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愷之「三絕」(三絕才子顧愷之)
2023-11-09 21:47:19 1
顧愷之,東晉時人,字長康,小字虎頭,故又稱顧虎頭。他是我國繪畫史上早期的一位傑出的理論家和留有畫跡的畫家。
顧愷之
顧愷之一生勤奮博學,才氣橫溢。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說:「愷之多才藝,尤工丹青。」《晉書》顧愷之傳又說:「俗傳愷之有三絕:才絕、畫絕、痴絕。」歷來被世人傳為佳話。
才絕
何謂之「才絕」?這主要是指他在詩、文、賦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才華說的。顧愷之擅長文辭,曾經寫過不少生動優美的詩賦文章。保留至今的尚有《虎丘山序》、《雪賦》、《風賦》、《冰賦》、《觀濤賦》、《箏賦》、《四時詩》、《水贊》等篇章。
例如,他寫的《四時詩》曰:「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弧松。」用極其凝練的詩句,把春、夏、秋、冬四時的山川風貌描寫得非常典型而色形俱在。
又比如《水贊》日:「湛湛若凝,開神以質,乘風擅瀾,妙齊得一。」
顧愷之
有一次他遊歷會稽山歸來,人們間起他的體會,恨之云:「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若雲興霞蔚。」僅用數句,就把此地變幻無窮的自然風光描繪得引人入勝,十分壯觀。這些詩文至今我們讀起來仍是擲地有聲而愛不釋手,並從中獲得美好的藝術享受。
畫絕
顧愷之的「畫絕」,主要是指他在繪畫藝術上能形神兼備,才氣過人。我們不妨略舉一二。據說公元364年,當時江寧的瓦棺寺剛落成時,寺院主僧向名士們募捐。但沒有一個能捐過十萬錢的而當募及到顧愷之時,他一下就答應要捐贈一百萬錢。
時年顧愷之僅二十歲,家境又不富裕。一舉動使當時的人都大為震驚,以為他不過是說大話罷了,愷之卻對主事者說:「請你們在寺內給我準備一面牆壁就行了。」於是,顧愷之閉門用月餘時間,在這面牆上畫了一幅維摩詰像。
當這幅畫快要畫完的時候,並準備為人物最後點眼睛時,顧愷之告訴主事者:「第一天來看畫的人可捐錢十萬,第二天來看畫者可捐五萬,第三天來的可任意捐施。」
在開始第一天他當眾為維摩詰畫像點睛時,畫面上的人物頓時神採煥發「光照全壁」。使得來觀賞的人讚嘆不已,並爭相捐款。
俄頃之間竟得百萬錢......
相傳,顧愷之畫的人物畫,常常數年不點眼睛,人問其故?他說:「四體妍媸本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之中。」他認為要表現人物的精神世界,傳達人物的內在感情,為人物點睛是關鍵。所以要精心推敲,方可下手。
據《歷代名畫記》載:「常悅一鄰女,乃畫女於壁。當心釘之,女患心痛,告於長康,拔去釘,乃愈。」這一記載,雖未免有些附會之說而不足為據,但也說明了原他之對畫中的人物精神刻畫的卓絕技巧。由此可以想見顧愷之在繪畫藝術成就上的一斑。宋明帝《文章志》說:「恆溫云:『顧長康你中痴黠各半,合而化之,正平平耳。」可見顧愷之的所謂「痴絕」,並非真痴,而他的黠確是真黠。
顧愷之
痴絕
顧愷之的「痴絕」,實際上也是當時藝術家們內心深處懷有無限隱痛,不得不以此周旋於豪門貴族之間,醉心於文藝創作的一種心理反映。
顧愷之的作品在版史中記載甚多,題材也十分廣泛。但可惜流傳至今的僅有三件摹本。這就是《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和《列女圖》。這些作品都是研究我國早期繪畫極其珍貴的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