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秦朝第一個民族(華夏民族首統一於秦朝)

2023-10-17 22:18:00 2

漢人、漢族、漢字等,這些與「漢」有關的中國符號,都與漢朝有關,源自漢朝。

秦末群雄蜂起,共同推翻了秦朝。西楚霸王項羽"分其地而王之",其中劉邦被封為"漢王",封地在舊屬漢中郡的部分地域。後來劉邦稱帝,就取當初"漢王" 之名而定國號為「漢」。

在漢朝之前:

有夏、商、周三朝,延續時間約一千六百餘年,創造了燦爛的上古文明。因而中國也有「諸夏」、「華夏」之稱。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華夏民族首統一於秦朝。秦朝實施「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而且奠定了此後中國二千餘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百代都行秦法" 。秦朝全盛時的疆域,東起遼東、西抵高原、南據嶺南、北達陰山。

在漢朝之後:

唐朝疆域遼闊,國土在龍朔年間達1237萬平方公裡。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藝術等方面都創造了輝煌的成果,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

其後,有宋、元、明、清等多民族共融、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疆域遼闊,也都創造了燦爛的文明。

中華歷史悠久、幅員遼闊。歷史上和周邊各國均有貿易、文化、政治往來,甚至軍事衝突。

所以名稱也很多,例如Cina、Chin、serica、chine、sino、tabac(拓跋)、kitai(契丹)等。至今俄語仍然稱呼中華為「Китай」(契丹)。

可見,中華各民族分別把自己的文化灌輸給周邊國家,但周邊國家把中華各民族都視為中國人,所以各種對於中華的詞語來源各不相同。

那麼,取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國號"秦",或者中國古代最強盛、綜合實力最強的國號"唐",將中國人稱為"秦人"、"唐人"等也是順理成章。

但是,為什麼單單「漢」就成了中國人的烙印、成為中國的重要代表符號,流傳二千餘年至今呢?

在「漢」之前,"秦人"是華夏民族的普遍稱呼

在歷史上,秦人先祖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鎮守西戎的主力。

秦國位於華夏民族的西部要衝,與印度在西南地區發生貿易關係。

秦朝疆域圖

」秦」的名號傳至印度,被譯為「Cina」(或說Sin、Chin)。

例如在公元前三百多年,印度梅陀羅笈多王(King Candragupta)在位時,大臣商那閻(Chanakya)所著的《政論》中就出現有"Cina"。

當時的印度與中亞、兩河流域以及埃及、希臘和羅馬等,都存在著活躍的貿易關係等交往。

因而,受其影響,希伯來文的Sininm、羅馬拉丁文的Thin、希臘文的Tzinitza、英文的China,都從「Cina」衍化而來。

而China後的「a「是葡萄牙人加上的,為了表示地域。

可見,長期偏居西部、被中原諸侯視為戎狄的秦人,是域外文明(尤其是西部)接觸最多的華夏民族,於是"秦人"成為域外文明對華夏民族的普遍稱呼。

隨著秦始皇北擊匈奴,南服百越,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則更進一步擴大鞏固了"秦人"的名號和使用範圍。

這種"China源於Cina,Cina源於秦的音譯"的觀點,最早於1665年由耶穌會士衛匡國提出。

後來,經過德國學者勞費爾、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的論證,逐漸成為主流共識。

Cina被普遍認為是China的起源。但是,對於Cina的具體所指,歷來爭議不斷,有數十種觀點。

例如德國學者李希霍芬(Richthofen)的源自越南的「日南說」,法國學者拉克伯裡(Lacouperie)的源於古滇國的「滇國說」等。

另外,眾所周知,英文中「中國」是「China」,源於「瓷器」的英文「china」。

其實不然。

"瓷器"的英文最早是porcelain,中國瓷器則為China porcelain或porcelain of China。

到17世紀,開始出現chinawrea(ware的意思是物品、器皿),專指"中國瓷器"。

後來ware在英語口語和書面語中被省去,則china和porcelain都可以指"瓷器"。

也許是後來china的"中國瓷器"涵義名氣太大,搶了porcelain風頭,彼此起源顛倒,「China」反倒指代瓷器乃至中國。

在漢朝之前,中國人稱為"秦人"。

即使到漢朝成立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域外文明仍稱漢朝人為"秦人"。

例如《史記•大宛列傳》記載:"聞宛城中新得秦人知穿井,而其內食尚多"。《漢書•匈奴傳》中,稱逃入匈奴的漢朝人為"秦人"。

漢武帝的《輪臺罪己詔》中有"匈奴縛馬前後足,置城下,馳言'秦人,我勾若馬'"。

甚至到12世紀,契丹人耶律大石建立了西遼王朝,鼎盛時期成為中亞各民族的共主,西遼皇帝有時也被稱為「秦國汗」。

對此現象,唐朝顏師古認為:

