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陽朔劉三姐實景(劉三姐眼裡的灕江)

2023-09-18 00:14:23 1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電影《劉三姐》劇照。

灕江風光。新華社記者曹禕銘攝

上世紀60年代初,中國第一部山水音樂風光片《劉三姐》上映。這部電影成就了「劉三姐」黃婉秋,讓更多的人從銀幕上看到了「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灕江風光

光陰荏苒,蜿蜒流淌在桂北崇山峻岭間的灕江並非一直風平浪靜,經歷了從美到亂、由亂到治的過程。黃婉秋作為見證者,經歷了灕江的雨雪風霜

自幼就生活在桂林,一輩子沒有離開,黃婉秋對灕江的愛不離不棄,深入靈魂。如今76歲的她仍致力於傳承「劉三姐文化」,致力於灕江生態保護,用赤誠之心守護著母親河

上世紀60年代初,中國第一部山水音樂風光片《劉三姐》上映。這部集合了廣西自然風光、民族風情和山歌文化等元素的電影美輪美奐,不僅在國內獲得巨大成功,還先後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掀起「劉三姐旋風」,可謂轟動中外。

在影片中飾演歌仙「劉三姐」的黃婉秋時年17歲,從此一舉成名。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人們依然記得「劉三姐」,記得黃婉秋。在許多人心目中,「劉三姐」就是黃婉秋,黃婉秋就是「劉三姐」。著名作家、電影《劉三姐》編劇喬羽說:「這是藝術上的大成功,許多藝術家終生孜孜以求的便是這一點。」

沒有灕江的山山水水,就沒有《劉三姐》這個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這部電影也許催熱了灕江之名,讓更多的人從銀幕上看到了「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無限風光。但更應該看到,正是美麗的灕江成就了這一切。

事實上,黃婉秋與灕江結緣並不完全因為電影《劉三姐》,她自幼就生活在桂林,一輩子沒有離開,對灕江的愛不離不棄,深入靈魂。因為這樣的情結,如今76歲的黃婉秋仍致力於傳承「劉三姐文化」,致力於灕江生態保護,用赤誠之心守護著母親河。

60載光陰荏苒,蜿蜒流淌在桂北崇山峻岭間的灕江並非一直風平浪靜,經歷了從美到亂、由亂到治的過程。黃婉秋見證了灕江的雨雪風霜。在她眼裡,灕江作為廣西乃至中國山水的名片,堪稱「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標誌和靈魂,是大自然對人類珍貴的賜予;讓灕江永續美麗,留給子孫後代,需要多方持續努力。

「山頂有花山腳香,橋底有水橋面涼」

青峰倒影,煙波浩渺,小橋流水,古木參天……悠悠灕江之上,清脆的歌聲撕開了山野的寧靜,如百靈鳴叫,婉轉動聽。不見其人先聞其聲,順著灕江之水,神仙般「腳踩葡萄藤,手持青竹竿」的女子由遠及近,出現在一幅「水墨畫卷」中。

這位用歌聲喚醒高山流水的女子,正是「劉三姐」。

電影《劉三姐》開篇,這部分唯美的鏡頭拍攝自灕江陽朔段。那時的灕江是什麼樣子,黃婉秋記得非常清楚——山是翠綠的,原生態林木鬱鬱蔥蔥,清晨瀰漫著薄薄的霧嵐,黃昏沐浴著五彩霞光;水是透明的,再深的地方都能清楚看到江底茂密的水草,成群的魚歡快地穿梭;江岸的鳳尾竹隨風搖曳,一行行白鷺不時悠然飛起,在江面上靜靜划過……

《劉三姐》作為音樂風光片,山歌是重要支撐。喬羽攜手著名作曲家雷振邦從廣西民歌山歌裡吸取營養,傾力打造的每一首插曲都非常優美,充滿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在海內外廣為傳唱。歌曲內容豐富,但主題集中:歌唱生活、歌唱愛情、歌唱美麗的大自然,歌唱人們與封建勢力作鬥爭的智慧和勇氣。

