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風水寶地鳳凰展翅(鳳凰展翅風水寶地)
2023-11-11 07:15:18 1
陰宅風水內震卦外巽卦可以嗎?
尋龍容易立向難,千裡吉兇一向間」這句話自古以來是風水行業中的一句俗語,說明立向是風水學中非常關鍵的一道工序。必須要注意的,一是三元龍的確定,二是元合立向的宜忌方法。
「尋龍容易立向難,千裡吉兇一向間」這句話自古以來是風水行業中的一句俗語,說明立向是風水學中非常關鍵的一道工序。關於立向問題不妨詳細說明一下關於墓地立向的幾個程序:
墓地立向與陽宅建築物立向大同小異,不同的是,陽宅是依背山面水為自然美,定向時多用雙山五行定向;而陰宅立向是按自然之地勢,用來龍入首之山向為立向法則。
所謂來龍入首,就是指山脈之來勢,比如說山脈走向從西北方向東南方向,稱此為乾山巽向,坐東南向西北為巽山乾向。若山脈從西南向東北走向稱為坤山艮向,東北向西南走向稱之艮山坤向等等,二十四山龍的走向以此類推。
山勢的走向一般都是不能間斷的,若間斷則為龍止。比如說乾山來龍,但從不遠的地方有一條從坤向艮的河流,此河流從山脈中間穿過,將山脈攔腰切斷,此時只能從河水的東南岸作乾山算起,不能從河的西北岸發源地算起。所謂來龍入首處,就是指山勢盡頭有水處開始算起,來龍一般都是以水為界,遇水則止。只要見到山環水抱之處就可斷定龍氣就凝聚在此處,這時即可在這裡選穴,然後再根據二十四山的龍脈走向立向。
只要將龍脈走向確定好,立向就不難了。然而立向之法各派的方法都有所不同,三合巒頭多用七十二龍、一百二十分金、淨陰淨陽,其法在本書解層篇已有詳述。三元理氣將二十四山化分為三元龍,所謂三元龍者乃天元龍、地元龍、人元龍也。對於三元理氣在本書已有初步介紹,具體用法對於初學來說,還不是很清楚的,具體用法仍然不外乎淨陰淨陽,在此不妨再詳述如下。
一、三元龍的確定
在應用時將羅盤八卦的方位記清楚,按照乾卦管戌乾亥三字,坎卦管壬子癸三字,艮卦管醜艮寅三字,震卦管甲卯乙三字,巽卦管辰巽巳三字,離卦管丙午丁三字,坤卦管未坤申三字,兌卦管庚酉辛三字。就這樣將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個卦,每卦管三個字,三八共二十四個,命名為三元龍。所謂三元者乃天元人元地元也。每一卦第一個字稱之地元。最後這個字稱之為人元,中間這個字稱之為天元。比如說坎卦管壬子癸三個字,將第一個字的壬字叫做地元龍,第二個的子字稱天元龍,第三個字的癸字稱人元龍。
凡是向方為子、午、卯、酉、乾、巽、艮、坤八個字的,這幾個字在八卦中間的卦位都稱之為天元龍。
凡是向方為辰、戌、醜、未、壬、丙、甲、庚八個字的,這八個字在三元龍都是第一個字的,都稱之為地元龍。
具體的建議你找專業的風水先生上門去看一看會比較好
看陰宅風水鳳凰展翅對長子的影響
如果真是鳳凰展翅的形狀,那可是了不得的事情,話說曾國藩當年相地的時候,也只找到一塊大鵬形狀的地。他把祖母葬在鵬口,結果五年連升三級。
至於對長子的影響要看具體方位的,要在現場才好論定。還有周圍山形是如何,水形如何,有無斬斷,都是要綜合起來看的。
看了你這個問題,我只能這麼說:要真是這麼一個形狀的地,三代之內必有大貴人出。
我家大門外有一對柱子,長女出嫁,柱子上對聯怎麼寫(十五字句)帶橫批...
