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字是怎麼形成的(官宣的官)
2023-10-08 04:37:02 1
官字是怎麼形成的?作者:孫道功(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施書宇(南京體育學院語文部講師),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官字是怎麼形成的?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官字是怎麼形成的
作者:孫道功(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施書宇(南京體育學院語文部講師)
「官宣」一詞在影視明星的帶動下迅速風靡網絡。「官宣」是「官方宣布」縮略而成的網絡新詞,這裡的「官」指代「官方」。但是,「官方」一詞該如何理解,是否還是其詞典釋義,值得推敲。
詞語分析不僅要關注詞語內部語素的含義,還要看同類詞語的情況。「官宣」是「名詞語素+動詞語素」構成的雙音節新詞,在形式上與之同類的詞語有「官辦」「官倒」等。「官辦」表示「政府開辦或經營的」,「官倒」表示「黨政機關或其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從事倒買倒賣活動」。「官宣」之「官」是否同「官辦」「官倒」中的「官」含義一致呢?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簡稱《現漢》)中,「官方」一詞被解釋為「政府方面:~消息|~人士|~評論|他的發言不代表~」。顯然,「官宣」中的「官(方)」不能直接解釋為「政府方面」。因為,與「官宣」中的「官(方)」相近的用法還有「個人官方網站」「企業官方網站」「×明星官方宣布」等。如按照《現漢》的釋義,上述用例顯然在語義和邏輯上都不合適。「官方」是與「民間」「個人」等相對而言的,那麼,上述用例在語義上存在的齟齬之處,該如何解釋?
「官方網站(或官網)」從表示政府方面網站到指個人、企業等的公開主頁,之所以會有這種語義上的變化,是由「官方」一詞的詞義變化觸發的。「官方」本指政府方面,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國家事務和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決定者。後來,某些民間活動的組織者或商業活動的主辦方也用「官方」來指稱,促使「官方」一詞在語言交際中產生了新的語義;同時,由於組織者、主辦方對活動具有決定權和解釋權,所以官方信息最具權威性和準確性。「官方」進一步產生了「權威、正式、公開」的意義。因此,「政府方面」這一唯一義項,已不再適合當下「×官方網站/宣布」中的「官方」。
從語義變化的角度看,「官方」中新語義的出現,是組合中顯性語義特徵部分讓位和隱性語義特徵部分凸顯(簡稱義徵)的結果。在這一過程中,顯性義徵部分讓位和隱性義徵部分凸顯,二者相伴進行。眾所周知,語義和諧是詞語組合的基本要求,語義對立或矛盾的詞語要在組合中同現,必須在語義深層消除這種不協調性或不兼容性,從而達到語義和諧。研究發現,經常發生該現象的是漢語偏正結構,當限制修飾性成分包含的義徵與中心語的義徵序列存在矛盾時,就會造成中心語部分顯性義徵的讓位甚至脫落,與之伴隨的是隱含義徵的部分凸顯,從而達到組合時的語義和諧。由於「個人」和「官方」在語義上對立,在「×官方網站/宣布」這一組合結構中,也包含了語義的不協調性或不兼容性。
詞彙語義學理論告訴我們,一個詞語除了主要的理性義外,還包括色彩義、語體義以及某些隱含義等。「官方」的詞典釋義「政府方面」,僅是其主要理性義。該詞語還包含很多在辭書釋義中沒有列出的隱性義徵,如「正式性」「公開性」「權威性」「正規性」「重要性」「可靠性」等。筆者在網上檢索「官方消息」發現,除部分用例意思指「政府方面的消息」外,也有大量用例表示「權威/可靠/重要消息」之義,如「小區食堂的開門時間是八點,……絕對官方消息!」這就形成了與《現漢》釋義並存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筆者還檢索到大量「絕對官方」「非常官方」「很官方」「太官方」「相當官方」等用法,形成了「副詞 名詞」的組合結構,其中「官方」的詞性與《現漢》中所注的名詞顯然不同。這正如現代漢語中出現的大量副詞修飾名詞的用法一樣,通常認為被修飾名詞的語義發生變化,從指稱義轉變屬性義。同樣道理,「官方」從指稱「政府方面」轉指為「正式性」「公開性」「權威性」「正規性」等指稱對象所隱含的屬性義。
綜上,「官宣」作為縮略形成的新詞語,「官(方)」的語義發生了變化,從指稱義轉變為屬性義,也可以認為其理性義中「政府」這一顯性義徵部分讓位,而「正式性」等部分隱性義徵得以凸顯。顯然,這與形式上同類的「官辦」「官倒」中的「官」語義不同。
語言是社會發展的一面鏡子。很多網絡詞語熱絡一時,像流星一樣,一閃而過。網絡詞語能否從網絡世界進入社會流通領域,需要時間的檢驗。「×官方網站/宣布」等類似用法,使用頻率越來越高,使用範圍日益擴大,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現漢》在修訂時也會考慮增加這一義項,以更加符合「官方」一詞的實際使用狀況。
《光明日報》( 2019年04月06日 0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