音樂元素與畫面巧妙交融又相互映襯補充,是電影《劉三姐》的一個顯著藝術特色。江岸青山如黛、林木蔥蘢,江水清澈透亮、碧波蕩漾,配上詞曲皆絕的歌聲:「鴨子水面打筋鬥,大船水面起高樓」「三月鷓鴣滿山遊,四月江水到處流」「風吹雲動天不動,水推船移岸不移」……說起這部電影的畫面和歌曲,回憶外景拍攝地的風光風貌,黃婉秋侃侃而談,滿懷深情。

山頂有花山腳香,

橋底有水橋面涼……

電影第一首歌的第一句歌詞,事實上就是對灕江和諧生態系統的概括描述,山頂的花和橋底的水都是大自然恰到好處的安排,美就美在渾然天成,原原本本。黃婉秋說,回頭去看,這部電影再現並讚美大自然,從不同的側面表現了灕江兩岸民眾樸實的生態意識。

「那時候,也沒人天天說要如何保護生態環境,但天然的灕江就是這麼迷人。」黃婉秋坦言,當時自己還很年輕,真的是「茸毛鴨仔初下河」,想得並不深遠。真正刻意去關注灕江生態,則是後來的事情了……

《劉三姐》拍攝於1960年春夏之際。黃婉秋對家鄉的山山水水早已習以為常,《劉三姐》攝製組來到灕江拍外景,劇組的同事驚嘆世間竟然還有天堂一樣的地方:「你的家鄉真的太美了!」面對讚嘆,豆蔻年華的小婉秋赧然一笑,心裡由衷感到自豪。

與電影《劉三姐》結緣,對於黃婉秋來說其實是很偶然的。

「劉三姐」是壯族民間傳說中的歌仙,其故事在八桂大地流傳甚廣。新中國成立十周年之際,廣西各地以彩調劇、桂劇等形式演出不同版本的《劉三姐》,深受群眾歡迎。中國歌劇舞劇院編劇喬羽來到廣西,被「劉三姐」的故事和廣西秀麗的山水深深吸引,與長春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蘇裡一起策劃拍一部電影。兩位著名藝術家的想法得到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廣西方面提出兩點意見:一是建議以桂林山水作為敘事背景,二是希望多用本土演員。

隨後,籌備工作加快推進。桂林桂劇團演員黃婉秋長相甜美,性格開朗大方,被選中出演配角「舟妹」。黃婉秋沒有想到的是,經過試鏡、拍攝和審看樣片等多個環節,原來出演「劉三姐」的演員被否定了,導演最後選中了她。

黃婉秋後來才知道,導演蘇裡決定起用她,是發現她清新自然,性格裡有一股倔強勁頭,柔情中帶著潑辣,符合「劉三姐」人物形象的要求。讓一個不滿17歲的青年演員擔綱主角,顯然有一定風險。黃婉秋不負眾望,依靠自己良好的悟性和刻苦鑽研的韌勁,把「劉三姐」美麗、善良、聰慧、潑辣的人物形象成功塑造出來,得到了廣大電影觀眾的認可和高度讚譽。

後來,蘇裡為自己這個大膽的決定感到欣慰,說小婉秋沒有讓他失望。《劉三姐》歌詞作者喬羽在電影完成20年後說:「我很佩服蘇裡的眼光,他選演員真是選對了。」

在黃婉秋看來,《劉三姐》這部經典電影作品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主創人員對壯鄉民族文化和灕江山水的完美再現。她回憶,喬羽與蘇裡認真研究壯族民族風情和民間山歌,影片拍攝過程中還在一字一句反覆修改打磨。他們當時都已經是名滿天下的藝術家了,仍然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作風令人欽佩。

相對於劇本和音樂創作的艱辛,在外景選址方面,導演蘇裡卻顯得輕鬆自如。蘇裡對黃婉秋說:「灕江處處是美景,隨便找個地方停下來,架著機器就可以拍出非常美的畫面。」這句話讓在灕江邊上長大的黃婉秋印象特別深刻。

