關平臺方列為最後一名被告,根據法律,平臺方有義務向法院提供造謠者的實名信息。
第二,因為網暴的人數往往較多,無法辦法一一起訴,建議選 1-2 個重點對象,通過對他們的起訴,去慢慢平息整個造謠現象。
最後,差評君想說,網絡暴力其實是一個挺無解的問題。
因為它成本低,殺傷力大,而且由於網際網路特有的屬性,導致對施暴者的追責又困難重重,我在想,隨著網際網路跟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緊密,除了法律以外,各大網際網路平臺也應該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
在劉學洲事件中,微博曾經上線過「 隱私防護 」、「 評論防火牆 」的功能,對於這些網絡惡意攻擊,每個平臺都有責任去建立起對應防護機制,因為網際網路已是你我生活的基石。
希望不要再有更多人,因此而受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