嫁女大門迎喜對聯上聯:迎佳婿百年好合 下聯:嫁愛女萬事如意上聯: 寶馬迎來雲外客 下聯: 香車送出月中仙上聯: 嫁女喜逢良好日 下聯: 送親正遇吉祥年上聯:馬蹄輕盈佳客來庭引鳳 下聯:丹桂飄香淑娥於歸出閣上聯:梅蕊衝寒幸沐春光迎貴客 下聯:松針吐翠喜送淑女赴新婚上聯:女兒出閣紅顏少柳風吹度十裡亭 下聯:孝悌忠義莫輕忘老少惹人多憐愛嫁女經典橫批: 花好月圓 比翼天高 金玉良緣 喜結連理 喜事盈門 關睢樂事 佳偶天成嫁女閨門(內門)對聯願景聯上聯:桃面喜陪嫁 下聯:梅香和襯妝上聯:祥光擁大道 下聯:喜氣滿閨門上聯:好女嫁出成賢婦 下聯:佳音頻傳到娘家上聯:有緣過門聚白首 下聯:同步偕婿結青鸞上聯:黃菊綻金光雲髻 下聯:芙蓉含露醉朱顏訓誡聯上聯:入院勿丟慈母訓 下聯:出閨宜守我家風上聯:繡閣女紅止今日 下聯:廚司婦道始明朝上聯: 應要睦鄰和妯娌 下聯: 便須敬老奉翁姑上聯:作婦須知勤儉好 下聯: 治家應教子孫賢上聯:於歸好詠宜家句 下聯:往送高歌必戒章上聯:此去婆家應節儉 下聯:當思慈母久劬勞上聯: 此去有家切記克勤克儉 下聯:再來無議才算乃賢乃良上聯: 無物可陪五講四美隨身 下聯:有言相囑百好一勤致力行上聯:此去有家 公婆同樣知冷熱 下聯:思鄉應記 父母永遠不炎涼喜慶聯上聯:良辰輝繡輦 下聯:吉日過嘉門上聯:金枝榮春綠 下聯:玉樹襯花紅上聯:景麗三春天台桃熟 下聯:祥開百世金谷花嬌上聯:東床幸選乘龍婿 下聯:旭日增輝嫁女天上聯:惟有薄奩宜愛女 下聯:愧無美酒宴嘉賓上聯:瑟鼓房中鳧翔靜好 下聯:簫吹樓上鳳律歸昌女兒出嫁經典橫批: 春華秋實 嬌女出閣 之子于歸 天風玉宇奎壁聯輝 鸞鳳和鳴 鳥樂同林 琴瑟永偕 瑞木交柯賀嫁女 有女出嫁親友贈聯上聯:翔鳳乘龍兩姓偶 下聯:好花圓月百年春上聯:百年恩愛雙心結 下聯:千裡姻緣一線牽上聯:名流喜得名門女 下聯:才女欣逢才子家上聯:娘家既已芳聲著 下聯:婆屋定然美德彰上聯:一世良緣同地久 下聯:百年佳偶共天長上聯:喜看淑女成佳媳 下聯:樂讓東床喚泰山上聯:吉辰美景恭送淑女 下聯:花好月圓喜結良緣上聯:海枯石爛同心永結 下聯:地闊天高比翼齊飛上聯:秦晉結好同地久 下聯:吳蜀聯姻共天長女兒出嫁對聯橫批: 百年好合 鸞鳳和鳴 良緣天成 雲天比翼 天作之合 幸福美滿 永結同心
風水鳳凰地出什麼後人。
如果真是鳳凰展翅的形狀,那可是了不得的事情,話說曾國藩當年相地的時候,也只找到一塊大鵬形狀的地。他把祖母葬在鵬口,結果五年連升三級。
至於對長子的影響要看具體方位的,要在現場才好論定。還有周圍山形是如何,水形如何,有無斬斷,都是要綜合起來看的。
看了你這個問題,我只能這麼說:要真是這麼一個形狀的地,三代之內必有大貴人出。
為祖宗建墓碑有什麼講究
有風水關係
永定客家土樓的主要景點
永定客家土樓中,許多土樓是按八卦圖設計的,中華傳統文化鉻印深深地銘刻其中。而最為典型的代表當屬振成樓。
振成樓位於湖坑鎮洪坑村,建於1912年,佔地5000平方米,懸山頂抬梁式構架,分內外兩圈,形成樓中有樓,樓外有樓的格局。前門是「巽卦」,而後門為「乾卦」。外樓圈4層,每層48間,每卦6間;每卦設一樓梯,為一單元;卦與卦之間以拱門相通。樓內有一廳、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陰陽兩極)、三門(即正大門和兩頭邊門,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個單元。