「我們早晨4點多就起床化妝,太陽剛剛出來就出發,走到一個地方,導演說這裡風景好,就這裡了,就開始拍攝。」黃婉秋說,迎著太陽一路走一路拍攝,到中午休息時,不少人下河遊泳,當年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電影公映引發的轟動效應超過了黃婉秋的想像,後來其跨越地域和時空的魅力,則更讓她驚嘆。「改革開放後,我們到東南亞、歐洲等地演出,依然反響強烈。在新加坡演出時,裡三層外三層圍滿了要籤名的人。在馬來西亞,觀眾圍著演出團隊的大巴車,哪怕隔著車窗也要合影……」

在新加坡,一個20多歲的女孩向黃婉秋亮出自己的身份證件,上面寫著「黃婉秋」三個字。女孩說,她爸爸媽媽都是《劉三姐》的忠實觀眾,反覆看過不知道多少次。她媽媽懷孕時,患了重病的爸爸提出一個心願:如果生個女兒,就取名「黃婉秋」。

黃婉秋在海外了解到,許多華人朋友熱愛《劉三姐》,是因為在影片中能找到鄉愁,不論是山歌,還是山水風光,都引發他們對祖國大好河山和優秀文化的深深懷念。

因為飾演「劉三姐」,黃婉秋成了許多觀眾的偶像,成千上萬的信件如同雪片般飛來。有一位觀眾連續看了99遍,寄來99篇觀後感。黃婉秋說,從觀眾的來信可以看出,每個人對這部電影的理解和感受各不相同,但對桂林山水的讚美卻高度一致,很多人是因為看了電影才來到桂林領略灕江風光。

「是灕江的山山水水造就了《劉三姐》,而《劉三姐》成就了我。」黃婉秋說,「這輩子我是離不開灕江了。」

「小小鯉魚不吞鉤,搖頭擺尾江中遊」

壯家人愛唱山歌,男女老幼都能唱,不在乎有沒有好茶飯,總要唱首山歌敬親人;壯家人熱情好客,你到灕江邊上做客,能喝到醉人的米酒、清冽的青茶,還常常能品嘗到江裡的大鯉魚。

電影《劉三姐》裡有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場景:「劉三姐」初遇「阿牛哥」,在漁船上「隔著船艙喊一聲」,令靦腆的「五尺漢子臉也紅」。「正像笨鳥不開聲,忽然變成分水龍」,「阿牛哥」一頭扎進江裡,抓回來一條活蹦亂跳的鯉魚,興奮地唱起山歌:

小小鯉魚不吞鉤,

搖頭擺尾江中遊;

知道我家客來了,

跳出水面碰船頭。

黃婉秋回憶在陽朔拍攝外景的日子,劇組裡很多人都愛水。「阿牛哥」的扮演者是長春電影製片廠著名演員劉世龍,出演的《英雄兒女》主角王成家喻戶曉。劉世龍剛接到角色邀請時並不情願。「他說他一個軍人出身的男子漢,演這種唱山歌談情說愛的角色不太合適。」黃婉秋說,「後來聽說桂林山水很美,特別是天天可以遊泳,他就來了。」

此前對「劉三姐」傳說沒有太多了解的劉世龍,也許還真是衝著灕江的魅力而來的。拍外景期間,「阿牛哥」天天在江裡遊泳。劇組怕他曬得太黑,前後鏡頭形象差異太大,他就戴著草帽遊。

「他是真的喜歡灕江的水,說看得到魚兒,看得到水草。」黃婉秋說,「我那時候年紀小,不好意思下水,就在岸上看他們遊,沒有感受到他們在水裡撲騰的那種心情。但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電影膠片上記錄著的灕江永遠是那樣清明透澈,碧水清且漣漪,而現實中的灕江卻悄悄發生了變化。不知不覺,「阿牛哥」痴迷的江水漸漸渾濁了,甚至河道也開始乾涸了,江裡很難看到搖頭擺尾的小小鯉魚了……電影《劉三姐》拍攝30周年之際,主創人員重聚桂林,他們發現灕江已經不像是原來的灕江。

黃婉秋說:「30年後故地重遊,我們坐船到陽朔,看到江面上漂著油汙和垃圾,兩岸到處是橫七豎八的電線。蘇裡導演感慨地說,他很慶幸當年拍了這部電影,把灕江最美的風景用影像記錄下來了,現在已經沒法再拍出那樣清新純美的電影了,因為灕江變了。」