"謂中國人為'秦人',習故言也。"

那麼,稱華夏民族為"秦人"、"秦族"則是首當其衝、順理成章。但是為何後來被"漢"超越呢?

"漢人"成為漢民族乃至中國文化的代名詞

秦末,群雄蜂起,大家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即哪路人馬最先攻入位於關中地區的秦都鹹陽、推翻秦朝,就是關中王。

結果,劉邦一路人馬捷足先登,最先攻入關中。

但是,西楚霸王項羽在主持分封時,未守信約,將關中之地分封給秦朝三個降將(史稱「三秦」),而將劉邦分封為「漢王」,封地在舊屬漢中郡的巴、蜀、漢中一帶。

關中地區富饒,而劉邦的封地屬偏僻貧瘠的山地盆地,這對於劉邦實在是個侮辱。

於是有人進言曰:

「漢水上應天漢。漢中,據有形勝,進可攻退可守,秦以之有天下。」

古時「天漢」、「雲漢」都指代銀河,「其稱甚美」。

《詩經•小雅》中有:"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詩經•大雅•雲漢》中有:"倬避雲漢,昭回於天┅┅倬彼雲漢,為章於天。",屈原的《離騷》中有"越雲漢兮南濟,秣餘馬兮河鼓。"

在古人的認知中,橫亙天空的銀河與橫臥黃河、長江之間的漢水,形成天地對應關係。漢水與銀河的夏季走向一致,因而稱為地上的銀河,故得名漢水(即漢江)。

漢中,正好是漢水的發源地。而且是戰略要地,進可攻退可守,日後仍可"還定三秦,天下可圖"。

漢中的區位

於是,劉邦委曲求全,接受了「漢王」的封號,在漢中韜光養晦,最後發力,暗度陳倉,攻佔關中,攻滅項羽,最終統一了中國。

漢中成為劉邦的福地、漢家發祥地,"漢"也就成了劉邦的國號。後來漢武帝甚至直接把「天漢」作為年號。

"漢"之名稱源於古人對上天的崇拜和敬畏,體現了古人對博大深邃的宇宙的一種虔敬情懷,成為一種神聖的圖騰。

這一名稱也屢顯身於古代文學作品中。

例如蔡邕的《漢津賦》中有「配名位乎天漢兮,披厚土而載形。」曹操《觀滄海》中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宋代秦觀的《鵲橋仙》中有「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漢朝(包括西漢和東漢)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總共享國407年。

漢朝奠定了漢地範圍,極盛時東並朝鮮、南包越南、西逾蔥嶺、北達戈壁 ,國土面積約達609萬平方公裡。公元2年時全國人口達六千餘萬 ,佔當時世界的三分之一。

漢朝強盛而且統治長久,展現出了多姿多彩的時代風貌,創造了一系列璀璨的文明,成就輝煌燦爛,與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對人類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於是,中原政權的皇帝被稱為「漢天子」、古代少數民族稱漢人為「漢子」;「漢」成為中原漢民族乃至中國人的代稱;"漢"成為一個姓氏,分布在山東日照、甘肅榆中等地。

漢朝之後,以國號為"漢"者頻頻復活,綿延不絕。

從西漢末年河北王郎在邯鄲建立的「漢」政權,延續跨度至元朝末年陳友諒所建的「漢」政權,先後陸續有十多個。

甚至如匈奴人劉淵、沙陀人劉知遠、沙陀人劉崇等非漢族也以"漢"為國號。前趙開國皇帝、匈奴人劉淵明確提出"漢有天下世長,恩德結於人心。"

自漢朝至清朝的兩千多年間,朝代、國號達數十個,而「漢」受到廣泛青睞,這種現象非常罕見。

稱呼的本質,是一種身份認同。

秦朝的成就和歷史影響力固然重大,但是統治時間短暫。

尤其是,一個稱呼要獲得本民族認同,需要政治制度、經濟基礎、文化思想等多方面的共同支撐。

這也正如史達林的說法:民族是

「在歷史上形成的一個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生活以及表現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