卦與卦之間是隔火牆,一卦失火,不會殃及全樓;卦與卦之間還設卦門,關閉起來,自成一方,開啟起來,各方都可以相通。一旦盜賊入屋,卦門一關,即可甕中抓活鱉。祖堂似一個舞臺,臺前立有四根周長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臺兩側上下兩層30個房圈成一個內圈,二層廊道精緻的鑄鐵花格欄杆,是從上海運到此樓嵌制的。大廳及門楣上有民國初年黎元洪大總統的裡堂觀型、義聲載道等題字。樓內還有永久性楹聯及題詞二十餘幅,充分展示了土樓文化的內涵。
全樓的設施布局既有蘇州園林的印跡,也有古希臘建築的特點。堪稱中西合璧的建築奇葩。1995年它的建築模型與北京天壇作為中國南北圓形建築代表參加了美國落杉磯世界建築展覽會,引起了轟動,被譽為「東方建築明珠」。
永定人為什麼要循八卦建造土樓?究其歷史根源:首先客家人從中原遷徙而來的,受中華傳統文化思想影響極深,而八卦又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經典之一,所以在建造居住的樓房時,加以運用,是情理之中。其次,經過數代的播遷,為求生存,他們面對著自然與社會中種種困難,而八卦自古以來,便被人們用以排兵布陣,抵禦敵人。從安全角度出發,在設計、建造土樓時運用八卦,對於睿智的客家人來說,便不足為奇了。 承啟樓位於高頭鄉高北村,據傳從明崇禎年間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間竣工,歷世3代,閱時半個世紀,其規模巨大,造型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滿濃鬱的鄉土氣息。「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中圓,圈套圈,歷經滄桑三百年」,這是對該樓的生動寫照。承啟樓直徑73米,走廊周長229.34米,全樓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層,高16.4米,每層設72個房間;第二圈二層,每層設40個房間;第三圈為單層,設32個房間,中心為祖堂,全樓共有400個房間,3個大門,2口水井,整個建築佔地面積5376.17平方米。全樓住著60餘戶,400餘人。承啟樓以它高大、厚重、粗獷、雄偉的建築風格和庭園院落端莊麗脫的造型藝術,融與如詩的山鄉神韻,讓無數參觀者嘆為觀止,小人國和深圳錦繡中華都有承啟樓模型。1981年被收入中國名勝辭典,號稱「土樓王」,與北京天壇、敦煌莫高窟等中國名勝一起競放異彩。
1986年,我國郵電部發行一組中國民居系列郵票,其中福建民居郵票就是以承啟樓為圖案,該郵票在日本評為當年最佳郵票。 遺經樓位於高陂鎮上洋村,建於清鹹豐元年(1851年),方形土樓。外牆東西寬136米,南北長76米,佔地10336平方米。其後座主樓高17米5層,是永定現有土樓中最高的樓房。主樓左右兩端分別垂直連著一座四層的樓房,並與主樓平行的四層前樓緊緊相接,圍成一個巨大的方樓,如此環繞形成一個大「口」字。裡面又有一組小「口」字形建築,形成一個獨特的「回」字形整體造型。真是「門中有門,樓中有樓,重重疊疊」,當地人都稱它為「大樓廈」。 中間為祖堂。前樓一左一右建有兩所學堂,樓內子女可以在樓內就讀,學堂中間是個石坪,前建有大門樓,大門高6米寬4米。在主樓後面有花園一座、魚塘一口以及碓房、牛舍等附設建築。遺經樓共有280個房間。