提及電影中一些取景地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情況,黃婉秋無比痛心。她認為,《劉三姐》大寫意的灑脫和工筆畫的細膩相結合,把灕江的自然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加上對生活之美和愛情之美的描繪,濃墨重彩地謳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係。而人與自然,是一個值得永遠關注的重大問題。

在黃婉秋記憶深處,「劉三姐」與「阿牛哥」在灕江邊的大榕樹下互訴衷腸的那場戲非常動人。「山中只見藤纏樹,世上哪見樹纏藤……」憨厚的「阿牛哥」與美麗的「劉三姐」以歌傳情,拋繡球訂下終身。如今,那棵大榕樹仍在河畔,只是沒有了當時的風姿。

60年來,追尋愛情的足跡來到大榕樹下的遊客越來越多。人們踩在樹根上拍照留影,在樹枝上掛紅繩許願,日復一日,大榕樹不堪重負,漸漸枯萎。「大榕樹有一半曾經已開始乾枯了。當地政府請來園林專家進行救治,才讓它活了下來。」

黃婉秋認為,灕江是大自然對桂林的特別賜予,利用獨有的自然風光和生態資源發展旅遊,既讓中外遊客領略到灕江之美,又能惠及當地群眾,這本是大好事。但是,粗放經營破壞了環境,付出的代價得不償失,更談不上可持續發展。

同樣的灕江魚,吃著卻完全變了味,不是魚本身變了,是人的心思變了,變得急功近利。黃婉秋說:「以前沿江兩岸開了很多魚餐廳,江裡的島上也有不少。這些餐廳的汙水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就直排到江裡,垃圾到處都是,灕江水質怎麼會不受影響?」

上河漲水水推沙,

下河魚兒搖尾巴;

打得魚來街前賣,

換得油鹽換得茶……

這首歌意境樸實純美,儼然一幅動人的灕江漁家生活風景畫。後來,受利益驅使,撒網打魚變成了電魚,不法分子半夜在江上與漁政人員「躲貓貓」,連魚苗也電死了,何異於「竭澤而漁」呢?黃婉秋非常義憤,「好好的一條江,慢慢就不成樣子了,看著焦心」。

令黃婉秋欣慰的是,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逐步樹立,灕江迎來了轉機。

面對生態環境壓力,桂林市委、市政府重拳整治灕江汙染。經過多年努力,當地陸續實施截汙治汙工程,城市汙水集中處理率超過99%,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灕江城市幹流及上遊水庫全面禁止網箱養魚,沿岸養殖場全部遷移;禁止非法捕魚並嚴厲打擊電魚行為;關停所有採石場,實施山體復綠工程……

曾經遍布沿岸及洲島的魚餐館,如今已全部拆除,直排灕江的汙水源斷了,水質明顯改善。在2019年1-9月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狀況排名中,灕江在全國位居前列。

看到這些變化,黃婉秋很高興。她相信,經過持續努力,灕江的生態一定能不斷恢復,不願吞鉤的小小鯉魚也一定會回來,搖頭擺尾地在江中暢遊。

「砍柴莫砍嶺上松,小小松樹有大用」

「劉三姐」的故事已經流傳了1000多年。自古以來,灕江兩岸的人們就懂得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電影《劉三姐》很多地方都浸潤著熱愛自然的元素。

砍柴莫砍嶺上松,

小小松樹有大用;

有日松樹撐天起,

敢擋東南西北風……

「劉三姐」手持柴刀站在高高的山崖上,青春靚麗,唱出的《砍柴歌》旋律優美,道理直白卻不失深刻。如果砍掉嶺上的松樹,就要受到「東南西北風」的吹打,就要接受大自然的懲罰。人們對大自然的索取絕不能無序,更不能無度。

