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知夢是巧合還是真實存在的(為什麼中外民俗都認為)
2023-10-23 20:21:31 3
夢是反的。相信很多人都聽說,並相信這句話。如果你夢到丟了一個錢包,現實中你會發一筆小財;如果你夢到有人來做客,現實中你會收到做客邀請;如果你夢見又考試了,那麼實際上你已經考試通過了……
當然了,人們還很樂觀地相信只有在做了惡夢時這句話才應驗,所以常常用它來安慰那些沒做好夢的人。
如果理性點說,我們都知道夢在現實中應驗的概率幾乎很少,「夢是反的」或者「夢是正的」都基本上屬於無稽之談了。
那麼,「夢是反的」這個深入人心的說法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我認為,這個說法主要來源於一則古代佔夢故事的深刻影響。
索紞是西晉時一位著名佔夢師,他精通天文陰陽之術,特別是對夢的斷言極為靈驗。因此,很多人都來找索紞問夢解夢,以斷吉兇。
若是問這個索紞解夢準到什麼程度呢?——惜墨如金的史書專門闢出一大段篇幅,記載他那些靈驗的佔夢事跡。
《晉書》中講到:
一天,一個叫令狐策的人找到索紞說,他做了個奇怪的夢,能不能解一下是何吉兇:
他夢見自己站在冰面上面,對著冰下面的一個人說話。
索紞想了想說:
「冰上為陽,冰下為陰,陰陽事也。士如歸妻,迨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與冰下人語,為陽語陰,媒介事也。君當為人作媒,冰泮而婚成。」
索紞的意思是說:冰上為陽,冰下為陰,這是一個和陰陽有關的夢。陰陽,就是男女。詩經上說:婚姻的佳期,就在冰沒有融化的日子。所以這是一個和男女婚姻有關的夢。君在冰上,另一個人在冰下,說明你在陽他在陰,你要代表男方去說媒。冰雪融化的日子,就是陰陽相通之時。所以,這樁婚事將在冰化的時節促成。
令狐策聽了卻不以為然,說道:「我都是七老八十的人了,不可能做保媒拉縴的事了。」說完,搖頭走了。
可是讓令狐策沒想到的是,不多久,太守田豹就來找他做媒人,太守之子要娶同鄉人張家的女兒。太守可不是一般人,令狐策不好推脫只好去說媒。兩個年輕人就在冰雪融化春暖花開的仲春之際成婚了。
從此之後,「冰人」一詞就成了媒人的代稱。婚姻大事,是國人自古至今最看重的事情。而古人又認為,無媒妁之言不成婚姻,「冰人」的故事成為一個極為著名的典故。
同時,「冰人之夢」也就成為著名的一個夢,是佔夢解夢的典型案例。
夢中世界=鏡中世界
在這個著名的「冰人」之夢中,做夢者與另一人隔冰相對,一方頭朝上,另一方則應是頭朝下。冰,就好像是隔在二人中間的一面鏡子,二人成了一對鏡像。一正一反,一陽一陰。在此為正,在彼則為反。
因此,佔夢大師索紞才斷定:這是一個有關陽與陰的夢。在具體解夢過程中,他進而將此「陰陽」解釋為「男女之事」。
其實,如果我們進一步引申思考:真實與夢境,又何嘗不是陽與陰的關係。
真實與虛幻,就如同鏡像,彼此相反、彼此對立。
古人一直認為,人一旦做夢就進入了一個陰性的時空,那是一個由鬼神統治的虛幻世界,猶如陰間,正好和清醒時的陽間相對。所以,在很多民間故事中,死去的人會在夢中與在世的人相見,鬼魂傳遞自己想法的重要「通訊手段」就是託夢。
所以,既然夢與現實如同鏡子的內外,那麼自然也就有了「夢是反的」說法。
愛麗絲夢遊鏡中世界,西方文化中,夢依然是「反的」
在西方,有一個著名的故事猶如夢境一般離奇古怪,不可思議,那就是劉易斯·卡羅爾於1865年創作的小說《愛麗絲漫遊奇境》。
一個叫愛麗絲的小姑娘為了追逐一隻揣著懷表、會說話的兔子,掉入了兔子洞,進入了一個神奇的世界,遇到了很多稀奇古怪人物、動物和植物,經歷了一番奇幻的冒險。
後來西方很多奇幻之作,如《綠野仙蹤》《納尼亞傳奇》等都深深受到《愛麗絲漫遊奇境》的影響。它仿佛是「夢幻小說」的開山之作。
《愛麗絲漫遊奇境》還有一部姊妹篇,是劉易斯在1871年出版的《愛麗絲鏡中奇遇》。
愛麗絲兩次身入奇境,一次是掉進了兔子洞,另一次則是在夢中進入了鏡子中的世界。
特別是愛麗絲的「鏡中奇遇」,她首先是做夢,其次又是進入鏡子之中。這樣,她所遊歷的奇境,就是一個徹底和現實相反的「夢中鏡像世界」。
例如,故事中愛麗絲拿到一封書信,但上面的文字卻如同天書一般無法理解,後來,她終於發現,只要對著鏡子閱讀信件,就能看懂了其中的詩句。信中文字是正常文字的鏡像。
薩爾瓦多·達利所繪「愛麗絲漫遊奇境」
所以,無論中外,人們對於夢境有著近似的認知和感受,那是一個和現實正好相反的世界。
夢是反的,這個說法就這樣長久地存在於很多文化的民俗信仰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