遺經樓是目前所知方形土樓中最為龐大者,共有房間二百六十七間,51個大小廳堂,佔地五公頃,建築面積四千餘平方米,整個建築布局規整,條理井然 ,費時七十多年,經三代人努力方建成。當地人形容其大說:一個人從太陽升起即開始開窗,開到中午下樓吃飯,然後上樓關窗,直到太陽下山才關完最後一扇窗。 府等式土樓的典型建築是永定高陂的「裕隆樓」,建於清道光八年(1828年)歷時六年建成。距今有170多年歷史。門楣上留有「大夫第」三字,掛著「父子登科」的匾額。全樓縱深108米,寬58米,主樓高11.4米,全樓計有25個廳,118個房間。門樓外有17米寬的曬平,30米寬半圓形的魚塘一口,正樓後是山坡,有一道55米長的扇形圍牆,全樓佔地近萬平方米。中廳、前廳支柱承重,木雕屏風,屏柱休漆,高低錯落巨大的出簷,封以九脊瓦頂,使整個建築群在院落重疊,屋宇參錯中顯得和諧統一,氣勢軒昂。
著名園林建築專家、上海同濟大學陳從周教授考察該樓後,在《閩遊記勝》中寫道:雖近傍晚,徘徊留戀,未忍遂行,在歸途中即興吟詩日:仿佛仙山初入夢,自LIAN老眼未模糊;流風已逝宋元畫,如此樓臺豈易圖。 如升樓是永定眾多土樓中小巧玲瓏的土圓樓,俗稱「米升樓」,建於公元1901年,距今近百年。樓主林高林原先缺少住房,後得一夢:一輪紅日下落此地,他認為此地建房好,便千方百計籌措資金,自己出工挑土用了三年時間才建成這座最小的圓樓。
為什麼命名為如升樓?是因樓小,像客家人昔時用竹筒做成的量米「米升」,許多遊客稱之為「袖珍土樓」。 如升樓是單圈結構,樓周長只有56.6米,直徑為18.2米,屋內天井圓形,屋頂瓦面內側連緣為八卦形,外側邊緣為圓形。樓內住有六戶人家,家居緊湊,井然有序。 取名「如升樓」還有更深一層意思----如日東升,光明萬年。 振福樓位於湖坑鎮下南溪,依山傍水,風景十分秀麗。「鳳起丹山秀,蛟騰碧水環」。這幅門聯相當準確地描述了振福樓和周圍環境和諧構成的一幅山鄉風景圖。振福樓的大門面對著譁譁而來的南溪。溪面寬闊平緩,河裡大石橫臥。兩岸河堤高築,厚實堅固。橋下不遠處,深潭碧水,古榕蔥蘢,如傘如蓋。如果站在大門對岸的村道上回望振福樓,可見振福樓的屋面正好位於峽谷兩側的山巒之間,樓不高不矮,不顯不隱,正好起到兩山之間過渡的作用。可以說,以振福樓為中心形成的秀美而幽靜的山水田園環境,是天地人溶成一體的傑作。
8集電視連續劇《土樓人家》的片頭,就選取了這片風景為主體畫面。 振福樓也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圓樓,它按八卦布局設計,樓內用了許多石料和磚料,雕刻精細,也是一座外土內洋、中西合壁的土樓,被稱為振成樓的「姐妹樓」。 振福樓佔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共有3個廳堂,96個房間。中廳高二丈、寬二丈二,兩邊是花崗巖石柱,上刻「振興有慶瞻輪奐,福履同綏頌熾昌」的對聯。樓外的右邊是昔日的制煙工場、工人住房等;左邊已坍塌的建築原先是一座西洋式學堂和遊藝場所,「文革」期間被毀。 振福樓建於1913年。建樓者蘇振泰,貧苦出身。讀過幾年私塾,先學刨煙,後學賣煙,在廣東、上海等地經營菸絲生意發財,選擇了這片風水寶地,用幾萬大洋建起了振福樓。 蘇振泰的子孫很多,在海外的後裔就有上百人,不少是專家、學者。 衍香樓是一座圓形土樓,坐落在新南村,建於1880年,創建人是蘇谷春。蘇谷青春少年時期家境清貧,中年後在家鄉以及上海等地經營條絲煙生意,生意興隆,發家致富,於是建了這座樓。 衍香樓主體直徑40米,底牆厚1.5米,頂牆厚0.7米,牆高14.5米,有1個大門,2口水井,3個廳堂,4副樓梯,每層34間,4層共136間。底層樓梯旁分布有4個衛生間,廳邊6個洗浴間。一層為各家廚房餐廳,二層為糧倉,三四層為臥室。大門釘有鋼板,門內的頂端設有滅火的水喉水箱,過去曾有匪賊行劫,想縱火燒門,均不能得逞。
