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盆紀和鄧氏魚區別(鄧氏魚泥盆紀之王)
2023-09-18 05:28:29 1
鄧氏魚:泥盆紀之王
在恐龍之前,地球上曾經出現過許多超級掠食者,其中很多都來自於海洋。在幾億年前的海洋中,生活著一種青面獠牙的巨型食肉魚類,它就是鄧氏魚。作為最著名的古生代大殺器,鄧氏魚以其粗壯的身體和兇悍的外形成為當之無愧的泥盆紀之王。
恐怖的魚
19世紀中葉以後,憑藉著大量的化石,美國的古生物學開始發展起來。在田納西州和懷俄明州,人們發現了許多奇怪的化石。1868年,約翰·紐波利(John Newberry)根據一塊不完整的頭骨和下頜骨化石(編號AMNH 81)建立了恐魚屬(Dinichthys),模式種為赫氏恐魚(Dinichthys herzeri)。
在恐魚屬被命名之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所有在北美洲發現的盾皮魚類都被歸入這個屬,恐魚屬成了分類學上的垃圾堆。1956年,古生物學家吉恩·皮埃爾·雷曼(Jean Pierre Lehman)在研究紐波利於1873年命名的泰雷爾恐魚(Dinichthys terrelli)之後發現這完全是一種新的動物,就是將其命名為鄧氏魚(Dunkleosteus),屬名來自「Dunkle」(克利夫蘭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大衛·鄧克爾David Dunkle)和古希臘語中的「οστεος」(意為「骨頭」),意思是獻給鄧克爾的化石。
圖註:鄧氏魚可怖的頭骨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圖片來自網絡
到目前為止,鄧氏魚屬內已經有至少10個種,其中模式種為泰雷爾鄧氏魚(Dunkleosteus terrelli)。大部分鄧氏魚的化石都發現於北美洲的美國,此外在歐洲也有發現。鄧氏魚的臉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臉非常恐怖。
水下的鐵甲艦
鄧氏魚是一種大型的掠食性史前魚類,關於其最大體長一直存在著誤區。由於網上的不實資料,大家一直把鄧氏魚當成是體長超過10米的巨獸,其實最大的鄧氏魚(泰雷爾鄧氏魚)體長為6米,體重不超過1.5噸。
鄧氏魚屬於甲冑魚類,它的腦袋和脖子上都覆蓋著厚實的骨質盔甲,也正因為如此,它們的化石往往都保存了腦袋和頸部。鄧氏魚的腦袋圓溜溜的,一對圓圓的眼睛長在腦袋兩側。鄧氏魚長有一張讓人不寒而慄的大嘴,它那巨大鋒利的刃狀牙齒赫然可見。儘管一眼可見,但是鄧氏魚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牙齒,其上下頜的牙齒其實是頭骨盔甲的一部分。
根據化石的外形,鄧氏魚腦袋向後的頸部和背部變高,其身體應該非常粗壯,後面長有有力的大尾巴。粗壯的體型、駭人的大嘴、堅固的盔甲,這一切讓鄧氏魚成為水中的鐵甲艦。
泥盆紀之王
鄧氏魚生存於距今3.8至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泥盆紀被稱為「魚的時代」。魚類的大繁榮是泥盆紀的標誌性事件,在這個時代有頜魚類出現,包括鄧氏魚在內的盾皮魚類更加多樣,代表現代魚類的硬骨魚類也已經出現。正是由於海洋中出現了大量的魚類,掠食者也不斷變大,最終誕生了像鄧氏魚這樣的大殺器。
兇悍的鄧氏魚無疑位於泥盆紀食物鏈的最頂端,它是脊椎動物出現之後進化出的第一個重量級的超級殺手。為什麼說鄧氏魚是重量級的殺手呢?因為它們具有強大的咬合力,一隻6米長的鄧氏魚咬合力達到750千克,這樣的咬合力足以咬碎菊石、三葉蟲的硬殼啦,其他盾皮魚類的盔甲就更不在話下了。
許多資料中稱鄧氏魚的咬合力可以達到5噸,這已經與13米的暴龍一個級別啦!5噸的咬合力是以10米的體型進行推算的,而鄧氏魚並沒有如此巨大的體型,當然也不會有如此逆天的咬合力。750千克的咬合力在泥盆紀的地球上已經是前無古人的啦,鄧氏魚不僅將這可怕的力量用在獵物身上,也會用到同類身上。古生物學家曾經在鄧氏魚的頭骨上發現了同類牙齒的咬痕,有些骨頭甚至被咬碎了,同類之間的仇恨才是赤裸裸的哦。
作為脊椎動物出現之後的第一種超級掠食者,鄧氏魚最終在泥盆紀末期的大滅絕中消失,但是它們保存在地下的化石訴說著盾皮魚類曾經的輝煌。
參考資料:
1.Anderson, P.S.L.; Westneat, M. (2009). "A biomechanical model of feeding kinematics for Dunkleosteus terrelli (Arthrodira, Placodermi)". Paleobiology. 35 (2): 251–269. doi:10.1666/08011.1.
2.Carr, Robert K. (2010). "Paleoecology of Dunkleosteus terrelli (Placodermi: Arthrodira).". Kirtlandia. 57.
3.Carr R. K., Hlavin V. J. (2010). "Two new species of Dunkleosteus Lehman, 1956, from the Ohio Shale Formation (USA, Famennian) and the Kettle Point Formation (Canada, Upper Devonian), and a cladistic analysis of the Eubrachythoraci (Placodermi, Arthrodira)".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59 (1): 195–222. doi:10.1111/j.1096-3642.2009.00578.x.
下期介紹:
11月開始發了幾條新聞然後又介紹了一條史前大魚,之前的中國百年十大恐龍系列還沒有結束,下一期介紹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種恐龍:黃河巨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