灕江之美,美在生態,保護生態才能守住這份美麗。

黃婉秋早早就注意到,在灕江,人們對自然無序和無度索取的現象越發嚴重。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期間,她多次提出加強灕江保護的建議,努力推動維護灕江生態。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家都到河邊挑水、洗菜、洗衣服。」黃婉秋回憶,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灕江沿岸出現了很多採石場,江裡還有非法野蠻挖沙的船,河道、綠洲被挖得千瘡百孔,汛期洪澇災害時有發生,到了枯水季節常常斷流。沿岸許多工廠工業廢水直排入江,遊客大增而管理跟不上,也使灕江承載的壓力越來越大。

當年「劉三姐」勸阻「舟妹」砍伐山嶺上的松樹,後人卻連灕江源頭的原始林木也砍了。

灕江發源地貓兒山是「華南第一峰」,紅軍在長徵途中突破湘江後,翻越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就在貓兒山地區。貓兒山南麓,興安縣華江瑤族鄉高寨村是「灕江源頭第一村」。山裡田地有限,大家便以砍伐林木維持生計,當地竹品廠、木材廠一度有數十家之多。

除了源頭生態環境受到威脅,灕江上挖沙行為也日益猖獗,河道被挖得千瘡百孔。

無論是參加政協視察活動,還是外出演出,黃婉秋都關注著灕江的生態狀況,並向全國政協提交提案,呼籲保護灕江。

提案指出:「灕江風景區是國有自然資源,國家AAAA級旅遊區,是在全世界有著高知名度的旅遊勝地。而這一勝地正受到非法挖沙者的嚴重威脅。」「在灕江非法挖沙,不但嚴重影響河道及周邊的生態環境,而且還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因此,非法挖沙亟待有效制止,保護灕江需要加大力度,刻不容緩。」

對於灕江挖沙屢禁而不止的原因,黃婉秋在提案中直言:「不排除個別國家幹部入股非法挖沙船,或得到挖沙老闆的好處費,充當保護傘,增加了治理難度。」

提案還建議:「制定相應法律法規,加大對非法挖沙者的打擊和處罰力度,對造成重大破壞的要有刑事處罰。建議成立專門的部門治理灕江,打破部門之間各自為政的局面。」

黃婉秋的提案以及許多幹部群眾甚至旅遊者的呼聲引起重視。桂林市在體制機制上大膽突破,成立灕江管理委員會,改變「九龍治水」局面,同時重拳治理環境汙染。灕江流域沿線採石場、採砂場及養殖場被大量關停,實施生態的保護和修復;各縣區推出城鄉環衛一體化多項改革舉措,大力實施改廚改廁改圈、汙水和垃圾集中治理。

灕江之上,166艘老舊遊船接受了全面改造,不具備環保條件的全部淘汰,新增星級遊船使用節能環保動力系統,取消船上烹調,實行統一配餐。

灕江上遊,作為灕江水源涵養地和生態屏障,興安縣自治區級生態鄉鎮創建率達90%,市級生態村創建率達到100%。曾經因為砍樹而「人窮山敗、山窮水敗」的高寨村告別資源粗放開發,禁伐、禁採、禁漁等條款寫進了村規民約。依託灕江源自然資源、長徵文化資源和民族風情資源,當地打造「三色」文化旅遊,在轉型的新路上一步一步往前走。

生態意識的樹立,從發展理念的深刻變化開始。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黨委、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保護灕江,堅守生態底線逐步成為當地幹部群眾的共識。

黃婉秋說:「雖然我已經不再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但對灕江生態一直關注,不能因為卸任了就不關心了。見到各級領導,我每次都說保護灕江的事情,要一直好好保護下去。」

話題回到電影《劉三姐》,黃婉秋特別偏愛姑娘們在山上邊採茶邊唱山歌的那一段情節。壯家姑娘勤勞純樸,「早起採茶頂露水,晚插秧苗伴月亮」,這本是那個年代的日常生活畫面。經過劇組精心打磨,勞動之美被藝術地呈現出來,成了電影中的一個經典場景。

草中野兔竄過坡,

樹頭畫眉離了窩;

