莧菜是灰灰菜嗎(一生藜莧食說說莧菜和灰灰菜)
2023-08-14 06:01:57 2
在古人的語境中,「藜莧」泛指貧者所食之粗劣菜蔬,如《幼學瓊林》之貧富篇:貧士之腸習藜莧,富人之口厭膏粱。韓愈亦有詩云,「三年國子師,腸肚習藜莧」,語中似有怨念。
藜和莧,均系常見野菜,原分屬石竹目下的藜科和莧科。如今藜科已歿,整體歸併入莧科。很好,這世上再沒有比「在一起」更美好的事了。但本篇仍沿襲舊的分類系統,先說藜科藜屬,後說莧科莧屬,以及一些名字有「莧」的植物。註:只說我拍過照片的。
藜,學名Chenopodium album L.,藜科藜屬。因其莖及嫩葉背面有灰色粉狀物,故俗名灰灰菜或灰條菜。藜是野菜界前賢,亦是詩詞界常客。王維有詩曰「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蘇東坡亦有「寄語故山友,慎無厭藜羹」之句,還有「灰條復灰條,採採何辭勞。野人當年飽藜藿,兇歲得此為佳餚」等,儼然是古代的「網紅」。
幼齒時期的藜頗為清秀,有時嫩葉中間還會有一坨胭脂紅,此時採食最佳。小時吃過涼拌灰灰菜,翠嫩清滑,味殊不惡----不惡,可能還是因為餓。這年頭吃飽飯已不是問題,偶爾憶苦思甜也算小雅,君不見大觀園中的平兒也向劉姥姥索要過灰條菜乾子麼?不過不可多食,小心日光性皮炎上身。
民間所謂「灰灰菜」,不但包括藜,應該還涵蓋了同屬近緣種如小葉藜等,也許還有灰綠藜,學名Chenopodium glaucum L.。因本種喜歡生於輕度鹽鹼的土壤上,所以也叫鹽灰菜。這個到底好不好吃,本磚家也是拿不準,百度百科說的明白:幼嫩植株可作豬飼料......
又及,曾見某網友發過「草莓菠菜」的圖,既能結「草莓」,又能當菠菜吃,可謂神奇矣。據我考證,「草莓菠菜」即藜屬之球花藜,學名Chenopodium foliosum (Moench) Asch.。其花"密生於腋生短枝上形成球狀或桑堪狀團傘花序......果熟後變為多汁並呈紅色",這就是「草莓」之由來。種子某寶有售,有興趣者不妨試種,種好了記得拍照發我賞鑑一下。
莧,學名Amaranthus tricolor L.,別名雁來紅、老來少或紅莧,莧科莧屬。本種是正經八百的栽培蔬菜或觀賞植物,偶有野化。首次在餐桌上接觸是在大學食堂。當時看見同學的米飯呈現詭異的玫瑰紅色,有點震驚,問了才知是莧菜所致。p.s. 話說上圖左下角那一棵異類,到底是茼蒿還是罌粟幼苗,讓我糾結半天......
莧菜可蒸可煮可炒可沙拉,口感滑溜,味道清香,但未必人人都會喜歡。其玫瑰紅也是見仁見智,有人會因此食慾大增,有人則避之不及。這種紅色來源於莧菜紅色素,化學結構比花青素更穩定,經高溫烹製亦不會分解。所以莧菜吃多了,也許會有「尿血」的症狀......p.s. 食品添加劑中有名為「莧菜紅」的色素,系人工合成,與本種無關。「莧菜」二字僅用於描述顏色,如日落黃、檸檬黃等。
莧還可以用作觀賞,經園藝界多年培育,形成了各種五花八門的觀賞品種,顏色絢麗多姿,令人過目難忘。如此,本種也可謂是「出得廳堂,下得廚房」了。另!查資料時發現莧的另一個重大用途:莧菜和甲魚不可同食,食則必死。各位主婦們,如有什麼想法可以實施了,別說我告訴你們的……
尾穗莧,學名Amaranthus caudatus L.,別名老槍谷(鬼知道這是什麼意思)。這也是栽培種,其特點是「花穗下垂,中央分枝特長」,猶如九尾靈狐的尾巴一樣煊赫。據《中國植物志》,本種主要用以觀賞,根本沒提食用的事兒。但「老槍谷」的谷字作何解呢?本來莧科藜科均有可以糧食的作物,如藜麥、籽粒莧等,說不定尾穗莧的種子也能當糧食吃。
反枝莧,學名Amaranthus retroflexus L.,別名西風谷(又是谷!)。本種為田間惡性雜草,可抑制作物幼苗生長,部分地區危害較重。而且其富集硝酸鹽作用超強,含量水平甚至可致家畜死亡。那這貨還能吃麼?能。我部還曾專門栽培過。這傢伙是越老越毒,在開花前硝酸鹽含量會到達頂峰,葉子中含量可至30%。嫩莖葉一般沒事,像圖中這樣的,還是敬而遠之為妙。
綠穗莧,學名Amaranthus hybridus L.。據《中國植物志》,本種「和反枝莧極相近,但本種花序較細長,苞片較短,胞果超出宿存花被片」,去掉後半句的細節不談,「花序較細長」是不大靠譜的。因為花序長短還和環境、生長狀況有關。以本磚家之見,本種總體正常綠色,有時莖葉帶紅色,而反枝莧則更偏白一些。
皺果莧,學名Amaranthus viridis L.。本種也與反枝莧類似,主要區別在於:反枝莧莖葉密被柔毛,而本種無之;反枝莧花穗綠色,本種常為暗紅色。注意事項與反枝莧一樣,都是「勸君惜取少年時」,嫩莖葉可食,老了最好不吃,下同。
凹頭莧,學名Amaranthus viridis L.。沒啥可多說的,「凹頭莧」嘛,顧名思義,葉子「頂端凹缺」。
腋花莧,學名Amaranthus roxburghianus H.W. Kung。與前面幾種相比,這個感覺畫風迥異,配色也更清新脫俗。而且,它開花比較低調,不像前幾位那麼招搖,本種的「花成腋生短花簇,花數少且疏生」。能不能吃不知,應該能。
最後要點一下題,本篇題目出自揚州何園的一副對聯,全聯為「退士一生藜莧食,散人萬裡江湖天」,書法名家何紹基所書。但我認為「退士」和「散人」有合掌之病,不如略去,僅「一生藜莧食,萬裡江湖天」足矣。當然,這絕對不是我的心聲,如果真的「一生藜莧食」,縱壽至千年,又何趣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