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糧收穫大面積開鐮(我國秋糧收穫大面積開鐮)
2023-10-14 23:29:44 5
金秋十月,秋糧收穫正當時。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東北地區收穫全面展開,我國秋糧收穫大面積開鐮。目前,全國秋糧已收穫4.48億畝、進度達34.3%。分地區看,西南地區收穫近七成,西北、長江中下遊及華南地區均過四成,華北和黃淮海地區過三成,東北地區一成半。
多個主產區秋糧呈增產趨勢
眼下,主產區正搶抓農時,搶收秋糧。不少主產區秋糧增產趨勢明顯。
在江西南昌,69.3萬畝中稻集中成熟。種糧大戶陶愛文今年種了1600畝新品種優質稻,儘管在抽穗期遭遇持續高溫乾旱天氣,但由於政府投入200多萬元及時引水灌溉,農技人員也指導大伙兒加強田間管理,今年的產量並不低。
在山東樂陵滕家村,承包地確權後,大伙兒把經營權入股到村集體合作社。而村集體合作社則將原來近千塊零散的土地,在國家的支持下,建設1600畝集中連片、穩產高產的高標準農田。通過土地整合,不僅多出100多畝地,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今年建成投入使用後,增產趨勢也非常明顯。
山東省樂陵市孔鎮鎮滕家村黨支部書記 齊連勇:這1600畝地預計秋糧能達到280多萬斤,能多打20多萬斤,這個老百姓得到實惠了,多打糧了都高興了。
河南油料作物喜獲豐收
今年,中央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秋收時節,油料作物生產情況如何?來看記者在秋收一線的探訪。
河南是我國花生生產第一大省,面積近2000萬畝。今年,當地依託河南農科院選育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種和配套技術,在南陽、信陽等主產區示範推廣,帶動全省花生大面積均衡增產增效。記者來到河南新野採訪時,這裡的花生迎來了大豐收。
河南省新野縣長生果花生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孫子傑:今年預計一畝產量能達到900多斤,按照前兩年的價格,一畝地最少都收入3000多元。
河南省農科院院長 張新友:今年在天氣嚴重乾旱的情況下,通過推廣高油酸品種,結合精準調控技術,在全省的豫南、豫東和豫北等夏直播花生產區,均創造了畝產450公斤以上的高產典型。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高油酸花生因其含油量高、品質好,是我國花生新品種選育和推廣的重要方向。河南對示範區測產結果顯示,平均畝產量比普通花生田高出15%以上。
在花生收穫的同時,河南100萬畝帶狀複合種植的玉米大豆也迎來豐收。這種種植新模式讓漯河種糧大戶李曉東嘗到了甜頭,不僅玉米沒減產,還多收了一茬大豆,而且由於大豆的固氮作用增加了土壤肥力,化肥施用量也減了不少。
河南省漯河市種糧大戶 李曉東:我們粗略估計玉米在800公斤左右,大豆在100公斤左右。我這800畝地今年多增收40多萬塊錢。
四川南充:「蠶寶寶」的第一餐 養蠶織出新「絲」路
眼下,增產增收的不僅是油料作物,在四川南充,今年的栽桑養蠶也迎來了豐收。讓我們一起跟隨鏡頭看看為蠶農帶來增收的蠶寶寶們。
清晨六點,正在長身體的蠶寶寶就要開始吃第一餐了。這就意味著,在太陽還沒有完全升起來的時候,四川南充高坪蠶農趙興德已經出門,採摘當天新鮮的蠶葉了。
這個時候的桑葉帶著露水,鮮嫩翠綠,是蠶寶寶的「心頭好」。眼前這群蠶寶寶吃飽喝足,還不忘活動活動身體。有美食又有蠶房這樣的好環境,不出一個月的時間,它們的個頭就可以長到6釐米左右。
為了照顧這些會吐絲、能賺錢的小傢伙健康長大,當地的蠶農在政府、專業合作社的帶領下,成了精心守護的「蠶保姆」。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會龍鎮硝廠村村民 趙興德:今年我們的蠶桑豐收了,我們也很開心。平時我們在園區裡進行施藥、採桑葉、施肥、餵桑葉,一般隔兩三周一批蠶,一批可以掙到六七百塊,一年餵個十幾次蠶,就可以掙到兩萬多一年,生活越來越好了。
近年來,高坪區會龍鎮通過撂荒地整治和低效產業園騰退,逐步建設起5000畝糧經複合現代蠶桑基地和10個標準化養蠶大棚,由南充市蠶業管理站、區鄉村振興服務中心提供技術支撐,讓栽桑養蠶實現提質增效,有效帶動了當地5個村400餘戶村民增收。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鄉村振興服務中心副主任 吳紅云:今年對於我們的蠶桑來說是一個豐收年,目前我們著重抓了桑園的管護,蠶前、蠶中、蠶後的消毒,以及蠶繭技術指導,來確保蠶農增收。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