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鹹菜用的是什麼菜(此衝菜)
2023-10-14 16:21:16
導報君語
衝菜,廣東人的驕傲
汪曾祺曾在《鹹菜與文化》中講過,中國不出鹹菜的地方大概不多,各地的鹹菜各有特點,互不雷同,北京的水疙瘩、天津的津冬菜、保定的春不老......
而廣東,也有屬於自己獨特的鹹菜——衝菜,這一棵棵封存在罈子裡的衝菜,一直以來都是廣東人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不少菜式,因為它的加入,菜餚的風味被充分調動起來;那獨特的鹹香,勾人食慾,開胃生津,連飯都要多吃兩碗。
衝菜,令廣東人驕傲的食材
衝菜又名大頭菜,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區的家常醃菜,既可做成衝菜肉餅、衝菜蒸魚等菜餚,也可作為鹹菜單獨上桌。在珠三角地區乃至全中國、全世界的華人圈子裡,獨數廣東的荷塘衝菜最有名。
在中華料理中,衝菜非常常見,,多在粵菜、湘菜、魯菜看到,偶爾會在川菜(川菜中常說的「衝菜」和廣東所說的「衝菜」是兩碼事)菜系中看到。
衝菜,圖片來源:順德漫遊
它的正式名字叫「蕪菁」,和芥菜有親緣關係。《本草綱目》中就稱其出自「西番吐谷渾」,估計是張騫通西域時,由地中海沿岸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外高加索等地傳入中國的。衝菜最早在黃河流域的並汾、河朔、河西一帶種植,後傳入長江流域。
晉代《廣州記》就曾有過「蕪菁」栽培的記載,而唐朝劉恂所著的《嶺表錄異》中,則有加工衝菜作為饋贈禮品的記載。據此可以推算,廣東種植衝菜至少也有1000多年的歷史。
由於廣東的衝菜被認為是最好的,所以後世甚至有了「蕪菁芥屬也,亦即廣東之大頭菜也」的說法。尤其是近幾百年來,提起衝菜、大頭菜,人們自然就會給它冠上「廣東」的標籤。
而說起廣東衝菜,人們自然會想到「荷塘衝菜」。可以說,廣東的衝菜,是以江門荷塘所產的為最佳。
荷塘何時起種植衝菜,已找不到確切的文字記載。據《潮連鄉志》載了,道光年間(1821—1850年),潮連一帶的衝菜已經聞名且成為盛產區。據此,荷塘種植衝菜至少也有200年的歷史了。
荷塘衝菜
經歷代耕耘,荷塘人掌握了一套衝菜高產、優質的種植經驗,結合當地的水土環境特徵,在荷塘這裡種植出來的衝菜,從菜根的肥厚度,到飽水度、甜嫩度都是全國最優的。
除了「根正苗紅」這一特點外,荷塘衝菜之所以出名還因其擁有獨特的醃製技術。大頭菜醃製所用的味料、香料配方,是當地人代代相傳的,從不向外人洩露。一般來說,其製法有鹹制、料制兩種。鹹製法看天氣,很容易變質;料製法簡單且味香,又適於銷行,現今已經很少人用鹹製法了。
制好後的荷塘衝菜切成片塊後,顏色、形狀都神似鮑魚片,當地人戲稱為「本地鮑魚」,演繹出不少菜式。甚至在荷塘當地就有一道名菜「荷塘衝菜炒鮑魚片」。
衝菜經醃製後可以作為配菜,做成衝菜蒸魚、衝菜肉餅、衝菜牛肉等菜餚,也可作為鹹菜單獨上桌,惹味非常。
此外,拿衝菜來滾燙也是廣東珠三角一帶和港澳地區常用的做法。
清熱生津、醒脾開胃的「白瓜衝菜滾魚蛋」是暑熱初秋時的民間靚湯,少許衝菜的加入正是此湯烹製之妙處,能一掃悶熱天氣胃口不佳的狀況;辛香微辣且惹味的「紫蘇衝菜滾花螺」也有醒胃之效;「絲瓜衝菜紅棗滾大魚頭」,以大魚頭補腦兼理頭部病痛之效,結合了絲瓜的鮮甜、衝菜的香濃、紅棗清甜,有濃鬱的珠三角水鄉風味。
上能當主角統領全局,下可做配角互為補充,衝菜是當之無愧的的廣東驕傲。
衝菜,與牛肉乃絕配