主樓也按八卦構建,其特色是:樓的內廳仿府第式建築,有後堂、中堂、前堂,廳左右側有廂房。廳內及樓外圍牆、左右小門等雕刻精巧,牆壁上書畫精美,龍飛鳳舞。整體布局協調、統一、美觀而實用。樓前,小溪、流水、風景別致。樓的地勢環境,左有「文星獨秀,馬鞍相隨」,右有「鸚哥呈祥,架上金盆」,前為「筆架玉案」,後為「鳳凰展翅」,風景極好,令人賞心悅目。最為奇特的是樓後有三棵二百餘年的古松樹。曾於1979年至1981年連續三年於夏秋之交的傍晚,徐徐冒起煙霧,直上雲霄,有上千人次看到了這一奇異景觀。1993年5月7日傍晚又出現同樣奇觀。對這個奇異景象,尚未有人加以科學的解釋。
衍香樓樓名的含義是「繁衍子孫昌盛發達,書香門第世代流傳」。樓外大門上書「大夫第」,兩旁對聯是:「積德多蕃衍,藏書發古香」橫披是「詩禮傳家」,蘇谷春後裔十三個孫輩中有五個秀才、一個舉人供職於福州等地而得譽稱。至今有五六百人,其中400餘人僑居東南亞等地。現居住在衍香樓裡的有16戶,近百人,其中教師25人,大中專生32人。歷代以詩書傳家,是典型的書香門第。今 年二月國家文物委員會鄭孝燮副主任考察此樓後題詩為「遠山近水土圓樓,隔壁殘垣且伴留,耕讀傳家猶傳世,詩情畫境何悠悠」。 衍香樓建於1880年,今 年9月衍香樓舉行隆重的建樓120周年樓慶,來自港、澳和東南亞等後裔親屬和外賓等數百人參加了樓慶。 環極樓坐落於南中村。創建人是蘇卜臣,於清康熙癸酉年(1693年)建成這座土木結構、規模宏大、氣勢壯觀的大圓寨。全樓四層,高約20米,樓的直徑43.20米,周長130米,底層牆厚1.70米,牆頂0.9米;第一層32間(作廚房與餐廳),並設有一個較大的門廳與正廳、第二層34間(作貯倉),第三、四層各34間。樓的內環建有二廳十室(作待客之用)與男女浴室各二間。樓內走廊寬1.56,樓外簷廊寬1.82米。樓門高2.96米,寬3.4米,加釘了鐵皮。樓的內外各有水井一口。樓外附屬建築還有臥室16間、馬房8間、碓磨房6間。環極樓現住有21戶,116人。蘇卜臣裔孫在本鄉有400餘人,不少在南洋,其中僑居緬甸較多。
取名「環極樓」,有一種說法是:北極星又稱北辰星,居子位向午方,常居其位而不見移,為天體眾星之主。有人作詩說:「有水必趨東,無星不拱北」,意思是眾星拱繞北極而旋轉。這座樓坐北壬子向丙午之位,所以取名「環極樓」;還有一種說法是:環即圓,「圓(環)」乃吉詞,「環極」,即願其吉祥(圓好)至極。
環極樓最大的特點是抗震性能特強,300年來歷經多次地震,據縣誌記載,1918年2月13日(民國七年農曆正月初三日)永定發生7級大地震,附近田裡的泥漿水噴起幾丈高,樓頂的磚瓦幾乎全被震落了,餘震數次,共計十餘分鐘,環極樓正門上方第三、四層厚牆被震裂,裂口近20釐米,長近3米一尺多寬。可是地震過後,由於圓樓的向心力和架構的牽引作用,裂縫竟奇蹟般地慢慢合攏,僅留下一條細長的裂痕,而整個樓體安然無恙、巍然屹立。有的日本朋友參觀後說:「這樣的樓建在我們東京那就太好了!」 在環極樓的中心點上,用力跺腳或放聲呼喚、歌唱,可以聽到十分明顯的回聲,好像北京天壇的回音壁。