漢朝時,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並在政治、文化、經濟三個重要層面建立了兼容並包的大系統,將各種不同來源、背景的中國人熔鑄成一個大家共有的身份認同。這就奠定了漢朝國號作為華夏民族族稱的基礎。

而且,漢朝長期統治西域諸國,並開闢了遠達歐洲的絲綢之路,輸出了物質和文化等,國力影響到世界多個地區。這就奠定了域外文明對漢朝的認同感。

漢朝之後,唐朝是中國古代最強盛的大一統朝代之一,疆域版圖遼闊,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於是海外對中國人有了「唐人」之稱呼。

但是,唐朝領土太大,民族成分太複雜,例如李唐皇室有鮮卑血統,安祿山、史思明是胡人,名將哥舒翰是突厥人、高仙芝是高麗人,長安城中還有大量的胡人商賈、歌姬。因而靠「唐人」顯然無法區分族別。

唐朝疆域圖

而且,「漢人」之稱呼及涵義早已深入人心。

於是,唐朝時的中原人依舊也多自稱為「漢人」。例如在和吐蕃的交往中,說「蕃漢兩家。」 唐代張籍的《沒蕃故人》中有「蕃漢斷消息,死生長別離。」的詩句。

後唐時,設置有「蕃漢內外馬步總管」之職,是統領蕃漢內外馬步軍的武官。

唐朝之後的遼統治者,沿用唐朝官制,採取"蕃漢分治"的政治制度,"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遼史》)意思是用遼國固有的制度管理契丹人,用漢族的制度管理漢人。

可見,在唐朝及其之後,也多稱「漢」而未稱「唐」。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提出漢族、滿族、蒙古族、藏族和信仰伊斯蘭的諸多民族"五族共和",「漢族」一詞正式出現。

漢族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早已成為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民族。這也是諸多民族在歷史長河中不斷交流融合、人們認同漢文化的結果。

從劉邦的「漢王」封號、國號,到漢帝國的子民,再到世界第一大民族族稱,"漢"早已與國號無關。

中國人有華夏、秦人、唐人、桃花石等之稱,但都被"漢人"一詞力壓群芳,遮蓋光芒,即使強盛如秦、唐等。

漢族、漢禮、漢服、漢字、漢語、漢文化等,都因「漢」而生,一脈相承。

"漢"與中國人結緣,經歷了神奇的嬗變,華麗升級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符號,綿延至今,映照未來。

,
同类文章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雖然人們聽說過他們的手,但每個人都真的明白有很多人。手有歷史悠久的歷史,而這個過程的發展過程也更加艱難,對我們進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命運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手掌中有許多線條,這些線條不同。而不同類型的手蛤與它的含義不同。事實上,手的類型非常多。一般來說,我們明白我們必須知道屬於自己的一隻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命運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四川鑲邊這隻手是以相同的方式,而手不同,它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男女的結果也有這樣的手階段也不同。當然,雖然手可以看到我們的命運,但我們將在一生中生命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對於一些更好的人來說,他們很容易賺錢,可能會突然有一天,他們的生活會有意想不到的財富,這種意外的財富可以讓你更好地生活。但是,沒有人能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改變他們的手,因為我們的手會改變,這也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我們的一隻手會改變。這隻手代表著我們一天的命運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我相信大多數人沒有仔細理解握手,但每個人都必須聽到它,但手有一個漫長的歷史,但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事實上,注意你的手。好處,因為它代表著我們的命運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臉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它看到一個人的命運。許多人對自己的命運非常好奇,所以他們會去手和自己的出生和八個角色,看看他們的命運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個長的痰液和身體部位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地點的代表的含義也是不同的。最明顯的是最常見的是人臉上的痣。在我們臉上有很多職位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不同的雙手有不同的財富,有些可能具有平穩的水流,有些可能是粗糙的壽命。在性質中,手相對發展一個人未來的財富。如果一個女人真的有一隻手掌,那麼未來會發生什麼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對於女孩來說,嫁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他們看不到。有些人不能結婚。如果你結婚,他們的婚姻生活不會幸福。人們,人們,你可以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