江心鯉魚跳出水,

要聽姐妹採茶歌……

藝術家的內心對大自然都有一份特別的敏感,何況生在灕江長在灕江的黃婉秋,當年面對鏡頭唱起《採茶歌》是時候,她就開始意識到,大自然是一個整體,誰也離不開誰。

「一隻小船輕悠悠,月兒彎彎在當頭」

電影片尾,「劉三姐」和「阿牛哥」劃著小船,在如鉤新月的照映下,沿著兩岸長滿鳳尾竹的灕江款款前行,擺脫財主的追蹤,走向新生活。悠悠山歌以白描手法寫景抒情,充滿浪漫主義情懷。

一隻小船輕悠悠,

月兒彎彎在當頭;

人看明月當頭掛,

我看明月順水流……

電影《劉三姐》的美,在這一部分到了極致,無論是畫面和音樂,還是歌詞的內涵、韻味和意境,都飽含著對綠水青山和純潔愛情的讚美之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黃婉秋記得,這些鏡頭拍得很辛苦,也拍得很成功。灕江上皎潔的月亮,從此深深刻入腦海。

多年來,黃婉秋很喜歡和家人一起去灕江上賞月,坐著竹筏體會「一隻小船輕悠悠、月兒彎彎在當頭」的那一份美好光景。

「以前經常去,特別是中秋節,我們幾乎都去。」黃婉秋說,「但是後來就不怎麼去了,因為看到灕江環境一天不如一天,面對垃圾和汙水,哪有心思賞月?」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灕江流域整汙治亂成效漸顯,彎彎月亮又重新清晰地倒映在一江清水的波光裡了。

以灕江為代表的桂林山水是我國自然風光的典型代表,改革開放以來有160多位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政要慕名到訪。

「灕江不僅屬於桂林人民,屬於廣西人民和全國人民,也是屬於世界的,是全世界人民共同擁有的財富,我們都要很好地去呵護它。」

「要全力保護好桂林山水,繼續做好當地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工作,特別是要抓好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讓這一人間美景永續保存下去。」

黨中央對灕江的生態保護十分關注,殷殷囑託。

2018年,桂林接待遊客量首次超過1億人次。隨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生態環保壓力越來越大,任務越來越重。黃婉秋認為,一方面要依託資源優勢促進發展,充分發揮灕江品牌效應造福群眾;另一方面,必須處理好開放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係,守住「綠水青山」才能換來「金山銀山」。

灕江是桂林山水之魂。同時,桂林也是歷史文化名城,核心競爭力在於生態資源,也在於文化資源。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桂林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資源優勢,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新文章正是從「劉三姐文化」破題開篇。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自2004年公演以來,天天演出並幾乎場場爆滿,此後一批精品文化演藝項目陸續推出,「演藝之都」的新名片日趨閃亮。

為傳承「劉三姐文化」,黃婉秋傾注了大量心血。她和女兒、外孫女一家三代同臺演「劉三姐」,打造舞臺劇《歌仙劉三姐》和全息穿越劇《遇見劉三姐》,深受觀眾歡迎。幾十年來堅持不懈,使她的藝術生命得以青春常駐。

2015年,黃婉秋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全國德藝雙馨藝術家終身成就獎」。

2017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以象鼻山為舞臺的桂林分會場閃耀螢屏。「唱山歌,這邊唱來那邊和……」黃婉秋攜手張信哲、鄧紫棋,以一首觀眾耳熟能詳的《歌從灕江來》將晚會推向了高潮,既展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勃勃生機,又呈現了桂林自然生態之美和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發展新成就。

黃婉秋高興地看到了「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桂林實踐。今日灕江,山青水碧生態美,生活在江畔的人們談起母親河,無不充滿自豪感、幸福感、滿足感。黃婉秋說:「我真的很慶幸自己生長在灕江邊,就像人們說的一樣,『願做桂林人,不願做神仙』。」

黃婉秋在記錄她藝術生涯的《只有山歌敬親人》一書上,為60年前的老照片寫了幾句「獨語」:「往昔的回憶只能定格在照片上,留存在心靈裡,好美,好美……」

往昔畢竟已成往昔。黃婉秋堅信,只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發展理念,人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灕江的生態也一定會得到更好的保護,我們的子子孫孫就能夠長久地享有灕江上「人看明月當頭掛、我看明月順水流」的良辰美景。

黃婉秋說:「綠色發展,功在千秋。」(記者王念、盧羨婷)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