環極樓還有一個很特別之處:樓內部中心環無祠堂之設,而是空曠的院落。這在永定眾多土樓中是絕無僅有的。這在重禮循綱的封建社會是不可思議的。環極樓因此又被稱為「忤逆樓」。人們在感嘆環極樓的建築藝術時,也不無敬佩建築師的富有創造性的反叛精神。 奎聚樓位於湖坑鎮洪坑村,是宮殿式結構的方形大土樓,遠看頗有布達拉宮般的氣勢。從高處看,樓宇與背後的山脊連城一體,如猛虎下山,奎聚樓即是「虎頭」,樓前圍牆上有兩窗,似虎眼,建築時便是根據虎形地理特點而設計的。設計人是翰林學士巫宜福,他與樓主林奎揚是結拜兄弟。
奎聚樓建於1834年,用了近五年時間建成,已有160多年歷史,佔地6000餘平方米,高約15米,現住24戶,107人。一百多年裡,樓裡考取進士和官至七品以上的有4人,大學生有20多人,海外華僑有40多人,正如大門對聯所言:「奎星郎照文明盛,聚族於斯氣象新」。 奎聚樓的建築特點是中廳高,兩廂低,經160多年風雨,巋然如山。中門平時不開,貴客來到,才打開中門迎接。樓內簷梁雕刻十分精美,「文革」期間受到破壞。 福裕樓位於湖坑鎮洪坑村,是永定府第式土樓的傑出代表,富麗堂皇。公元1880年開始興建,耗資十多萬光洋,經歷三年時間才建成,佔地面積7000餘平方米。 該樓由樓主三兄弟(林仲山、林仁山、林德山)的朋友汀州知府張星炳設計。其結構特點:在主樓的中軸線上前低後高,兩座橫屋,高低有序,主次分明。樓前有三個大門,在主樓和橫屋之間有小門相隔,外觀連成一體、內則分為三大單元。樓門坪和圍牆用當地河卵石鋪砌,做工十分精細與大自然環境渾然一體,十分和諧。外形像三座山,隱含樓主三兄弟「三山」之意。樓名也是張星炳題寫。 清末,樓主林氏三兄弟,經營條絲煙和煙刀生意,產品銷往日本、東南亞各國發了大財,富甲永定。他們還捐巨資興辦「日新學堂」。日新學堂也是由張星炳設計,是一所典雅富麗、中西合壁的學堂。這個學堂辦起後,培育了不少人才,名氣遠揚,許多外鄉人都來「日新學堂」讀書。 「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福裕樓」裡人才輩出。
黎元洪任總統時,林遜之(林仁山之子,振成樓的設計製造者)為中央議員,其書畫、對聯也很出名,「振成樓」對聯幾乎全是林遜之一手之作。林遜之的弟弟林亮之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取得法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擔任閩候、惠安、寧化縣縣長。解放前任永定中學校長多年。解放初期被評為開明人士。 下洋鎮初溪村徐氏三世祖建於公元1419年(明永樂十七年),距今五百八十餘年,為永定現存圓樓中年代久遠又結構特殊的一座。一般圓樓,小的設置兩處公共樓梯,大的設置四處樓梯,底層相通且層層環廊通達,相互往來,十分方便。唯獨此樓,按底層每戶從一樓到四樓各自安裝樓梯,各層通道用木板隔開,七十二道樓梯把全樓分割成七十二個獨立的單元。房間、樓梯、隔牆全用杉木材料構建,全靠鄰隼頭銜接,不用一枚鐵釘,竟也穿越了近六個世紀的風霜雨雪,與厚達二米的生土牆一起依然挺立。初溪土樓群形成於13世紀初,同樣依山而建,土樓與層層梯田構成壯麗景觀,氣勢磅礴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