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戰爭海陸空各種武器齊上陣(未來戰爭呼喚怎樣的運輸投送)
2023-10-14 03:56:37 1
未來戰爭海陸空各種武器齊上陣?■李強 劉濤運輸投送是作戰行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後裝保障的中心環節,在戰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未來戰爭中,高威脅環境、高彈性用兵、快節奏攻防、全維度對抗等新的特點要求,將對運輸投送產生深層影響,並引發一系列升級變革,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未來戰爭海陸空各種武器齊上陣?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未來戰爭海陸空各種武器齊上陣
■李強 劉濤
運輸投送是作戰行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後裝保障的中心環節,在戰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未來戰爭中,高威脅環境、高彈性用兵、快節奏攻防、全維度對抗等新的特點要求,將對運輸投送產生深層影響,並引發一系列升級變革。
高威脅作戰要求運輸投送力量立體成網、離散配置。戰爭實踐表明,運輸投送易遭襲、難防衛,很容易成為作戰體系的軟肋。打擊敵方運輸投送常常能產生制勝奇效,而有效防衛己方運輸投送也往往能扭轉不利態勢。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曾採取「梯次成鏈、線性配置」的地面運輸模式,運用「隨炸隨修」「續行行車」等方法,構築起「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徹底粉碎了對手「絞殺戰」企圖。在未來戰場上,隨著各國偵察監視能力、武器打擊精度和信火毀傷效能的不斷提高,戰場威脅不斷增大,作戰力量面臨的生存挑戰更加嚴峻。特別是速度慢、價值高、自衛力弱的大型運輸投送力量,極易被鎖定瞄準,成為「癱體式」打擊的首選目標。對此,在作戰籌劃中除加強防空、反導等手段運用外,還應注重提高運輸投送力量的抗打擊和恢復能力,採取「立體成網、離散配置」的模式構設固定設施、關鍵平臺和投送通道,通過「局部消耗」「有限戰損」,提高全局性防護與生存能力。
高彈性作戰要求運輸投送能夠時敏響應、動態支援。作戰形式決定運輸投送形式。縱觀近幾場局部戰爭,佔有優勢的一方以較強的控局能力塑造了相對明顯的戰場界限,劃分了相對清晰的行動階段,實施了相對充分的作戰準備。在此基礎上,採取抵近式、剛性化、大冗餘運輸投送成為一些國家軍隊的慣常做法。然而,隨著新興軍事技術的運用和戰法的推陳出新,未來作戰的不確定性將大幅上升,行動窗口隨機出現、局部戰況反覆膠著將成為常態。交戰各方不得不變「預設對抗」為「動態博弈」,更加強調以「敏捷」「彈性」的用兵策略,實施可收可放的攻防行動,在持續對抗中塑造有利態勢、把握關鍵戰機、提升總體勝率。與之相適應,運輸投送也將改變原有形式,將籌劃邏輯從「指定任務、計劃導向、充分準備」轉向「隨機任務、目標導向、時敏響應」,將實施邏輯從「預先集結、定點支撐」轉向「動態集結、動態支援」,儘可能提高運輸投送體系「彈性」,靈活匹配作戰任務,高效支撐作戰行動。
快節奏作戰要求運輸投送裝備一體銜接、即時賦能。作戰節奏不斷加快是未來戰爭的顯著特徵。特別是高超聲速、高能雷射、高功率微波等新質武器,幾乎可以實時打擊對手;而一體化指揮控制、智能化輔助決策、高速數據傳輸等系統,也把指揮決策帶入「讀秒」時代。交戰雙方必須盡一切努力集約用兵、即時聚優。就運輸投送而言,必然通過裝備轉型予以適配,以「跨級跨域銜接、近實時賦能」的新型裝備取代「戰略戰役戰術明顯分級、各層級低速中轉釋能」的傳統裝備。一是形成戰保一體能力。如外軍正在推動無人加油機上艦,不但有利於提高艦載戰鬥機出動架次,還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對大型空中加油平臺的依賴。二是滿足跨域銜接需要。如創新運用大型兩棲飛機、輕型登陸船艇等新型投送裝備,垂直/短距離起降等「低受限」空運裝備,「火箭貨運」「低軌駐留」等天基即時投送裝備,甚至子母艦、子母艇、子母機等無人智能投送裝備,直達式支援特種作戰、非對稱作戰等跨域作戰行動。三是符合跨級支援要求。如戰略投送平臺直接協同戰術行動,兵力運輸平臺直接實施火力投送等,充分發揮現有裝備的跨層級協同和多任務特性,打通作戰與保障、戰略與戰術的層級「壁壘」和中轉「堵點」,滿足快節奏作戰需要。
全維度作戰要求運輸投送體系開放融合、多能一體。未來戰爭正向多維度、全方位對抗發展,諸軍兵種聯合籌劃的整體性更高,聯合實施的「顆粒度」更細。特別是在遵循任務式編組、任務式指揮的原則下,運輸投送的體系功能和職責範圍將進一步豐富拓展。具體表現為:一是運輸投送體系升級。從以往「基於管理權責、聚焦軍種職域的半封閉型體系」向「基於聯合任務、面向行動目標的開放型體系」升級。二是運輸投送機構融合。比如為確保作戰與保障一體聯動,運輸投送主管機構將更加「靠前融入」,從過去的後裝部門、保障部門轉變為貼近戰區、貼近行動的作戰指揮要素。又如為應對形勢快速升級,迅速完成平戰轉換,運輸投送實體將更注重軍民「深度一體化」,更強調機構、流程、信息等方面的深層互動。三是運輸投送崗位能力拓展。如要求相關勤務人員更加「多能化」,兼具勤務操作、指揮控制、作戰協同等多種素質能力,確保以精幹之力履行好多任務之責。
來源: 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