在眾多的衝菜菜式中,最常出現在老廣餐桌上的,莫過於這道「衝菜蒸牛肉」。
雖然,這道菜在各式的牛肉菜餚裡,存在感並不是很高:既沒有西式牛扒的那種高端大氣,也沒有牛肉火鍋的那種圍爐而聚的快感,但即便如此,只要它在餐桌上一出現,人們口腔中的唾液便會忍不住地分泌,隨後往往會將兩大碗飯一掃而空。
曾有些美食家認為,衝菜蒸牛肉在烹飪的理念上,與粵菜的主旋律是非常吻合的:注重食材本質,凸顯食材本味,從而達到清淡之中又顯得惹味的境界。
所以,儘管衝菜蒸牛肉的名氣不大,但它對於大部分的廣東人來說,卻有著不可割捨的情節。
然而,可能是「衝菜蒸牛肉」過於平凡,所以在廣東的餐廳中也並不常見。即使是在廣東一些老字號粵菜館裡,也很少有這道簡單利索的菜餚出售,反倒是一些客家人聚居的地方,譬如江門的鶴山、河源的紫金等地方的餐廳則比較常見。
因此,又有種這樣的說法:衝菜蒸牛肉,很可能來源於廣東的客家山區。
但經過導報君考證,最早流行「衝菜蒸牛肉」的地方,居然是60年代的香港。當時的香港大排檔中,一部分是本地人經營,一部分是潮汕人經營,而還有相當一部分則是五邑人經營。而這道菜,則多流傳於五邑人經營的大排檔中。
當時的五邑大排檔裡,廚子多為臺山人,而他們的故鄉臺山周邊,就有出產衝菜的地方,比如新會的荷塘等。於是他們長期用這種低成本的食材,運用在烹調上,當中比較早出現的菜式就有「衝菜蒸魚」「衝菜炒牛肉」等。
後來,經過不斷的演繹變化,「衝菜炒牛肉」又變成了「衝菜蒸牛肉」。因為衝菜在香港市場比較少見,只有去這些餐廳才能吃到,因此在當時的香港,這道菜雖然是家常菜,但並不家常,從而形成了一種「衝菜蒸牛肉不家常」的印象。
再到後來,這些臺山廚子又把這道菜帶回家鄉,經由江門、鶴山等地傳開到廣州等地,但受到了港人的影響,廣州本地人同樣對「衝菜蒸牛肉」產生了特別的情愫。
在一向喜愛吃牛肉的客家人圈子裡,更是受到了熱情的歡迎,並對其一直改良。故此在今天,廣東各地雖有「衝菜蒸牛肉」的流傳,但實質上它卻變成了一款帶有客家風味的牛肉菜餚。
衝菜是恰到好處的牛肉伴侶
如今,「衝菜蒸牛肉」在廣東地區有許多演繹的方向,其中,有以榨菜代替衝菜而做成的「榨菜牛肉」,還有把牛肉剁成肉末的「衝菜牛肉餅」,還有以豬肉、羊肉等代替牛肉的「衝菜蒸豬肉」「榨菜炒羊肉」(澳門比較常見)等。這些菜餚的風味各有其特色,但主心骨的味道其實還是離不開「衝菜蒸牛肉」的風味根源。
其實「衝菜蒸牛肉」的味道機理與「酸菜牛肉」基本一致:肉類與乳酸、鹽分、糖分之間的化學反應。這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可以產生出使人類味蕾「感動」的因子,讓人食慾大增,欲罷不能。
不過,衝菜與酸菜的最大不同,就是乳酸的含量,畢竟是發酵工藝的不同,前者就比後者要低得多。因此,衝菜在與肉類搭配時,其微量的乳酸往往只能起到嫩肉和調節味道的作用,不能起到顛覆肉質風味的作用。
正是這種「不足」,卻是廣東人所推崇的粵菜中最需要的,因為我們追求的,往往是能吃到肉質的本味。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衝菜所起到的催化肉質的作用,是恰到好處的。
而另一方面則是,衝菜有著鹹甜參半的味道,這種鹹度足夠讓牛肉等紅肉變得更加惹味。在廚師中就流行一句話:恰到好處的鹹味,能把肉類的鮮味提升到極致。所以經過處理的衝菜,能在散發鹹味的同時,也把牛肉的味道變得更誘人。
ps.在家裡做「衝菜蒸牛肉」的時候記得不要在放鹽了!
圖文 | 龔智南
部分圖片來源 | 綜合網絡
編輯&排版 | 某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